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公文驿站 > 公文写作 > 农村小学生数学学习习惯培养的研究课题开题报告

农村小学生数学学习习惯培养的研究课题开题报告

篇一:小学数学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的策略研究开题报告

“数学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问题研究”

的开题报告

一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一] 课题研究依据

学习 兴趣 顾名思义,它是相对于“被动学习”、“机械学习”而言的。学习兴趣是指较少依赖于他人的自己独立的学习,它的实质在于内在的或自我驱动的自主选择学习,自主参与学习,通常表现为“我要学”、“我愿学”、“我乐学”。是一种学生在教师的科学指导下,通过自身能动的、富有创造性的学习,实现自主性发展的教育实践活动,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理论依据

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不仅要求学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且要求教师要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

2.人本主义教学理论 人本主义心理学强调人自身的情感和需要,在其影响下的现代教育主张学习者应具有对自己学习活动的支配权和控制权,要对自己的学习负责。

3.有效教学理论 以学生为中心,把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有机结合,辩证统一在学生的学习和发展上。“学习中心论”是有效教学的基础和核心,它强调:激发和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自觉性,提供和创设适宜的教学条件,以促使学生形成有效的学习,促进学生发展。

[二]现状分析:

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现状

当前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思想仍然根深蒂固。尤其是小学数学教学课堂上表现得更加明显。课堂上学生的“主体性”常常受到教师“主导性”的排斥、羁押而被架空,学生只是“配合”老师“完成”教学任务。久而久之,学生就习惯于被动地学习,惰性强,主动性差,学习兴趣低下。严重阻碍着学习自主、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学生的创新精神受到抑制,实践能力无法锻炼,从而也影响了课堂教学效率。

切实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当前素质教育的形势下具有特别重要的现实意义。本课题研究对学校管理制度的重建起到了推动作用。可以推动学校积极探索,符合素质教育理念和体现新课改精神的新举措。课题研究将引发对新型师生关系构建的深度思考。

[三] 课题研究意义

1.素质教育的要求

素质教育以提高人的素质为宗旨,以“人”的发展为核心。它强调充分发挥弘扬人的主体性,强调教育要尊重和发展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主动精神,强调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是认识活动的主体、实践的主体和发展的主体,是发展的主人。而众多研究已逐渐表明:学生的主体性是否得到充分发挥则是素质教育的基本标志,其核心是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就是说,只有学生在情感、思维、动作等提高了兴趣,积极参与了教学活动,学生的主体性才能充分得到体现,课堂中的素质教育才能真正落到实处.

2.课程改革的要求

改变学生消极被动的学习方式,正确发挥教师的作用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提倡学生主动积极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也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教学中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3.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现状

当前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思想仍然根深蒂固。尤其是小学数学教学课堂上表现得更加明显。课堂上学生的“主体性”常常受到教师“主导性”的排斥、羁押而被架空,学生只是“配合”老师“完成”教学任务。久而久之,学生就习惯于被动地学习,惰性强,主动性差,学习兴趣低下。严重阻碍着学习自主、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学生的创新精神受到抑制,实践能力无法锻炼,从而也影响了课堂教学效率。

切实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当前素质教育的形势下具有特别重要的现实意义。本课题研究对学校管理制度的重建起到了推动作用。可以推动学校积极探索,符合素质教育理念和体现新课改精神的新举措。课题研究将引发对新型师生关系构建的深度思考。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和内容

研究目标

主要目标:

(1)更新教师的教学观念,变革教师的教学方式,使教师真正成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探索者。进一步更新教师教育教学观念,自觉用新课程理念指导自己的工作实践,在课堂教学中建构符合新课程理念的教学设计,积极撰写论文,切实提高科研水平。

(2)变革学生的学习方式,探索信息文化背景下学生学习方式变革与课堂教学变革的理论体系和实践操作模式,促使学生学会学习,根据实际需要科学、辩证、灵活地运用不同的学习方式掌握在信息化环境下生存的本领。

(3)通过研究,不断积累素材,丰富校园信息文化氛围,开发校本资源。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使学生的主体意识、能动性和创造力不断得到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促进其整体素质的全面提高。培养学生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健康的心理品质,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促进每位学生的个性健全发展。

(4)通过研究与试验,改革重教轻学的传统教学模式,改变学生学习偏重于记忆和理解的接受式学习方式,变学生原有的被动学习为自主学习,个体学习为合作学习,接受学习为探究型学习,构建自主型学习模式、协作型学习模式、研究型学习模式,寻求优化学习主体活动的现代化教学模式,帮助学生形成一种主动探求知识,并重视独立解决问题,有利于学生终身学习与终身发展的积极学习方式,实现从“教”到“学”的根本性转变。

(5)通过对各种学习方式的理论探索及实践比较,总结出一种或几种有效的,符合新课程理念的新的学习方式。改变单一的接受性学习方式,通过研究性学习、参与性学习、体验性学习和实践性学习,实现学习方式的多样化,从

而促进学生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体发展,培养未来需要的创新人才。

(6)研究适应新的认知环境和社会条件的成功的学习方式的特征。探索促进学生学习方式良性转变的策略和途径,探索顺应和促进学生学习方式良性转变的理科教学新模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精神以及培养学生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改变教学观念并形成一套较系统的形成学生学习方式的策略。

学生自主学习是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也是培养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人才和创新教育的需要.本课题的研究目标就是通过对提高小学学生数学学习的构成要素分析;探讨如何在数学课堂中提高小学生学习兴趣的策略及教学方法,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阵地的作用,树立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还学生一个宽松民主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这个氛围中真正领会数学的真谛,提高数学素质,成长为社会所需要的人才。

三、研究方法

研究内容 1.小学学生数学学习学习兴趣培养的构成要素分析;

2.教学中提高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策略;

3.构建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相适应的数学教学模式初探;

4.适应促进小学生学习兴趣提高的评价体系的研究。

研究方法

1.行动研究法 以行动研究法为主,通过教学研究,检测就本课题研究所运用的对策与措施的效果,进一步加强或及时调整研究的方式、内容。

2.研究调查法 通过问卷调查形式,了解小学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现状并针对他们自主性学习中存在的不足,寻求相应的对策,采取有效的措施。

3.文献研究法 通过对建构主义理论、现代信息传播理论和自主学习等相关教学理论的学习,了解现代教育的基本观念和自主学习兴趣和各种教学模式的特点,为本课题的研究打下理论基础。

研究步骤

1.准备阶段:研究课题前期论证(2012年3月——2012年6月)

(1)组成课题实验组;

(2)课题组成员学习培训;

(3)构建课题目标,确立研究内容,进行理论学习,完成课题申报书

(4)制订实施方案。

2.研究阶段(2012年7月——2013年12月)

(1)进行小学学生数学自主学习兴趣的调查分析;

(2)围绕课题主要研究内容定期进行研讨、课堂观摩等活动;

(3)撰写教学案例、优秀教学设计和论文;

(4)积累研究资料

3.总结阶段(2013年1月——2013年4月)

(1)完成小学学生数学自主学习兴趣的调查分析报告;

(2)构建小学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教学模式及相应的评价体系;

(3)撰写有关培养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案例、论文;

(3)整理相关资料,撰写结题报告,成果送审。

主要工作是:按实验方案进行总结,整理资料,撰写结题申请报告、实验报

告,整理并出刊教师论文集,有关本课题的典型教案等资料,为进一步扩大实验研究的成果做好准备。

五、课题成果形式与构成

1、成果的形式:论文

2、构成:

(1) 理论概括性的学术论文。

(2)典型课教案、实录、反思。

(3)阶段性小结。

(4)学生的个案跟踪材料。

六、课题组构成人员

成立学校课题研究领导小组、成员为:

组长:王丽丽

成员:季凤玲 孙德栋 于永兴 陈蕾 刘慧美

篇二:《小学生数学预习习惯培养策略的研究》开题报告

附件2:

基础教育教学课题研究开题报告

课 题 名 称: 小学生数学预习习惯培养策略的研究 课 题 类 别: 学科类

学 科: 小学数学

主 持 人 姓 名:

主 持 人 单 位:

市、 县 (区):

填 表 日 期: 2016.4

《小学生数学预习习惯培养策略的研究》开题报告 一、选题缘由及背景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明确指出“培养学生的终极目标是让学生学会学习”。《数学课程标准》强调:“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数学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的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数学学科是学生掌握知识进行有效实践的工具性学科,学生独立自学的能力不可忽视。培养学生的数学自学能力是数学教学核心工作之一,也是学生终身发展的根基和必须。

素质教育的呼声虽然不断,但是实际教学中,由于中考的竞争压力,我们的老师们不得不倾向于更为扎实的应试教育,于是学生本应该拥有的自主学习的时间被题海战术取代了,本该属于学生自主阅读感悟,细细品味语言文字之魅力的时间被老师津津乐道的讲解剥夺了。超量的试题剥夺了学生自我学习探索的机会,淹没了学生深入学习的激情,只会死板地应对考试,不会自己学习,也不爱自己研究学习的现象极为普遍,高分低能,被动学习,机械学习,应付学习的学生多之又多。

加之现如今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低效高耗的现象比较普遍,正是基于对这些背景状况的思考,我选择了这个课题作为研究方向。旨在通过该课题的研究,把学生个体作为语文学习活动的主体,在教师必要的引导下,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学习习惯和自主学习的能力,让他们热爱预习,学会学习,为他们后继学习奠定扎实的思想基础和方法习惯基础。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

(一)研究目的

通过“先学后教”的预习模式,指导学生掌握数学预习的方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为高效课堂教学提供保障,为学生终身学习奠基。此项研究的另一个目的是辐射带动周围同仁,促进数学教师对预习工作的积极思考和大胆改进。

(二)研究意义

1.通过课题研究,引导学生运用查阅、批注、勾划、圈点、概括提取信息、赏析品味语言、写书评等多种方式,对文本有初步的学习感知,并通过提出质疑,标记疑问,

多向查阅资料,试着解决问题的预习过程,引导学生逐步学会预习,乐于预习,掌握正确科学的预习方法,促使学生带着问题听课,提高听课效率,提高获取知识的能力,进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培养学生学思结合的学习品质。

2. 通过课题研究,促使教师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切实转变自己的教学方式,改变教学行为,以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来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3. 通过课题研究,落实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精神,落实《基础教育发展纲要》的基本要求,落实素质教育“轻负优质”的核心理念。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外相关研究

心理学家“皮亚杰强调儿童心理发展的本质是主体通过动作对客体的适应,是内外因相互作用的结果。他指出,真正的学习是学生主动的、自发的学习,而不是教师传授的学习。正确的教育能够加速儿童的发展。””皮亚杰的理论强调的就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的意义和所需要的条件。也就是说,人的本质属性和成长的主要要素是自我教育,自我教育需要具有主体性。河北师范大学教授范树成在其《美国中小学的教学方法及其改革的特点》一文中指出,美国在教学方法改革的历程中,同样强调学生本位的理念,突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能动性。与中国不同的是,美国反对教师对学生自主学习的限定和整齐划一的要求及指导,他们跟强调尊重学生的个体性、个别差异性。

(二)国内相关研究

早在教育家叶圣陶时就强调“教育的本质原来如此,养成能力,养成习惯,使学生终身以之。”叶圣陶认为教育的本质就是培养良好的习惯。关于小学数学预习习惯培养策略的研究,很多同仁都有涉猎,余文森教授在其《有效教学的实践与反思》一书第三章中例举了洋思、东庐、杜郎口三个有效教学的典型个案。这三个教学案例在中国当前义务教育阶段具有代表性。三个案例的共性特点就是突出预习习惯和预习能力的培养。洋思先学后教模式强调鼓励学生进行三级预习。大预习---要求学生寒暑假预习下学期教学内容;中预习----要求学生在双休日预习下周教学内容;小预习---要求学生晚间预习次日教学内容。洋思尤其重视当堂预习---自学,对课下预习的要求不是特别具体明朗,重在培养长效的预习意识。东庐采用课前预习导学的方式,通过教师的预习要求和方法安排,配合一定的思考练习,促使学生感知教材,发现问题,旨在引导学生学会标记疑难问题,能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或在课堂上向老师质疑。杜郎口的预习—展示—

反馈教学模块模式都是在正式的课时中实施和完成的,该模式尤其强调预习环节,它是展示和反馈环节的基础。三者的着力点有所不同,但教育宗旨都是落实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来自教学一线的教师陈丽娟,在其论文《让预习先行》中这样阐述:“学生学习解决问题的最好途径是自己去发现。而发现全在预习。在实际教学中,通过“预习”这一环节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重视预习的个体差异,强化训练、引导学生运用已经具备的知识和能力尝试学习,自读自悟,使主体地位得到落实,自学能力得到培养,从而提高阅读教学的课堂效率。”徐云老师在其论文《打造扎实有效的课堂教学》中强调这样一个观念:“重塑师生关系,唤醒主体意识的根本就是要真正把学生作为一个现实的、主动的、具有创造性的生命体,让学生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思考、灵感参与课堂教学。”两位一线教师用教学实践告知我们,培养学生预习现行的意识习惯和方法能力是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是重塑师生关系的需要,也是落实学生主体地位的需要,势在必行。

综上所述,国内外研究的侧重点有所不同。国内侧重实践性研究,并在不断实践的基础上,逐步形成一定的理论,自成一方(一校)特色。国外则侧重于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分析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学生学习成长的可能性和必要性。理论性、学术性极强,实践性不足。且国外主张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反对整齐划一的统一要求和指导。国内外在培养学生学习习惯方面的研究,多侧重于课堂教学这一时间段内,对于课余时间段的培养策略的研究涉猎相对比较欠缺。 本课题的研究,就是想要在这些基础上,就课前预习习惯培养策略方面做些积极的探索,旨在以多种形式的任务驱动法,帮助和引领学生在课余时间段做好语文课前预习工作;以多向评价法,调动和激发学生课前预习的热情;以及时反馈法,促进学生逐渐养成主动预习的良好习惯。

四、研究目标、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一)研究目标

1.通过“先学后教”的预习方式,为高效课堂教学提供保障。

2.以多样种形式的任务驱动法,帮助和引领学生在课余时间段做好数学课前预习工作;以多向评价法,调动和激发学生课前预习的热情;以及时反馈法,促进学生逐渐养成主动预习的良好习惯。

3.探索培养小学数学预习习惯的策略。

(二)研究内容

1.研究培养学生数学预习习惯的方法,以转变学生对数学预习意义和价值的思想认识。思想认识决定人的行为习惯,转变学生对预习的认识有助于促进学生对预习工作的认可,对预习方法的接纳。

2.研究“数学预习习惯培养”与提高教学质量的关系。研究二者间的关系利用促进其他教师和学生对预习工作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利于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思想意识。

3.研究运用已有的数学知识、数学能力及数学学习方法,高效地获取新知识,激发预习兴趣,培养预习质疑习惯、探究习惯以及借助其他途径解决问题的习惯。课前预习的终极目的是以此提升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

4. 研究学生自主预习与教师指导预习之间的关系,拓展培养策略。

(三)研究方法

1.资料文献法。查阅国内外有关自主学习的文献资料,学习相关理论,了解研究现状及成果,发现其中的不足,确定自己的研究方向和思路。

2.调查法:开题前通过问卷调查法来了解学生在语文预习习惯、预习方法、预习态度、预习能力等方面的现状,从中发现存在的问题,再根据本班学生实际情况制定出可行的培养计划。课题实施中后期,对本班学生再次实施调查,并与首次调查进行对比,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形成研究结论,把课题研究成果在年级组内、校内甚至更大范围内进行推广,以实现成果共享,使更多的学生从中受益的研究目的。

3.行动研究法。以多种形式的任务驱动法,帮助和引领学生在课余时间段做好数学课前预习工作;以多向评价法,调动和激发学生课前预习的热情;以及时反馈法,促进学生逐渐养成主动预习的良好习惯。并根据研究情况的变化,随时微调研究的方法和策略,使每个阶段的研究进展真正取得相应的实际效果。

4.案例研究法。在课题研究的实际过程中,以一个个真实的教学案例,分阶段呈现课题研究的成果。

五、研究思路及创新之处

(一)研究思路

首先,对本年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学生的预习兴趣、预习态度、预习能力、预习习惯等现状,从中发现存在问题,再根据本班学生实际情况制定出可行的培养计划。

篇三:农村小学生学习习惯培养与研究的开题报告(任)

《小学生学习习惯培养研究》

开题报告

焦滩中心校课题组

合江县焦滩中心校承担的 “小学生学习习惯培养研究” 课题,于2011年6月被批准立项为合江县教育科学2011年度普教科研资助金项目。正式立项后,我校认真作好开题的前期准备工作,学习相关的教育理论,修改完善课题方案,调整充实研究队伍,多次召开小型研讨会进行论证,深化了共识。本课题研究针对小学生学习习惯特点和本校的实际,深入研究小学生学习习惯构建与实施。在此,我谨代表课题组作开题报告。

一、本课题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1.解决小学生学习习惯培养研究的运作机制问题

目前小学生学习习惯并没有扎根于教师的内心世界,还没有成为教师改进教学的内在需求。小学生学习习惯的现状与新课程改革对教师专业发展的要求还有相当的距离。专业引领机制不健全,理论提升有障碍。我们学校虽然开展了许多课内课外活动,也积累了一些实际经验,但是我们受本校研究水平的限制,理论与实践脱节的老问题一直没能较好地解决,所以在学生的学习习惯方面还存在很多问题。本课题将着重解决小学生的学习习惯培养研究的运作机制问题。

2、解决农村小学数学教学反思的途径和方法问题

从目前的研究现状来看,从事理论和技术研究较多,在实践中能够真正让学生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并不多。大部分教师仍是凭着自己的经验

进行简单重复的教学实践。本课题试图通过对学生学习习惯策略进行研究,澄清问题,深化理解,更好地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所以本课题将解决小学生学习习惯培养研究的途径和方法问题。

3、解决小学生学习习惯的评价体系问题。

目前,教师们认为只要把课本上的知识教了就算完事了,忽略了对学生学习习惯的教育。使得现在懒散的学生多了,驼背、近视的学生多了等等。学生的学习习惯,主要表现在看上课时学生做笔记的习惯、作业的书写姿势,安排习惯、单元复习习惯、教师每课时及时反思的习惯、教师备课中突出学生的学习习惯等。学生做笔记的习惯,体现在学生是否自觉的记笔记;学生作业书写的姿势,要学生随时写字时都做到三个一,即“眼离本子一尺,胸离桌子一拳,手离笔尖一寸”等等。教学中的这些问题,教师们很少去想,很少思考如何加以解决和改进。本课题将解决小学生学习习惯培养研究的评价体系的问题。

4、解决小学生学习习惯培养研究中教师专业成长问题

农村学校的教师自我专业成长面临着很多的困惑和障碍,如,所受的理论教育与实践脱节、缺乏自我发展的热情和动力。教师教育研究意识比较薄弱,除少部分青年教师、骨干教师外,其他教师自认为凭自身的水平、经验,完全可以应付当前的教学。满足于既有的经验与成绩,排斥教学理论的学习与指导,片面强调教学经验对教学实践的作用和意义,以教学经验取代教学理论,以实用主义、功利主义对待教学理论的应用,急功近利地追求教学的短视效应。所以本课题将解决小学生学习习惯培养研究中教师专业成长问题。

二、本课题组在研究过程中预计采取的改革主张与改革措施

(一)、课题研究的必要性:

随着人类走进新世纪,学习途径的不断拓宽,终身学习已成为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这就要求教育不仅肩负着传递知识、培养学生能力的重任,而且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优良的个性品质。叶圣陶先生曾指出,简单地说,教育就是要养成习惯。我国古代就有“少年若天性,习惯如自然”的说法;英国教育家洛克说:“一切教育都可归结于养成儿童良好的习惯。”因而,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应当注重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则是小学教育中的一项基本要求。浓厚持久的学习兴趣,坚忍不拔的学习毅力,良好的学习行为,突出的个性品质将成为持续学习和终身发展的坚实基础。而小学生正处于学习习惯形成的初级阶段,可塑性极强,是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最佳阶段,所以,研究此课题的意义十分重大。

(二)、课题改革的可行性分析:

1、研究的条件

(1)、学校领导高度重视,随时确保物资的供应。

(2)、课题组成员年轻,有朝气,点子多,思维活,在长期的教学中,对学生学习习惯培养有自己的套路,并积累了一定的好方法。在课题实施前,大家阅读了大量的有关书籍,为课题的开展和研究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3)课题组教师均是学校的主力军,课时足,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进行课题研究。

2、研究的理论支撑、学习理论

教育家乌申斯基说:“好习惯是人在神经系统中存放的资本,这个资本会不断地增长,一个人毕生都可以享用它的利息。”我国古代就有“少年若天性,习惯如自然”的说法;英国教育家洛克说:“一切教育都可归结于养成儿童良好的习惯。”因而,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应当注重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则是小学教育中的一项基本要求。

人们的思想大半取决于他们的倾向,他们的言谈话语取决于他们的学识和所吸收的见解,但是他们的行动却遵循平日的习惯。习惯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的一生,而这种习惯又大部分是在幼年养成的,因此,人从幼年起就应该通过教育培养一种良好的习惯。习惯形成的前提是某些具体行为的练习和熟练。好的学习习惯是大量良好行为积淀的结果。只要有大量规范化日常行为要求和训练好的学习习惯,学生就会有好的收获。

(三)、课题改革的具体措施,具体活动

1、研究过程中主要任务是指导学生养成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我们预计做好以下工作:

(1)、召集课题组成员研讨制定《学习习惯培养要求》,《各年级良好学习习惯培养量化参考表》。

(2)、立足课堂,面向全体,有机渗透学习习惯的培养。我们把课堂作为培养学习习惯的主渠道,培养学生专心听讲,积极答问,质疑问难的学习习惯。帮助学生形成自主学习的学习习惯。

(3)、学科教学,加强学习习惯的培养。

(4)、优化环境,家校同步,促进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

2、预计开展的活动

(1)、全校师生创编“小学生学习习惯”歌谣。

(2)、开展竞赛活动,小组内写“我的好习惯”文章来进行评比。

(3)、间周开展一次以学习习惯为主题的班队活动。

3、建立小学生学习习惯多元化的评价机制

(1)既注重形成性评价,也注重结果性评价,既注重标准参照评价,也注重本体参照评价,并将评价结果大面积及时反馈给学生,帮助学生改进学习。

(2)评价主体多元化。师评、生评、自评、家长评相结合。

(3)学生在生活、课堂上的表现等评价。

三、效果预测

1、通过此课题的研究,立足实际,着眼于学生的主体发展,构建小学生学习习惯培养的目标体系。

2、通过此课题的研究,构建小学生学习习惯培养的途径与策略。

3、通过此课题的研究,促进我校教学发展,最终为提高学校教学质量服务。

4、通过此课题的研究,提高教师的育人观念和教育教学水平。

5、通过此课题的研究,为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提供宝贵的经验。

四、主要学术活动设计

(1)定期邀请县教科所领导、县教育局领导到课题组开展专题讲座。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本文地址:http://www.gzxgg.com/html/228172.html
农村小学生数学学习习惯培养的研究课题开题报告》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