当前位置:公文驿站 > 公文写作 > 红楼梦人物分析论文

红楼梦人物分析论文

篇一:《红楼梦》毕业论文

开题报告

一、选题缘起与可行性论证

《红楼梦》是一部伟大的著作,从古至今有无数优秀的作家评论家对它进行了详尽而深入的研究。尤其是其作为女性悲剧的价值,早已被人们所认识。但是目前学界对于其中悲剧女性的研究,却大多停留在少女少妇这个群体,似乎只有她们年轻的生命才称得上悲剧,而忽略了包括贾母、王夫人及各级奴仆在内的老年女性。因此,笔者决定由此着手,对老年女性的悲剧,以及老年女性与青年女性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研究,以补充目前学界对《红楼梦》中女性悲剧研究的不足。

由于对《红楼梦》女性悲剧及女性价值的研究,学界已经有了许多优秀的成果,这就为笔者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极大的方便。为了更好的完成好这个研究课题,笔者在研读了数次原著的基础上,翻阅了大量有关《红楼梦》女性悲剧的著作及论文,这些都给了笔者十分有益的启示和指导。

二、论文基本框架

《红楼梦》中的“鱼眼睛”

——另一种女性悲剧

一、黯淡无光的“鱼眼睛”

二、冷酷的“鱼眼睛”

三、“鱼眼睛”的悲剧

一、理想缺失产生的嫉妒心理

二、对于失去尊严的竭力挽回

三、残酷压抑下的人性扭曲

四、结语

三、主要参考文献

(一)著作

1、刘梦溪,《红楼梦新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2年版

2、唐富龄,《红楼梦的悲剧意识与旋律美》,武汉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3、胡适、王国维等著,《沉酣一梦终须醒》陕西师大出版社,2007年版

4、鲁迅,《中国小说史略》,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版

5、张国凤《话说红楼》,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6、李庆信《说不完的红楼梦》,宁夏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

7、鲁迅《再论雷峰塔的倒掉》,《鲁迅全集》(第一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

8、应必诚《红学何为》,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9、吕启祥、孙东海《红楼梦研究稀见资料汇编》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年版

10、杜景华《红楼梦的心理世界》,北京燕山出版社,1993年版

(二)论文

1、梁文娟,《试论<红楼梦>的女性悲剧》,《电影评介》,2008年6月

2、李艳梅《“审知性”与“体贴”》,《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2003年第3期。

3、成海霞《<红楼梦>女性之“妒“妇心里浅析》,《丽水师范专科学校学报》,第26卷第3期。

4、杨隽《呼唤女子人性美的复归—谈<红楼梦>的女性观》,《哈尔滨学院学报》,2002年第10期。

5、王玉彪《明媚鲜妍能几时 一朝飘泊难寻觅——<红楼梦>女性悲剧分析》,《延安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第1期

6、胡军利; 陈志兵《女性中的弱者——论<红楼梦>中的婢女悲剧命运》,《牡丹江师范学院

学报》,2000年第2期

7、倪雷《美的毁灭之挽歌:试论<红楼梦>的女性悲剧》,《作家》,2008年12期

8、杨萍《<红楼梦>中的女性悲剧》,《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9月

文献综述

《红楼梦》作为一部伟大的著作,由于其拥有的深厚的文化内容和巨大的影响力而被世人广

泛关注。不仅成立了专门的研究机构——红学会,创作了专门的研究刊物——《红楼梦学刊》《红楼梦研究集刊》,而且有成千上万的有关《红楼梦》研究的论著、评点、文章等问世。不同方面的学者,对于《红楼梦》的研究会从不同的角度出发。而作为一部充满悲剧情怀的作品,它吸引了许多的专家和爱好者从悲剧的角度对其研究。具体说来,对于其悲剧性质的研究有以下几个角度:

1、 宝黛爱情悲剧。这是一个吸引了众多研究者的论题。由于整部书都是以贾宝玉和林黛玉

的爱情悲欢为主线,所以二人的爱情悲剧十分受人关注。而研究宝黛爱情悲剧的著作数

量极其丰富,如刘梦溪的《情问红楼》、杨庆亮的《红楼梦红楼情》、郑铁生的《宝黛

爱情悲剧》、子旭的《儿女情长话红楼》等。

2、 封建大家族覆灭的悲剧。从阶级角度来考察,贾府的衰亡就是封建家族的覆灭,是对整

个封建制度的控诉。这也是一个拥有众多研究者的论题,借着对这个问题的研究,可以

使我们更深刻的了解封建制度的罪恶。如刘梦溪的《红楼梦新论》,唐富龄的《红楼梦的

悲剧意识与旋律美》、陈美玲的《红楼梦中的宁国府》等。

3、 女性悲剧。这是一个比较大的论题,因为《红楼梦》是一个女性的世界,描写了数十位

性格年龄,身份地位各异的女性。通过对她们的系统研究,既可以了解封建时代女性的

地位生活,又可以更深层次的体察封建社会的本质,可以说在一定程度上囊括了上述两

类。因此这一论题备受青睐,涌现出的专著自然不少。有专业某个女性人物的,如 雷晓晓

的《冰山上的雌凤凰》、《秦可卿之死》、李晶珍的《林黛玉的悲剧》;也有论述某个群体女

性的,如周锡山的《漫话红楼奴婢》《痴情司》、梅苑的《红楼梦的重要女性》、陈美玲的

《红楼梦里的小姐与丫鬟》、;还有整体研究女性悲剧的,如周五纯的《红楼梦人物新论》、

《金陵十二钗》

笔者在整理搜集资料的过程中发现,学界对于女性悲剧的研究大多集中在年轻女性的身上,

如林黛玉、贾探春、晴雯、鸳鸯等人,即使如王熙凤、平儿、香菱等人也是年轻貌美的少妇,而对于年老女性悲剧的研究则少之又少,即使有一定论述也多是批判的,如应必诚的《红学何为》。但是经过对原著认真的阅读和详细的分析研究,笔者认为,这些老年女性本身也是可悲的,即使如贾母、王夫人、邢夫人等贵族女性也是活在封建制度下,她们的思想都被封建制度所同化和侵蚀,成为男权社会的牺牲品。至于那些如赵姨娘、春燕妈、柳妈等处于下层的妇女们的遭遇则更为可悲。她们不仅身受男权社会及整个封建制度的压迫,还同时受到上层女性的欺压,甚至连年轻的丫鬟都鄙视和压迫她们。她们不仅逝去了青春和美貌,甚至连起码的人格尊严都一起失去了,她们才是最可悲的。因此,笔者决定对老年女性的生存环境和地位出发,对于她们庸俗残酷性格的成因进行分析,并最终将两种女性悲剧归结在一起。

《红楼梦》中的“鱼眼睛”

——另一种女性悲剧

摘 要:对于《红楼梦》中的年轻女性,曹雪芹是抱着崇拜和赞颂的心情来写的,而对于已婚且年老的女性,则借用宝玉之口说她们是毫无光彩的“鱼眼睛”。 我们常常把老年妇女与男人都视为《红楼梦》女性悲剧的刽子手,而忽略了这样一个事实:那些老年妇女们同少女一样也是女性悲剧的主角。女儿毁灭是一种悲剧,女儿最终变为“鱼眼睛”,则是另一种悲剧,甚至可以说是更大的悲剧。妇女们的转变不是自觉自愿的,而是在各方面的压力以及整个男权社会的残酷制度下形成的。这些女性悲剧,充分写出了女性人格遭受践踏的复杂过程,深化了以往对女性悲剧的认识,系统地反映了封建时代各种的女性悲剧,使我们看到了那个不允许女子人性复归的整个社会和制度的罪恶。

关键词:《红楼梦》 女性悲剧“鱼眼睛” 老年女性

一曲《红楼梦》是女性的悲歌,在封建制度的摧残下,无数年轻貌美的女性,不是年少夭亡,就是永伴青灯古佛旁,无论哪一种方式都可以说是女性的毁灭,正所谓“千红一哭,万艳同悲”。我们哭黛玉,是因为她“泪尽夭亡”,没有和宝玉有情人终成眷属;我们哭迎春,是因为她没有嫁个好夫婿,以致被夫家折磨,“一载赴黄粱’;我们哭晴雯,是因为她遭人嫉妒,怨恨而亡;我们哭惜春,是因为她是“可怜绣户侯门女,独卧青灯古佛旁”.说到底,我们的恸哭和悲愤也只是因为她们没有在尘世中活下去,是因为她们没有获得美满的婚姻而已。倘若她们有幸摆脱这种种不幸,活了下去,嫁了男人,有了一个好归宿,她们的命运又会怎样?让我们通过《红楼梦》中那些老年妇女的命运来窥视她们的影子。

一、 黯淡无光的“鱼眼睛”

正如贾宝玉所说的“女孩儿未出嫁,是颗无价的宝珠;出了嫁,不知怎么就变出许多的不好的毛病来,虽是颗珠子,却没有光彩宝色,是颗死的了;再老了,更变的不是颗珠子,竟是鱼眼睛了。分明一个人,怎么变出三样来。”

小说开篇交待了创作的目的“今风尘碌碌,一事无成,忽念及当日所有之女子,一一细考较去;觉其行止皆出我之上,我堂堂须眉,诚不若彼裙钗??”所以要“使闺阁昭传”,“万不可使其泯灭也”。曹雪芹借贾宝玉的口来宣扬自己的价值观“女儿是水作的骨肉,男人是泥作的骨肉。我见了女儿就觉得清爽,见了男人就觉得浊臭逼人。“山川日月之精秀钟于女儿,须眉男子不过是渣滓浊末而已。”甚至必得“香茶漱口后才能说女儿二字。”〔1〕可见,对于《红楼梦》中的“女儿”们,也就是年轻的女性,曹雪芹是抱着崇拜和赞颂的心情来写的,要“使闺阁昭传”,因此无论是女性悲歌还是女性颂歌,作者都始终带着一种褒扬的态度。而对于已经出嫁,尤其是已婚且年老的女性,则借用宝玉之口说她们是毫无光彩的“鱼眼睛”。女儿毁灭是一种悲剧,女儿最终变为“鱼眼睛”,则是另一种悲剧,甚至可以说是更大的悲剧。因为女儿们无论是夭亡,还是出家,起码可以远离这个污浊的世界,不再沾染任何尘埃,继续保持她们的纯洁,她们还是“无价的宝珠”。但是继续留在这个尘世中的少女们,最后只会被污染,落得个变为“鱼眼睛”的下场。难怪当宝玉得知迎春要出嫁,而且要陪嫁四个丫鬟时,痛心疾首的说:“从今后这世上又少了五个‘清洁人’”。当他听说邢岫烟要出嫁,虽是嫁给为人不错的薛蝌,但他也叹息的说:“但未免又少了一个好女儿“。

宝玉之所以坚决否定出嫁后的女儿,是因为他从小身在贾府,看了太多妇人的所作所为,她们有的市侩,有的庸俗,有的冷酷,有的无情,有的喜欢挑拨离间,有的常常无事生非,这些行为与她们做女儿时大相径庭,或者说与宝玉身边环绕的少女们的行为相悖。对此,宝玉一直迷惑不解,曾感叹的说“奇怪,奇怪,怎么这些人只一嫁了汉子,染了男人气,就这样混账起来,比男人更可杀了!”守园门的婆子听了,也不禁好笑起来,因问道:“这样说,但凡女儿个个都是好的了,女人个个都是不好的了?”宝玉发狠道:“不错,不错!”

鲁迅先生说:“悲凉之雾,遍被华林,然呼吸而领会者,独宝玉而已。”〔2〕宝玉虽然比其他人更清醒的看到了女儿变为“鱼眼睛”的悲剧,看到了妇女与女儿的差别,却因为身份的局限不能理解这其中的真正原因。他所谓的“沾染了男人气”,其实是相对于大观园中单纯的环境而言的“尘俗气”,是整个封建社会到处弥漫的风气。大观园是一个独立于尘俗的“情的世界”,较少受外界的影响,身在其中的少女们可以保持自然的个性。她们是美丽纯洁的,本真天然的,但她们不是独立的,她们依然受限于男权社会,她们一旦离开大观园,被男权社会收编,就意味着被浊物污染,那原来的纯美自然就变得污秽。〔3〕女儿嫁了人,离开了这个单纯的环境,身陷世俗的泥潭中,就难免要面对险恶的现实,当那份单纯天然之气无法应对现实需要时,自然会沾染上“尘俗气”。“无价的宝珠”的光芒就会被声色,物利所掩盖,逐渐变为黯淡无光的“鱼眼睛”。

二、冷酷的“鱼眼睛”

按照宝玉的分析,《红楼梦》中的女性分为未婚、已婚和老年三类。已婚少妇虽然失去了珠光宝色,却依然是颗宝珠,比如李纨、平儿、香菱,在她们身上依然有少女般的善良和热情。所以她们仍旧属于“金陵十二钗”,她们的悲剧与未婚少女一样,是令人悲慨的“千红一哭,万艳同悲”。而我们今天所要说的“鱼眼睛”就是单指第三类,那些已婚的且进入老年的妇女们,按层级从上至下包括尊贵的贾母,身为主子的邢王二位夫人,和半主子的赵姨娘、周姨娘,以及身为下人的各级老妈妈、老婆子们等人。她们不仅自己深受世俗的浸染而失去少女的纯真,而且还在百般摧残着清纯的少女们。

贾母是贾府的核心人物,慈祥,仁厚,她十分钟爱林黛玉这个唯一的外孙女,但当得知林黛玉对贾宝玉的感情时却说“孩子们从小儿在一处玩,好些是有的。如今大了,懂的人事,就该要分别些,才是做女孩儿的本分,我才心里疼她。若是他心里有别的想头,成了什么人了呢!我可是白疼了他了。”

邢夫人是荣国府的大夫人,但她却缺少一个当家夫人的杀伐决断,凤姐儿曾评价她是“秉性愚弱,只知承顺贾赦以自保,次则婪取财货以自得,家下一应大小事务,俱由贾赦摆布。凡出入银钱事务,一经他手,便克啬异常,以贾赦浪费为名,‘须由我就中俭省,方可偿补’,儿女奴仆,一人不靠,一言不听的。”她惧怕大老爷贾赦的淫威,一味承顺,想方设法要使鸳鸯成为丈夫的妾室,使她变为第二个赵姨娘。

王夫人出身名门、身份高贵,我们不难想象,她在出嫁前应该的与宝钗、黛玉,贾府三春等人相似的清纯少女,也曾善良单纯。但是在成为贾府的夫人,宝玉的母亲之后,她开始极力摧残少女们。她看不惯少女的美貌聪慧,辱骂天生丽质但并无错处的晴雯是“好个美人!真像个病西施了。你天天作这轻狂样儿给谁看?”,就连稍有姿色的四儿和芳官也被她说成是“好个没廉耻的货”。她虽说吃斋念佛,表现的慈悲仁厚,但只一涉及到女儿身上,就全无同情之心。将“四五日水米不曾沾牙,恹恹弱息”的晴雯从炕上拉起来赶出去,还吩咐“只许他把贴身衣服撂出去,馀者好衣服留下给好丫头们穿”。只因金钏儿与宝玉的一句玩话,就责打辱骂金钏儿,致使金钏儿投井自尽。

赵姨娘的自私和猥琐是所有读者的共识。她不仅频频与年轻的大小丫鬟们为敌,而且千方百计欺辱自己的亲生女儿。至于其他的老妈子们更是不断挑弄是非,一有机会就欺压那些少女。

她们的冷酷无情和行为的猥琐庸俗,不仅引起宝玉极端的憎恨,也令我们每一位读者由衷的厌恶。所以我们的情感天平自然的倾向了少女们,因为这种情感的偏向,我们就常常把老年妇女们与男人们都视为《红楼梦》女性悲剧的刽子手,而忽略了这样一个事实:那些老年妇女们同少女一样也是女性悲剧的主角。她们的转变不是自觉自愿的,而是在男权社会以及整个封建制度的压力下造成的,是另一种女性悲剧。

三、“鱼眼睛”的悲剧

贾宝玉喜欢清纯的女儿,憎恶年老的女人。在他看来,女人变为“鱼眼睛”之后是可恼可恨的,她们在生活中市侩庸俗,对待女儿们冷酷残忍,毫无人情。但是她们也是可悲的,在她们残害女儿行为的背后,有着深刻的社会现实原因。

一、 理想缺失产生的嫉妒心理

老婆子们之所以变得庸俗市侩,无事生非,首先一点就是因为理想的缺失。她们曾经都是心高志大、争强好胜、对生活充满热情的少女。比如现在的探春,她“才智精明”,一直期望自己是个男儿,能成就一番事业;王熙凤非凡的管理才能超出了任何男子,一心想有一番作为;邢夫人说鸳鸯“是个要强的人”,“可遂了素日志大心高的愿了”;晴雯更是虽然“身为下贱”,却“心比天高”的丫鬟们的典型。

通过与现在少女们的比照,我们可以推想,老婆子们在少女时代一定也像鸳鸯、晴雯,甚至探春、王熙凤一样有争强好胜之心,对未来有无限的憧憬,也曾想过要有一番作为。但无情的现实击碎了她们的美梦,连探春这样“才智精明”的主子都只能叹恨命运的不公,无法摆脱远嫁的命运。更何况那些丫鬟们!鸳鸯的拒婚招致了贾赦的迫害,最终自尽夭亡;晴雯因“心比天高”的志向,而遭到别人的嫉妒,年少早夭。余下的丫鬟们的结局也只不过是拉出去配个小子完事。在进入老年,为人妻母之后,面对即成的事实,她们无力反抗,只能接受,因此,少女时代的理想和憧憬自然烟消云散。一个人如果没有了理想和期望,就会陷入庸俗的生活中。

一方面,失掉了理想和未来的妇女们,只能从生活现实出发,去奉承主子,揣测主子的心意,欺软怕硬,去逢迎主子面前得宠的人,践踏比自己更不入流的人,为了生存斤斤计较,勾心斗角。平儿曾一针见血的指出了她们的心理,“罢了,好奶奶们。‘墙倒众人推’,那赵姨奶奶原有些倒三不着两,有了事就赖她。你们素日那眼里没人,心术厉害,我这几年难道还不知道?二奶奶若是略差一点儿的,早被你们这些奶奶治倒了。饶这么着,得一点空儿,还要难她一难,好几次没落了你们的口声。”就连凤姐这样的厉害人物,都疲于应付“这起奶奶们”,可见她们的厉害。

另一方面,年老的妇女被扼杀了理想,庸俗的生活和不平的心理促使她们同样的去扼杀单纯的少女们。王善保家的因嫉妒晴雯的伶牙俐齿,心高气傲,就在王夫人面前恶意中伤晴雯,使得晴雯被赶出大观园,孤独凄惨的死去。芳官的干娘“深妒袭人晴雯一干人,早知大凡房中大些的丫鬟都比她们有些体统权势,凡见了这一干人,心中又畏又让,未免又气又恨,亦且迁怒于众”。司棋被赶出大观园时,周瑞家的等一干负责押送的仆妇,因“素日深恨他们大样”,而个个称愿。芳官被赵姨娘打了,也是那些婆子们在一旁挑唆。他们这种以少女的痛苦为乐的畸形心理,不仅是理想缺失产生的嫉妒心理,更为明显地包含着要求维护人性尊严的强烈要求。

二、对于失去尊严的竭力挽回

人的尊严是最脆弱的,是最经不起践踏的。《红楼梦》中的女性按阶层可以分为主子和奴才,主子中有掌权的得贾母欢心的,如王夫人和王熙凤,还有无权的不是很入贾母眼的,如邢夫人、赵姨娘。下人中,也很讲究“有体面”和“没体面”的,有体面的得势的妇人,如周瑞家的、赖大家的一干人,主子尊重,丫鬟听命;没体面的不得势的,如夏婆子,解事的老妈子等人,则是人人看不起,不仅主子弃嫌,就连丫鬟们也鄙视。

贾宝玉的乳母李嬷嬷喜欢倚老卖老,摆老资格,而且有一种老年人变态的自尊。〔4〕第十九回,宝玉不在家,他的乳母李嬷嬷过来要吃一碗酥酪,小丫头们因那是给袭人留的而阻止她,李嬷嬷不平的说:“我不信他这样坏了场子。别说我吃了一碗牛奶,就是再比这个值钱的,也是应该的。难道待袭人比我还重?难道他不想想怎么长大了?我的血变了奶,吃的长这么大,如今我吃他一碗牛奶,他就生气了?我偏吃了,看怎么着!你们看袭人不知怎么样,那是我手里头调教出来的毛丫头,什么阿物儿!”

从这段文字中我们不难看出李嬷嬷是听了小丫鬟的话赌气要吃酥酪的,俗语说“人争一口气,佛争一炷香”。李嬷嬷原是贾宝玉的乳母,贾母能够将最疼爱的小孙子交给她照料,可见她一定深受贾母信任。在告老出去之前,她在贾府的奴仆中一定是很有体面地位的。但是如今她不再管事了,就连小丫鬟们都看不起她,而且一个自己辛苦奶大的少爷,竟然看待一个自己调教出来的毛丫头比自己还重,这样的不公就极大的伤害了老妈妈的尊严。

篇二:红楼梦人物分析——王熙凤

红楼梦人物分析——王熙凤

说起王熙凤,就像说起红楼梦一样,无人不知无人不晓,除了女一号林黛玉, 王熙凤也可以算是红楼梦里的女二号了。虽然薛宝钗看起来应该比王熙凤这个位置,但在我看来,王熙凤当之无愧。

王熙凤这个人物在《红楼梦》当中的地位相当重要,可以说这个形象具有独

特性。她有一种支柱作用,一种艺术结构上的、艺术机体意义上的一种聚焦的作用,或者说是一种辐射的作用。可以说,如果把贾府中长幼、尊卑、亲疏、嫡庶、主奴等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比作一张网的话,那么王熙凤这个人物就处在一个相对中心的位置上。从而突出了这一人物形象的独特性,她要同各种各样的人物打交道,王熙凤同其中任何一个人物或者联结、或者矛盾、或者又联结又矛盾的这样的关系,都是某一种社会关系的反映。

文中王熙凤的出场,描写的非常出色。曹雪芹老先生浓墨重彩地描绘了她

的外貌。先总写她“彩镑辉煌”,“恍若神妃仙子”,而后细写她头上戴的,绾的;项上带的,裙边系的;上身穿的,下身着的及外面罩的。真是满身珠光宝气,阔绰绝伦;遍体花团锦簇,艳丽无比。这身穿戴,配上她那“丹凤三角眼”,“柳叶吊梢眉”的俏丽相貌,风骚、苗调的体态,威而不露的神情,再加上丫头、婆子,众星捧月似地前呼后拥,这位年轻、风流、得势、有权的主儿,就从文中活脱脱地站了出来。

再看她的言谈举止,一声“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人未到,笑先闻,

已初步展示了她放任的性格。这王熙凤,不出则已,一出则“喧宾夺主”,当拉着林黛玉的手与之交谈时,她感情极丰富,而目变化迅速,说着、哭着,贾母一制止,立刻就“转悲为喜”,自我解嘲,说自己勾起老祖宗伤心,该打。作者通过这样很精炼的外形描写和一件小事,就把王熙凤这个人物由表到里的主要特点十分精确地勾画出来了。

王熙凤在小说里也算是个反面人物了,红楼梦高明之处就是没有把反面人

物写得一无是处,反面人物也有优点,这些优点对人物的命运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因此必然会对推动情节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王熙凤的优点就是待人热情,见面熟,初次见面就能让人对她产生好感和

信任感,这样贾母和邢夫人才会把家里事务都交与她处理,委以重任,为了取得长辈的信任,王熙凤做足了功夫,语言上要热情,逻辑上要严密,大事小情滴水不漏,说话时随着对象的情况随其喜处笑,随其悲处哀,随其愁处道烦恼,见了场面尴尬就想法退场,平日里不忘小恩小惠的打点各处。王熙凤深谙管理者心理学,在现代生活中不乏这种人。

王熙凤是贾府的实际当权派。她主持荣国府,协理宁国府,而且交通官

府,为所欲为。她高踞在贾府几百口人的管家宝座上,口才与威势是她谄上欺下的武器,攫取权力与窃积财富是她的目的。她的显著特点就是“弄权”,一手抓权,一手抓钱,十足表现出剥削阶级的权欲和贪欲。王熙凤不仅是一个人,而是代表了一个阶级。“忽喇喇似大厦倾,昏惨惨似灯将尽”,不光是王熙凤的个人命运,也是垂死的封建阶级和他们所代表的反动社会制度彻底崩溃的形象写 照。

王熙凤的悲惨结局和她的“未见其人,先闻其声”一样为人所熟知,“机关算尽太聪明,反算了卿卿性命!”这两句道出了正在走向没落的一切反动阶级的

共同规律。王熙凤是四大家族中首屈一指的“末世之才”,在短暂的几年掌权中,她极尽权术机变、残忍阴毒之能事,制造了许多罪恶,但这一切只不过为她自己的最后垮台准备了条件。

篇三:林黛玉的人物分析研究开题报告-2014

林黛玉的人物分析研究开题报告

研究课题:林黛玉的人物研究

班级 13春 姓名 任志勇 学号11131058002001 指导教师 李伟

一、课题研究的目的和实践意义

《 红楼梦 》是我国古代的四大名著之一,是一部对中华民族的历史影响深远的巨著,当人们说这部小说是悲剧时,首先是指宝黛爱情的悲剧。其次是指 青春少女的“千红一哭,万艳同悲”的共同悲剧。而其中最悲者莫过于黛玉之悲了,林黛玉的悲剧人生令人惋惜,让人动情。直至今天。悲剧是将美毁灭给人看,越是美的有价值的人生被毁灭,其悲剧就越壮

美,越深刻,越感人。

林黛玉是一个天资聪颖,才思敏捷,外表娇媚动人,并有着诗人气质和独特的悲剧性格。在百花斗艳的 女 儿国大观园里,独有林黛玉的绝美形象和与众不同的气质吸引人。甚至有人 因他而疯狂,她 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艺术魅力呢 ?她究竟美在何处呢?

二、研究方案

(一)研究目标

通过对《红楼梦》中林黛玉这个人物形象的研究,让自己更进一步走进人物心灵深处,也使自己对《红楼梦》这部小说有更深一步的理解。

(二)研究内容

1黛玉的哭泣 (1)环境和自身(2)爱恨情缘

2重视价值 (1)以自尊掩饰自卑 (2) 性格刚强 (3)诗魂 3追求真爱 (1) 执着与爱情 (2)为的是我的心

4回归净土 (1) 葬花吟 (2) 泪竭而死

(三)研究方法:对于本项研究内容,本课题采用综合研究方法进行研究,对研究内容采取:文献研究法,个人见解研究。

(四)实施步骤

(1)第一阶段:准备工作, 搜集有关林黛玉的研究文献和他人对该部小说的人物分析。

(2)第二阶段:实施方案,仔细钻研文献,认真思索,力所能 及地从自己查阅的文献中获得新的信息。

(3)第三阶段:总结反思,在自我反思中,想想还有那些缺失的信息,以及所取得的成绩,撰写报告。

(五)特色创新

《红楼梦》中林黛玉的容貌与才情超越群芳,言行举止出类拔萃,她对爱情的纯真达到了人性的顶点 ,然而这样美好的形象和纯真性格在封建礼教的束缚下,终究落得以身殉情,她是这部小说中最具有浓郁悲剧色彩的人物形象。

三、条件分析

1. 上网查阅相关资料

2. 阅读相关文学作品和影视作品

四、预期成果

1. 认真阅读《红楼梦》,尽可能多深入评析林黛玉。

2. 调查分析报告。

红楼一家言 高阳 三联书店

1 闲话红楼 周志诚 漓江出版社 2001 311

1 红楼梦寻味录 吕启祥 山西人民出版社 2001 390

1 曹雪芹与《红楼梦》 孙宇红,葛波,安赫编 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

1 胡适 鲁迅 王国维解读《红楼梦》 张国星 辽海出版社 2001

1 红楼梦诗词鉴赏辞典 王士超 内蒙古人民出版社 2001

1 红学论稿 邓遂夫 重庆出版社 1987-10-01

1 《红楼梦》一百问?红学入门 华路 德芬 云南大学出版社 1990-06-01

1 红楼梦的奇与美 李广柏 三环出版社 1990-05-01

1 被迷失的世界 红楼梦佚话 梁归智 北岳文艺出版社 1987-11-01

1 红楼梦与戏曲比较研究 徐扶明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4-12-01

1 献芹集 周汝昌 山西人民出版社 1985-03-01

1 《红楼梦》著作权论争集 《北方论丛》编辑部 山西人民出版社 1985-01-01 1 红楼梦:一次历史的轮回 杨光汉 云南大学出版社 1990-04-01

1 中国古典文学名著知识丛书《红楼梦》知识问答 朱静 华岳文艺出版社 1990-06-01 1 说“情” 红楼艺境探微 李希凡 人民日报出版社 1989-05-01

1 《红楼梦》医林漫话 徐泽 杨康 王思勤 兰州大学出版社 1989-12-01

1 中外学者论红楼 哈尔滨国际红楼梦研讨会论文选 张锦池 邹进先 北方文艺出版社 1 红楼梦艺术探 王昌定 浙江文艺出版社 1985-10-01

1 曹雪芹美学思想 李传龙 陕西人民出版社 1987-10-01

1 红楼梦人物谱 朱一玄 百花文艺出版社 1986-08-01

1 红楼梦新探 曾扬华 广东人民出版社 1987-05-01

1 红楼梦十论 黄立新 复旦大学出版社 1990-06-01

1 中华文化要籍导读丛书红楼梦导读 邓云乡 巴蜀书社

1 红楼美学 何永康 北岳文艺出版社 1991-01-01

1 红楼梦的艺术世界 周书文 书目文献出版社 1990-11-01

1 红楼梦诗词译释 江西大学中文系 江西人民出版社 1980-10-01

1 社会科学战线丛书 《红楼梦》研究论丛 《社会科学战线》

1 红楼梦艺术论 段启明 江西人民出版社 1980-05-01

1 红楼梦开卷录 吕启祥 陕西人民出版社 1987-09-01

1 红楼梦研究文选 郭豫适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988-04-01

1 中国古典文学作品选析丛书《红楼梦》赏析 杜奋嘉 广西教育出版社 1987-12-01 1 《红楼梦》艺术美 罗宪敏 湖南文艺出版社 1988-07-01

1 红楼梦人物论 一九八五年全国红学讨论会论文选 贵州省红学会 贵州人民出版社 1 论红楼梦佚稿 蔡义江 浙江古籍出版社 1989-08-01

1 《红楼梦》刘履芬批语辑录 王卫民 书目文献出版社 1987-12-01

1 列藏本石头记管窥 胡文彬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7-06-01

1 红楼梦引论 曾扬华 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1988-05-01

1 红楼风俗谭 邓云乡 中华书局 1987-10-01

1 修辞学丛书《红楼梦》的修辞艺术 林兴仁 福建教育出版社 1984-12-01

1 论曹雪芹的美学思想 苏鸿昌 重庆出版社 1984-06-01

1 红楼梦艺术论 徐迟 上海文艺出版社 1980-05-01

1 红楼梦问题评论集 郭豫适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1-12-01

1 红学史稿 韩进廉 河北人民出版社 1981-11-01

1 红楼梦研究参考资料 内蒙古大学

1 红学与二十世纪学术思想 陈维昭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0-03-01 1 漫说红楼 张庆善 刘永良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0-05-01

1 红楼疑思录 陈曦钟 新华出版社 2000-01-01

1 魂牵梦萦红楼情 胡文彬 中国书店 2000-01-01

1 红楼梦宝藏 高语罕 四川文艺出版社 1999-07-01

1 红楼梦与百年中国 刘梦溪 河北教育出版社 1999-01-01

1 红楼梦人物新析 吴颖 广东人民出版社 1987-04-01

1 红楼梦人物论 王昆仑 新知三联书店 1983-09-01

1 红楼梦诗词译释 江西大学 江西人民出版社 1979-12-01

1 论凤姐1 王朝闻 百花文艺出版社 1980-04-01

1 红楼十二论 张锦池 百花文艺出版社 1982-06-01

1 红楼梦大观1 邸瑞平 内蒙古人民出版社 1988-07-01

1 红楼梦诗词曲赋评注 蔡义江 新华书店出版社 1991-07-01

1 从《红楼梦》看中国文化 成穷 上海三联书店 1994-04-01

1 《红楼梦》心理趣谈 李守运 河南人民出版社

1 儿女情长话红楼 周积明 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 1994-06-01

1 红楼撷英 邸瑞平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7-12-01

1 红楼梦的独创艺术 周书文 百花洲文艺出版社 2000-04-01

1 梦里梦外红楼缘 胡文彬 中国书店 2000-01-01

1 《红楼梦》诗词简注 王效才 重庆出版社 1999-04-01

1 红楼梦诗词解析1 刘耕路 吉林文史出版社 1999-01-01

1 插图本中国文学小丛书85 红楼梦 陈惠琴 春风文艺出版社 1999-01-01 1 红楼弹话 李哲良 河南人民出版社 1999-04-01

1 红楼梦小考 陈诏 上海书店出版社 1999-12-01

1 旧籍新刊 俞平伯 岳麓书社 1999-04-01

1 红楼漫拾 邸瑞平 江西教育出版社 1999-01-01

1 圆明园与《红楼梦》大观园 方金炉 文津出版社 1999-06-01

1 曹雪芹与《红楼梦》1 孙宇红 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 2001-01-01 1 胡适鲁迅王国维解读《红楼梦》 张国星 辽海出版社 2001-01-01 1 红楼梦诗词鉴赏辞典 王士超 内蒙古人民出版社 2001-01-01

1 红楼梦诗词译释2 江西大学 江西人民出版社 1979-12-01

1 红楼梦人物论1 王昆仑 新知三联书店 1983-09-01

1 红楼梦人物新析1 吴颖 广东人民出版社 1987-04-01

1 红楼梦的背景与人物 朱眉叔 辽宁大学出版社 1986-07-01

1 《红楼梦》心理趣谈 李守运 河南人民出版社

1 从《红楼梦》看中国文化 成穷 上海三联书店 1994-04-01

1 儿女情长话红楼 周积明 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 1994-06-01

1 红楼撷英 邸瑞平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7-12-01

1 红楼梦的独创艺术 周书文 百花洲文艺出版社 2000-04-01

1 梦里梦外红楼缘 胡文彬 中国书店 2000-01-01

1 《红楼梦》的悲剧意识与旋律美 唐富龄 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0-03-01 1 红学与二十世纪学术思想 陈维昭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0-03-01 1 漫说红楼1 张庆善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0-03-01

1 红楼疑思录 陈曦钟 新华出版社 2000-01-01

1 魂梦萦红楼情1 胡文彬 中国书店 2000-01-01

1 红楼梦宝藏 高语罕 四川文艺出版社 1999-07-01

1 红楼梦与百年中国 刘梦溪 河北教育出版社 1999-01-01

1 《红楼梦》诗词简注 王效才 重庆出版社 1999-04-01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本文地址:http://www.gzxgg.com/html/227012.html
红楼梦人物分析论文》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