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公文驿站 > 公文写作 > 美学原理读书笔记

美学原理读书笔记

篇一:《美学原理》读书笔记

《美学原理》读书笔记

《美学原理》是由王德胜主编,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一部适用于高等学校文科的教材。本书着眼于教学实际,以马克思主义实践观为基础,在合理吸收传统美学思想精华、关注和借鉴当前国内外美学研究新成果的同时,突出了美学理论的当代特点。 书中着重以审美活动为基点,把全书分为十个章节,分别从美学学科定位及其对象、人类审美发生、美的本质、美的存在、审美类型、审美经验及其结构与过程、审美判断、艺术审美与创造、审美文化特征及其生产与消费活动、审美教育等各个方面,对美学中的诸多重要理论问题进行了全面而系统的论述。本书强调理论与实践、历史与逻辑、抽象与实证、概念与形象的统一,旨在通过系统的理论学习,使学生掌握必要的美学知识,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一定的审美分析能力,以益于学生的审美实践发展。接下来,我将着重从以下 方面来谈谈我读了这本书之后的感受。

第一章节向我们论述了什么是美学,从这一章节中,我了解到了美学的历史与现状、美学的学科定位、美学的研究对象与方法以及怎样学习好美学。美学被称之为“无用之学”,这是从它的实际作用来说的,它没有特别实际性作用,但它却有着潜在的功效,一个人如果对美学有着特殊的理解,或者有着系统化的学习,那么他便会在自觉与不自觉之间形成一种意识,即审美意识,这种潜在的意识,会让你发现生活中的美,它会促使你不断发现和体会生命的无尽意味。

美学属于人文学科,它着重体现了人文实践领域的价值特性,因此,要正真把握美学的对象,就必须始终抓住人类审美活动。也就是说,美学是以人类审美为自身特殊领域,以审美活动为具体研究对象,以此来探讨审美活动中起主导作用的人的精神世界,从而来追踪、构建人类审美价值体系。

从这一章节中,我还了解到美学研究的方法,它包括:思辨与实证相统一、理论与实践性统一、历史意识与当代意识相统一、兼收并蓄与民族特色相统一。这一系列的研究方法对于我学习好美学原理这门科目,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第二章节向我们论述了审美发生,从这一章节中,我了解到了审美的发生论史、人类劳动与审美发生、审美活动中的主客体、审美关系以及价值。审美的发生论史包括模仿说、巫术与图腾崇拜说、性本能说、游戏说,以上四种学说,在美学史上具有一定的理论代表性,有着一定的合理性,但他们有着共同的局限性,就是没有揭示出人类审美活动背后的、促使其发生的现实基础,即劳动起源说。劳动起源说是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它揭示出了审美起源于人类生产劳动。劳动创造了人并为审美提供了物质前提和基础,并且为审美发生提供了现实素材。

审美活动主客体的统一,推动人类审美活动的发展,扩大人类审美范围,提高人的生活质量,对人类文明进步起到积极促进作用。

第三章重点向我们阐述了美的本质问题,包括美的定义、美的来源、美的存在。美作为一种相对独立的价值,与真、善有联系也有区别,我们必须辩证的看待。至于外观美和形象美,是两种必须加以区分的美,只有当外观美不妨碍形象美、完全服务于形象美的时候,二者才能达到和谐统一。

第四章即美的存在系统,包括美的社会存在及类型、自然美、艺术美、形式美以及美与现代社会。美的社会存在的核心是人的生命活动,包括人的美、人文环境美、日常生活美等等。美体现在现代社会中,如建筑没、风景美等。

第五章审美类型是本书的重点,也是我重点所要写的部分。本章节包含了中和之美、优美和壮美、崇高和悲剧、喜剧、丑和荒诞以及审美类型的文化风格。

中和之美属于与“崇高”相对应的审美范畴,突出审美过程中主客体、人与自然、感性与理性及各种形式美的协调统一,给人以愉悦、轻松的审美快感。中和之美是处于优美与壮美之间刚柔相济的综合美。其意蕴刚柔兼备,情感力度适中,杂多与对立的审美因素和谐统一,具有含蓄、典雅、静穆等特性。优美又称“秀美”、“纤丽美”、“阴柔美”、“典雅美”等。优美的基本特性是“和谐”。优美作为一般形态,以和谐、协调、一致、均衡、统一为特点。优美的本质属性是和谐。优美能给人轻松、愉快和心旷神怡的审美感受。壮美,也称“阳刚之美”,其审美意蕴、情感力强盛,具有宏大、奔放、雄浑特征。中和之美、优美和壮美以赏心悦目的形式感染欣赏者,其愉悦性质适应了人类最基本、最深层的享乐天性,能够充分唤起人们的审美欲望,使其投入到更加广泛的审美活动中。

崇高和悲剧属于同一序列的审美类型,他们都侧重于审美主客体、人与自然、感性与理性的矛盾冲突。具有由不和谐到和谐,由痛感到快感的过渡性、双重性,是以痛感、压抑感为基础的复杂的情感体验。崇高和悲剧对于人们振奋精神、升华理想、培育理性审美能力、端正审美态度等,有着非常积极的美育意义。另外,还有喜剧,它有利于培养人乐观旷达的审美心理和幽默的人生态度,使人眼界开阔、心胸宽广,能在平凡中获得价值,让生活充满情趣。

丑从本质上来说,是一种不和谐,具有紊乱、嘈杂、破败、粗陋、畸形、邪恶、虚假等特性。荒诞最为丑的极端化形式,是理性协调的颠倒,表现为极度的不合理不正常,给人以无可奈何、哭笑不得的痛苦感受。但它们具有迁徙默化的影响,对创造美好幸福的生活仍起到促进作用。

第六章至第十章包括以下内容:审美经验、审美判断、艺术审美、审美文化以及审美教育。在这五个章节中,我重点从审美教育出发来谈谈我的感受,审美教育是本册书最后一个章节,作者将其放在尾部,是因为它具有非常重要的实际功用。审美教育着力于以一定的教育手段,培养和强化人的感知力、想象力,丰富人的情感,拓展人的精神世界,塑造人的创新求异能力,它具有形象性、娱乐性、情感性、个人创造性和潜移默化性。他对于青少年德智体起着有益的补充作用。因此,这就要求教师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要借助美的魅力来实现一定的教学目的,通过具体教学过程来贯彻审美教育的宗旨,而这对教师自身素质

提出了十分具体的要求。

审美教育的作务就是鼓舞人们去爱美、欣赏美、追求美、使其充满对生活的信心和希望。美育更深层次的目标,则是培养人们的审美创造力。它是通过艺术等美感活动和审美方式,来提高人的素质和修养,来转移人的心理气质,改变人的精神面貌,从而达到全面培养人的目的,也就是使人的身心得到和谐发展,成为具备崇高情操与富有的实践能力的人。

篇二:《美学原理》笔记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美学原理》2012版 主要参考书: 《现代传播美学》 曾耀农著 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 2008年6月第一版 《新编美学教程》 王一川主编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9年7月 上海 《美学基础》 孟唐林 窦俊霞主编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10年2月 北京 《美学漫话》宗白华著 长江文艺出版社 2008年12月 武汉 《美学》(法)于斯曼著 商务印书馆 1995年12月 北京 《实用美学》彭明福 朱云才主编 重庆大学出版社 2010年重庆 《图说美学》常宏著 华文出版社 2009年 北京 《广告美学》赵会霞著 人民出版社 2007年 北京 《美学其实很好玩》陈韵鹦著 湖南文艺出版社 2011年 长沙 绪论 为什么开设此课 “美”是人之生活所必须。 “审美”是人们精神层面的追求。 美学是广告专业的重要基础知识之一。 何谓“美学” ? 此“美”非彼美 1750年德国哲学家鲍姆嘉通首次提出术语“Aesthetics”,原意为“感性”“感觉”。 日本的中江兆民和我国的王国维将其译作“美学”。 关于“美学”内涵的两种观点: 研究“美好”的学问, 侧重哲学、伦理学; 研究“感觉”的学问,研究使人产生某种愉悦感受的规律。侧重心理学、传播学。 美学的学科属性 美学更侧重人文学科,涉及哲学、伦理学、语言学、文化学以及心理学、社会学、传播

学等。

? 美学的研究对象—美学基本问题

? 美本身

? 审美心理

? 艺术

? 美学中的“语言”。

? 美学的学习方法

? 呈多元化趋势

? 1、结合审美经验学习美学理论,将经验上升为理论。

? 2、用美学理论指导审美活动、解释审美现象,在审美实践中培养、提高对美的感受力、

鉴赏力和创造力。

? 3、学习美学理论要学习美学史,加深对美学知识的理解。

? 4、学习美学要学习审美文化,为审美实践打下扎实的知识基础。

? 特点:

? 虽然也运用概念,但更注重把握形象;

? 抽象与具象相结合。

? 美学在当代的历史使命

一、“美”是人之生活所必须。

? “真善美”是人们的永恒追求。

? 陶冶情操,拥有梦想。由本能走向“人性”。

二、“审美”是人们精神层面的追求。

? 价值观导向,规范社会行为。

三、提高对“美”的鉴赏力。

? 第一章美学

第一节、美学传统与当代

一、西来的美学

美学为何产生于西方?

? 美学的定义:美学是研究人的审美活动的学科,或者说,美学是研究美、美感和美

的创造的一般规律的学科。

? 美的特征:1、形象性 2、文化性 3、社会性 4、新颖性

? 二、“二传手”式的中国美学

? 中国现代美学的三大来源:日本、西欧、前苏联

? 代表人物:梁启超、王国维、朱光潜、宗白华

?

? 第二节美学的主要观点及流派

1、本质论美学

? “美是以宜人的感性形式显现出对人的本质力量的肯定和确证”。

? 代表人物:柏拉图

? 柏拉图谈美

? 事物总存在它之所以如此的核心原因——本质。

? 每一种物都和任何一种其它的物有所区别,因此,它具有一系列本质特征,而物的

所有这些本质特征的总和就是物的理式。

? “美本身”就是“美的理念”。

? 苏格拉底谈美

? 美德即知识。苏格拉底认为无人自愿为恶。

? 目的论

? “美不能离开目的性,即不能离开事物对现实人愿望它要达到的目的适应性。” ? 案例:道德总是为人的本质需求服务。

? 方法论

? 金汤勺 未必适用。

? 案例:歌曲《我和你》《山楂树之恋》

? 生活丑可以转化为艺术美。

? 2、神学美学

? 美自天成

? 美是“各部分之间的比例得当,加上色彩的赏心悦目。”(奥古斯丁)

? 美的赏心悦目终究来源于唯一的造物主——上帝。

? 事物间存在着客观的“关系”,如比例、对称、秩序等。

? 案例:“毕达哥拉斯学派”

? 毕达哥拉斯学派

? 西方最早涉及美的定义。

? 美是数的关系的和谐。

? 一切立体图形中最美的是球形,一切平面图形中最美的是圆形。

? 黄金分割:

1:0·618或1·618:1

? 美的人体比例符合黄金分割。

? 英雄(神)的人体比例。

? 神学美学的积极作用

? 任何事物都是一个完整的“系统”,有其独特的“肌理”,需要“完整的”接受。 ? 现代科学对客观事物的了解未超过10%。

? 神学美学的消极作用

? 人并非“无所作为”。

? 讨论:“无为而治”

? 3、认识论美学

? 产生于17-19世纪的欧洲,以理性问题为中心的美学,为从理性上探讨美学问题提

供了理论基础。

? 17世纪欧洲哲学出现以人的理性觉醒取代神的统治的潮流。

? 法国哲学家笛卡尔:“我思故我在”

? 德国哲学家黑格尔:“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

? 先有美的概念,后有美的体验。如“丰腴”与“骨感美”。

? 认识论美学有如下几种形态:

? 经验主义美学、理性主义美学、德国古典美学、科学美学和生命美学。

? 案例:

? 4、语言论美学

? 强调“语言”对美的引导作用。

? 在此“语言”不仅是狭义的语音符号,而且扩展到非语音符号,如绘画、建筑、雕

塑、香水、广告、时装等。

? 5、文化论美学

? 20世纪80年代后兴起。

? 从大众传媒和大众文化的角度对审美问题进行研究。

? 任何艺术都不过是包罗万象的符号系统——文化的一种形态而已。

? 强调欣赏是处于特定文化语境中的公众阅读行为。

? 案例:中国绘画与西洋绘画的异同

? 第二章 审美体验及其类型

十九世纪以来,随着科学发展,特别是心理学的发展,对美的本质的探求日益让位于对美的体验的研究,出现了美的哲学日益让位于审美心理学的趋势。

? 第一节 审美体验

? 一、审美的形成与发展

? 审美是人们对美的感受、体验、鉴赏及评价,以及由此而在内心生活中所引起的满

足感、愉悦感和幸福感;是外物的形式契合内心的结构所产生的和谐感;暂时摆脱了物质的束缚后精神上所得到的自由感。

? 审美是特殊的瞬间性人生经历,代表着人生意义的瞬间形成。

? 审美体验的含义

? 审美体验是发生在瞬间的直觉。

? 审美体验是对生命理想形象的顿悟。

? 审美体验是个体的亲历感兴。

?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白雪

歌送武判官归京》 唐 .岑参

? 日常体验与审美体验

审美体验是日常体验的集中、凝练和理想化。

日常体验是构成审美体验的不竭源泉。

? 案例:沁园春·雪 〖毛泽东〗

?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

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 案例

? 某法国航空公司的平面广告

? “舒适的旅行,犹如晨露般的沁人心脾。”

? 广告内容是一片巨大的叶子和一滴同样大的露珠,而飞机小的好象一支刚出生的小

蜻蜓。

? “平和的天空,犹如坐禅入定后的安详。”

? 画面是一个健康的女人的漆盖和手,而飞机被锁定在食指和大拇指之间。

? 二、审美的特征

? 直觉性

“美感的主要特征是一种赏心悦目的快感。”——车尔尼雪夫斯基

“美学不是别的,而是应用生理学。”——尼采

“性的冲动,对人类心灵最高文化的、艺术的和社会的成就作出了最大的贡献。”——佛洛伊德

? 历构性

审美体验受历史、文化、社会、教育等因素的影响。

审美的共性与差异

时代性——“燕瘦环肥”。燕:汉成帝皇后赵飞燕;环:唐玄宗贵妃杨玉环。

民族性——“岁寒三友”。松、竹、梅

个体性——

? 超越性

超功利性

超现实性

? 案例:《春江花月夜》张若虚

?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

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 第二节审美类型

一、优美和崇高

? 优美是一种狭义的美,是最浅显、极易被人们所接受的美的形式。

? 优美——和谐、柔性的美。

? 柏拉图认为:美的事物之所以美,是不同因素的和谐统一。

? 亚里士多德把美的一般形式明确的规定为秩序、匀称和大小。

? 优美的美学特征:一般侧重于平静和谐的愉悦,阴柔的美。

? 如:“光滑”、“渐变”、“不露棱角”、“颜色鲜亮而不强烈”。

? 安格尔名作:泉

? “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宋 ·晏殊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南宋·诗僧志南 崇高——又称“壮美”,一种带有神圣性和严肃性的美。 人天生就有追求伟大,渴望神圣的愿望。 “天之生人,不是让我们做卑鄙下流的动物”朗基努斯《论崇高》 崇高的美学特征: 是惊心动魄,而非玲珑雅致。 巨大的、粗犷的、野蛮的气魄就是崇高美。 英国美学家博克认为:崇高的事物有共同的特点,就是可怖。 崇高的事物让人恐怖和惧怕,但同时也夹杂着快感。 案例:烟花 博克认为:丑与崇高之间有某种一致性。 案例:斯德哥尔摩症 崇高的美有赖距离感 案例:距离产生美 康德在《判断力批判》中将崇高分为两类: 数量的——主要涉及体积,如大海、高山、金字塔等 案例:钱塘江大潮,蔚为壮观。 力量的——指人的勇气和尊严 案例:屠格涅夫笔下的麻雀对猎狗的抗争。 对崇高美学特征的运用: 哥特式教堂 雕像《大卫》 故宫太和殿内景 崇高美的作用: 激励人的潜质, 提升人的境界。 案例:中国达人——无臂钢琴家刘伟 优美与崇高的比较:阳刚之美与阴柔之美 案例:“鹰和松式的美”,“莺与柳式的美”——朱光潜 父爱,母爱。——笔者 二、悲剧感和喜剧感 悲剧的鼻祖——《酒神颂》 悲剧的真正起源已经不可考。现在一般认为起源于古希腊酒神祭祀。在祭祀中,合唱队会表演歌舞祭祀酒神狄俄尼索斯,这种歌舞被称为“酒神颂 约公元前534年左右,被后人尊为希腊悲剧之祖的狄斯比斯把酒神颂中合唱歌的赞歌和悲歌改写成对话式的台词,这是希腊悲剧的雏形。”《酒神颂》发展到後来,逐渐扩大到神话和英雄传说的范围——悲剧的形式逐步发展和完善,成为一种固定的叙事体。 悲剧感的根源 命运说——古典 偶然中之必然,必然中的偶然。 过失说——亚里士多德 案例:《俄狄浦斯王》 对立说——黑格尔 案例:《安提戈涅》

篇三:《美学原理》关键知识点 笔记整理

《美学原理》关键知识点 笔记整理

第一章 美学

产生过程:

审美意识——审美者对自身审美活动的非理性自觉的自觉意识【包括 审美理想 审美趣味】 美学思想(审美思想)——审美者有了对美、审美活动的理性自觉思考,但没有上升到对审美活动的整体进行全面研究,多以哲学、文艺评论或者创作经验总结的形式出现 美学学科——有意识地对审美活动进行整体性独立思考的学科

=============================================================================== 美学之父:鲍姆加登 1750 《美学》标志着学科的建立

1. 1735《关于诗的哲学默想录》

可理解的事物:通过高级认识能力 作为逻辑学的对象去把握的

可感知的事物:通过低级认识能力 作为知觉的科学或“美学的”对象来感知的

2. 1742 法兰克福大学 开设美学课

3. 1750 《美学》

=============================================================================== 原因:

莱布尼茨:认识区分为模糊的认识和明晰的认识,明晰的认识分为明确的明晰认识和混 乱的明晰认识,作为理性主义者 他不看重混乱的明晰认识

顾城:《一代人》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用它寻找光明

沃尔夫:知识分为理论的知识和实践的知识,理论的知识包括:本体论、宇宙论、心理 学、科学 他在心理学中 不重视感觉能力

===================================================================== 影响:拉丁语著作 影响不大 认为美学是对感性认识能力的研究 影响到后来的美学家把审美经验当作美学研究的重点内容;美学低于逻辑学

=============================================================================== 学科的发展:

康德:1790 《判断力批判》提高了美学学科的地位 美学 逻辑学 伦理学平等 扩大了美学的影响

黑格尔:《美学》影响到美学研究的重心 研究感觉和情感的学科

=============================================================================== 在我国的发展:

1 出现

19世纪60年代传教士的英汉辞典中出现aesthetics词条 译为审美之理 审美学1875 花子安 《教化之议》出现“美学”一词

2 美学研究的开始

20世纪初 王国维 蔡元培 把美学介绍给国人 推动了它的发展

[1902 王国维 翻译《哲学概论》——桑木严翼]

[1903 蔡元培 翻译《哲学要领》——科培尔]

[1906 王国维 要求 国内文科大学开设美学课程]

=========================================================================== 美学研究对象:

应当定位在:以艺术为主要研究对象,并通过艺术来研究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进而研究各种审美对象 审美意识 审美范畴 美感经验 美学思想

我国最早受西方美学思想的是:王国维

===========================================================================

鲍姆加登观点:认为美学对象就是研究美、研究感性认识的完善

感性认识的完善:人类认识过程中的感性认识阶段产生的美感构成感性认识(美感)的条件:

1寓杂多于整一 整体与部分协调一致

2意象的明晰生动 形象生动而有个性

尽管他认为美学是研究美的 但并不排斥艺术 并以艺术的研究为主要内容他说:“美学是以美的方式去思维的艺术 是美的艺术的理论”研究对象:【美感 艺术美的规律】

黑格尔的观点:研究对象:【美的艺术 排除自然美】

车尔尼雪夫斯基:研究对象:【大于美 包括整个艺术理论】

近代心理学派:研究对象:【审美活动中的客体、主体、以及主客体的辩证关系 美学的基

本内容包括美、美感、美的创造 美育】

什么是美学?

美学作为一门社会科学 是在社会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是研究美、美感、美的创造及美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这一定义反映了美学研究的对象不仅包括人类审美活动的对象(客体)[自然界、社会和艺术领域中的美的一般规律和原则], 还包括审美活动的主客体的关系 [人的审美心理规律、美感产生与发展规律等]

=============================================================================== 为什么学习美学?

1. 时代的需要

当今是前现代、现代与后现代的混杂时期;西方后工业社会艺术、审美深入生活;消费领域中 价值消费转向审美消费

2,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需要

美学研究能促进创作。欣赏和批评 丰富人民的精神生活水平

3 开展审美教育的需要

狭义:有意识的通过审美活动特别是艺术活动培养人的审美能力 进而提高人的综合性精神能力的活动

广义:通过审美活动实现人的自我生成

=============================================================================== 怎样学美学?

1. 学好哲学 特别是马克思主义哲学

2. 理论联系实际 美学史的理论实践和艺术实践

3. 独立思考 1要有自己的认识2要系统的学习研究 掌握知识要点

=============================================================================== 补充:

1鲍姆加登认为人的心理活动分为知[逻辑学]、情[美学]、意[伦理学]

2人的审美价值态度:是一个人对审美价值认为的理性认识

3原始审美意识的标志:能制造工具 使用工具[许家窑人的石球]

4审美意识的形成:远古时代人类已有审美意识,它的产生是一个历史的过程,根本上说是与人类的生产劳动分不开的。

5美学思想的两个基本特点:1能够借助语言形式进行传播2具有理论的形态,明确的理论观点和要领范畴

6学科建立的基本条件:1有专门的美学著作

2有不同于其他学科的独立的研究对象和范围

第二章 西方美学史上对美的本质的探讨

从精神上探索美的根源:

(一) 柏拉图【大哲学家 大教育家 柏拉图学园】

美学理论:1《大希庇阿斯篇》提出“美是什么”的问题

2 主张美来源于美本身 即美的理式(世界存在的依据也来源于理式“理

式说”)

理论贡献与不足:理式论 柏拉图论爱情

贡献:1努力追问美本身 区分了“什么是美的”和“什么是美”

2 讨论了各种美的定义 启发思考 批判错误观点[如美不是恰当 不是有用] 错误:1客观唯心主义

2 割裂了一般与个别的关系

(二) 康德【德国大哲学家 美学家】

观点:审美的规定是鉴赏判断的主管原则——无目的的合目的性原则

贡献与不足:1审美与功利、概念无关 审美活动独立了 但削弱了它与真、善的联

系——审美其实是有功利意义的 它以客观功利为前提 能完善人格

2 审美依据“无目的的合目的性”原则 肯定了审美主体的能动性 不

过是主观唯心主义

3 审美鉴赏的判断只是主观的普遍性

(三) 黑格尔

观点: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

贡献与不足:1体现了理性与感性的统一 但是是唯心主义的

2认识到了内容与形式的统一 但是是唯心主义的

3强调审美活动中主客体的统一 但还是唯心主义的

(四) 克罗齐

观点:美是直观

贡献与不足:承认主观非理性的作用 但有主观唯心主义的缺点

(五) 弗洛伊德

观点:美是性欲的升华

从客观现实、物质属性上探索美的根源:

(一) 亚里士多德【柏拉图的学生 大哲学家 大教育家 吕克昂学园 逍遥学派】

观点:1美在物体的形式安排与体积

2承认摹仿的美,认为艺术创作就是摹仿

3论悲剧的美

(二) 达芬奇

观点:美是可以用感官去认识的事物的性质

美感完全建立在各部分之间神圣的比例关系上

(三) 荷迦斯【英国18世纪风俗画家 艺术理论家 英国绘画之父】

观点:适宜、变化、一致、单纯、错杂和量;所有这一切彼此矫正,彼此偶然的约

束、共同合作而产生了美

(四) 博克【英国18世纪美学家 英国经验主义美学的集大成者】

观点:美是客观的 美感的形成与人的生物本能有关

(五) 狄德罗

观点:1“美在关系”说

2 他将美和美感混为一谈 没有划清两者的界限

从社会生活来探索美的根源:

19世纪俄国革命民主主义者 车尔尼雪夫斯基 提出“美是生活”

1. 美是可爱的 生活是可爱的

2. 美是活生生的、多样性的 生活也是活生生的、多样性的

贡献:1批判了黑格尔的唯心主义美学,坚持了美的客观性

2超越了过去的唯物主义美学从自然属性来理解美,将其与社会生活联系起来 3具有革命性 对沙皇的强烈批判

不足:1对生活的理解还没有上升到历史唯物主义的层次

2分析美的本质时 缺少辩证法

=============================================================================== 西方美学史上探索美的本质主要通过哪些途径?

基本途径:1,从事物的客观属性中探求美

2,从客观的精神世界中探求美

3,从主观的心意状态中寻找美

4,从事物之间的关系中探讨美

5,从人类社会生活本身探求美

6,从社会化了的人的审美实践活动中求解美

第三章 中国美学史上对美的本质的探讨

结合着善(功利)研究美:

(一)《国语?楚语上》;“伍举论美”

这是从人民利益出发的审美判断标准

(二)墨子的“非乐”思想

承认艺术是美的 但从功利的角度来理解美 才去否定艺术和美的

(三)孔子

1承认艺术、美的作用

2意识到美与德之间有不同、有冲突

3要求美善的统一

(四)孟子

1把精神愉快和感官愉快等同起来,为把审美活动与道德活动统一起来奠定了基础 2充实之为美 养成道德的善就是充实 就是美

(五)荀子

人欲是过度的 是恶的 主张学习礼义 以抑制性恶——《劝学》

1肯定艺术的作用 反对“非乐”思想 同时肯定人欲的合理性能刺激人民去创造财富 2化性起伪 可以实现人格完善 就是美

结合着艺术来研究美:

(一) 从主客观的关系研究美——主客观的统一是意境,即美

(二) 从内容与形式的关系上研究艺术美——艺术美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其中内容起决

定作用

(三) 从风格上研究美

结合着物质现实来认识美:

(一)汉末魏晋时期的人物品评

认为人的面貌反映人的命运

(二)南朝齐梁时期刘勰

《文心雕龙》为文之用心 精细的研究 肯定美的客观性

(三)柳宗元

美在自然 自然是客观的 自然的美就存在于自然的变化中

(四)刘禹锡

1自然是客观的

2自然的规律是客观的 提出理 数 势三个哲学范畴以揭示自然规律

3天与人相交胜,还相用

(五)郭熙

美在自然中

(六)王夫之

1肯定美是自然本身的属性

2主张艺术美是自然、现实美的反映

第四章 真善美和丑

美和真善的关系:

什么是美?什么是善?

自由创造是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的统一,

合规律性是真,即客观世界自身的变化、发展规律;

合目的性是善,即合乎功利性

真善美的联系与区别?

美与真的联系:美的产生在人的实践中,以对真的认识和掌握为前提。真指客观世界自身变

化、发展的规律,真理是对其的正确认识。

区别:1真是客观规律本身,可以在人、人的实践之外独立存在。而美不是客观规

律本身,不能离开人的实践,不能离开人的功利目的和生动形象

2真是求知的对象 美是欣赏的对象

美与善的联系:美以善为前提,这里的善包括人的行为道德及其以外的许多事物的社会功利

性质,也就是指符合人的目的性。

区别:1与功利的关系不同,美和功利是一种间接关系,功利是潜伏在形象中的。

善则与功利直接相联系

2内容和形式不同,善有形式但不讲求形式 美在内容和形式的统一的基础

上注重形式。

3善是意志活动的对象 美是观赏的对象

总之 美离不开真善 但又有所不同

美和丑:

美和丑的同一性:1相互依存。没有丑就无所谓美 没有丑的衬托 就不能鲜明的显示出美的

光辉

2在一定条件相互转化 美和丑都不是绝对的 而是相对的 不是永恒不变

的 而是随着事物的发展、历史的演变而变化的

【美和丑是在同一基础上相互对立的 美的反面就是丑】

艺术丑:

第五章 形式美

什么是形式美?

是指自然、生活、艺术中各种形式因素(色彩、线条、形体、声音)及其规律的组合所具有的美

形式美的特征:1具有相对独立的审美意义[形式美与美的形式有联系又有区别 美的形式不

能脱离美的内容;形式美对于美的具体内容 具有相对独立性]

2形式美概括了美的形式的某些共同特征 具有一定的抽象性 体现的内容

是间接的 朦胧的

3与自然的物质属性、规律有着密切的联系

=============================================================================== 形式美的根源:生活实践

形式美的相对独立性:不同于社会美、自然美、艺术美等等 不是具体的美的客观事物的形

式 不直接体现美的形式的内容 是依靠形式本身引起人的美感的 形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本文地址:http://www.gzxgg.com/html/227661.html
美学原理读书笔记》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