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公文驿站 > 经验材料 > 学习博弈论的感受3000字

学习博弈论的感受3000字

你所看过的学习博弈论的感受3000字都是怎么写的?当前和大家精心分享多篇《学习博弈论的感受3000字》模板下载,愿能够帮助到大家,一起观看,同时,你可在这里搜索到更多与《学习博弈论的感受3000字》相关的范例。

篇一:学习博弈论心得体会

学习博弈论心得体会

-----参加2011年医院经营管理研讨会有感 金秋九月,丰收时节,我院与市妇幼保健院联合举办了《2011年医院经营管理研讨会》,邀请到北京大学与北京朝阳医院两位专家,就博弈论与非财务人员的财务管理两方面,进行了深入浅出、生动的演讲,使我受益匪浅。现在就学习后的心得体会进行汇报一下。 博弈论本来就是科学的理论和行为的艺术。它不应该是沉闷的,而应该是生动的;它不应该只是乏味公式,而应该拥有丰富的情感;它不应该只局限于竞争,更应着眼于通过竞争展开合作。博弈论不应该被理解为阴谋诡计,不应该被理解为小聪明,不应该被理解为厚黑学,不应该被理解为你死我活的权谋术。博弈论应该是展开有效竞争与合作的理论,应该是大智慧,应该是个人理性融入社会的艺术。对于那些试图探求真实世界现象之因缘的人们来说,博弈论也是理解高度互动的人类社会的一种思想方法和分析工具。

如果只想着把博弈论用于人际斗争,那只是博弈之术;只有理性地融入社会,才是博弈之道。“术”的博弈只是嵌入在“道”的博弈中的一个小博弈,关注于“术”而忘却于“道”,无异于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或可一时得利,却可能对个人的长期利益和更大的成功产生至为糟糕的影响。正如两位作者在本书中屡屡提到:人生中总是存在更大的博弈,因此个人的决策不应该只着眼于一个小博弈的胜负。能够看到多大、多远的博弈,取决于个人的胸襟和眼光。从某种意义而言,他们所谓的小博弈与更大的博弈之分,正是博弈的“术”与“道”之分。

在因为博弈论的贡献而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经济学家当中,就论述风格而言,1994年获奖的约翰·纳什(John Forbes Nash, Jr.)和2005年获奖的托马斯·谢林(Thomas C. Schelling),可以说是这个绚丽光谱的两个端点。纳什“惜墨如金”,他的论述全部见于匿名审稿论文,数量不多,每篇的篇幅都很短,完全是数学形式的讨论。相反,谢林则以出版学术著作著称,而且这些著作多半都以老百姓能够字面理解的日常语言写出来,与时下经济学主流的论述风格大相径庭。纳什天才地提出并刻画了博弈的均衡的概念,并且在很宽泛的条件下,证明了博弈的均衡的存在性,为博弈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谢林的著述,不但提供了许多深刻的思想(哪怕这些思想未能刻画为数学形式的经济学模型),而且为博弈论的应用开拓了广阔的天地。我们这个世界在20世纪经历了可怕的核竞赛,可是幸运地没有发生过核大战。现在许多人把核大战最终没有发生,看做过去这个世纪发生的最伟大的事件。曾经几次眼看要发生核大战了,最后却还是有惊无险,从学理上说,这是因为谢林提出的思想

武装说服了人们。

囚徒困境是博弈论的非零和博弈中具代表性的例子,反映个人最佳选择并非团体最佳选择。虽然困境本身只属模型性质,但现实中的价格竞争、环境保护等方面,也会频繁出现类似情况。单次发生的囚徒困境,和多次重复的囚徒困境结果不会一样。在重复的囚徒困境中,博弈被反复地进行。因而每个参与者都有机会去“惩罚”另一个参与者前一回合的不合作行为。这时,合作可能会作为均衡的结果出现。欺骗的动机这时可能被受到惩罚的威胁所克服,从而可能导向一个较好的、合作的结果。作为反复接近无限的数量,纳什均衡趋向于帕累托最优。囚徒困境的主旨为,囚徒们虽然彼此合作,坚不吐实,可为全体带来最佳利益(无罪开释),但在资讯不明的情况下,因为出卖同伙可为自己带来利益(缩短刑期),也因为同伙把自己招出来可为他带来利益,因此彼此出卖虽违反最佳共同利益,反而是自己最大利益所在。但实际上,执法机构不可能设立如此情境来诱使所有囚徒招供,因为囚徒们必须考虑刑期以外之因素(出卖同伙会受到报复等),而无法完全以执法者所设立之利益(刑期)作考量。

智猪博弈”故事给了竞争中的弱者(小猪)以等待为最佳策略的启发。在博弈中,每一方都要想方设法攻击对方、保护自己,最终取得胜利;但同时,对方也是一个与你一样理性的人,他会这么做吗?这时就需要更高明的智慧。博弈其实是一种斗智的竞争。作为一门科学,博弈论就是研究不同主体之间相互影响行为的一种学问。或者准确地说,博弈论是研究决策主体行为发生直接相互作用时的决策以及这种决策的均衡问题的学问,因此也有人把它称为“对策论”。 对于医院管理者来说,如何理解博弈论,如何运用博弈论原理指导医院有效管理,这是值得思考的事情。博弈论都是医院管理者十分有效的决策工具,或者至少是比较科学的决策思路。

斗鸡博弈(Chicken Game)其实是一种误译。Chicken在美国口语中是“懦夫”之意,Chicken Game本应译成懦夫博弈。不过这个错误并不算太严重,非要把chicken game叫作斗鸡博弈,也不是不可以。 两只公鸡狭路相逢,即将展开一场撕杀。结果有四种可能:两只公鸡对峙,谁也不让谁。或者两者相斗。这两种可能性的结局一样——两败俱伤,这是谁也不愿意的。另两种可能是一退一进。但退者有损失、丢面子或消耗体力,谁退谁进呢?双方都不愿退,也知道对方不愿退。在这样的博弈中,要想取胜,就要在气势上压倒对方,至少要显示出破釜沉舟、背水一战的决心来,以迫使对方退却。但到最后的关键时刻,

必有一方要退下来,除非真正抱定鱼死网破的决心。但把自己放在对方的位置上考虑,如果进的一方给予退的一方以补偿?只要这种补偿与损失相当,就会有愿意退者。这类博弈也不胜枚举。如两人反向过同一独木桥,一般来说,必有一人选择后退。在该种博弈中,非理性、非理智的形象塑造往往是一种可选择的策略运用。如那种看上去不把自己的生命当回事的人,或者看上去有点醉醺醺、傻乎乎的人,往往能逼退独木桥上的另一人。还有夫妻争吵也常常是一个“斗鸡博弈”,吵到最后,一般地,总有一方对于对方的唠叨、责骂装聋作哑,或者干脆妻子回娘家去冷却怒火。冷战期间,美苏两大军事集团的争斗也是一种“斗鸡博弈”。在企业经营方面,在市场容量有限的条件下,一家企业投资了某一项目,另一家企业便会放弃对该项目的觊觎。

斗鸡博弈强调的是,如何在博弈中采用妥协的方式取得利益。如果双方都换位思考,它们可以就补偿进行谈判,最后造成以补偿换退让的协议,问题就解决了。博弈中经常有妥协,双方能换位思考就可以较容易地达成协议。考虑自己得到多少补偿才愿意退,并用自己的想法来理解对方。只从自己立场出发考虑问题,不愿退,又不想给对方一定的补偿,僵局就难以打破。

篇二:博弈论初学心得总结

博弈论学习心得

(全校性选修课期末论文)

序:初识博弈论

通过“囚徒困境”,我走进了博弈论这一精彩世界。为了让大家对博弈思想有一认识与掌握,老师课堂上让我们思考了不少或生动或实际的问题,比如“帽子”问题、强盗分金币问题、猜全班数字的平均数问题、拍卖问题、市场进入问题等等。我曾自嘲地对舍友说:博弈论简直就是对智商的考验,总觉得自己脑子不够使啊。不过,我相信,学习博弈论是会使人变聪明的,脑子越用越灵嘛。

学习博弈论的过程中,脑子里经常出现的几句话是:原来这个问题可以这么去想,原来这种问题还可以用博弈的思想来解决,原来博弈的应用范围这么广,原来看似与数学无关的问题都可以通过数学来解决。

博弈论,为我呈现了一方新天地。我好奇它的广度,敬畏它的深度,视之如导师如利器,小心摸索着。

一、 博弈思想

学习博弈论,我最大的收获不是记住了什么模型、公式、转换,而是博弈思想。“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博弈思想尤如“渔”一般重要,是分析问题的基础。

博弈,需要换位思考,需要知已知彼。一定要充分考虑自己和其他参与者的各种战略以及对彼此的影响,从而采取最佳行动。

比如课堂上一个问题:让每个人选一个介于1~100的数,谁的数字最接近全班平均数的2/3,谁就是赢家。如果每个人随机选择的话,大家平均值应该在50左右,50的2/3应该是33. 3,不过其他人可能也想到了这一点,这样就应该写22.2。如果继续想下去,大家的平均值应该越来越小,最后1应该是理性分析的最佳答案。实际结果,普通如我的只想了一步,33,有的人多想了一步,有的人多想了两步??答案总不会是1。

其实答案是什么不重要了,重要的是一个思考的过程。是一个“你知道我知道你知道我知道你知道??”的N次换位思考的过程,你要知道他人有有多聪明,还要站在对方的角度考虑对方认为你有多聪明??

面对一些事情时,可能不需要过分多虑,太过天才,在一群平凡人中,反而不会是赢家。比如那些选了1的人。但是换位思考的方式却是受用终生的,可指导我们少吃亏、少走弯路、尽可能快乐且适如地生活在复杂的社会中。

博弈的另一个重要思想,我认为是缜密的逻辑推理、全局意识以及化繁为简的转换。比如在不完全信息博弈中,你所了解的信息是有限的,这就需要你想出各种可能性以及各种战略组合下的收益。要分析别人的心理、分析影响别人行动的因素,分析各种战略组合的概率,从而执果索因,比如完全信息动态博弈中的“逆向归纳法”,比如通过“海萨尼转换”将不完全信息博弈表述为完全但不完美信息的博弈(市场进入问题),从而充分利用已有信息找到最优战略或均衡。可谓是“眼观六路,耳听八方”,“运筹帷幄”。

二、 博弈案例分析两则

博弈论与环境评价

联系我的专业,我想到了环境监测部门与化工厂之间的博弈。现以我浅薄的知识试分析

之:

环境监测部门有两个选择:检查与不检查;化工厂有两个选择:排污与不排污。检查成

本为a,排污罚款为b,在排污的情况下工厂收益为c,不排污对废物的处理成本为d,此时

收益为c-d。双变量收益矩阵如下:

排污 不排污

检查

不检查

假设环境监测部门的混合战略为p1=(p,1-p),即以概率p选择“检查”;工厂的混合战略

为p2=(q,1-q),即以概率q选择“排污”。

则监测部门的期望收益函数为:v1(p1,p2)=pq(b-a)+p(1-q)(-a)=p(qb-a)

化工厂的期望收益函数为:v2(p1,p2)=pq(-b)+p(1-q)(c-d)+(1-p)qc+(1-p)(1-q)(c-d)

=-pq(b+c)+c-d+qd

下面求解最优化问题,寻求混合战略均衡(p1x,p2x),用微积分求极值的方法,得

Px=d/(b+c),qx=a/b

结果分析:假设监测部门的检查成本a一定,则罚款b越高,工厂排污的概率qx就越

小;罚款b、工厂收益c越高,处理废物的成本d越小,监测部门的检查概率就越小,这种

情况下处理废物对工厂收益带来的损失很小,而一旦被罚款反而得不偿失,故选择不排污的

比率大,检查的概率小。

这就解释了为什么在现实中,工厂规模越大越不容易排污,相反,排污的大多是收益较

低的小厂子。同时,运用博弈的思想分析还具有指导意义,我们能够得出结论,为了减少污

染,一方面可提高罚款,但有时这一措施对于那些甘愿冒着被罚的风险也不愿处理废物的小

工厂是无用的,所以另一方面,需要科研人员的努力,去开发出可行的低成本的废物处理方

法。

另外,政府可以合作博弈的方式,与化工厂签订协议,协议中写明希望工厂完成的环保

目标,然后给予工厂税收优惠或一定金额的奖励、补贴等。同样可通过博弈论来分析,苦税

收优惠、奖励等取到合适的数值,则可以完美地完成这一合作,工厂既无大损失,同时环保

事业也得到了发展。

保护区旅游开发、西部开发、环境法规制定等过程中均存在博弈,可见博弈的作用之重

大。

博弈论与民事诉讼

民事纠纷是经常发生的事情,结果是私了还是上诉、胜诉还是败诉,可以通过博弈来分

析。比如A、B发生了纠纷,若私了则B赔偿给A损失费c;若上法庭,原先A知道如果上

法庭自己能否胜诉;被告B知道A有1/3的概率胜诉,B也知道A知道谁能胜诉。假设原先

胜诉获得的赔偿为a;诉讼费为b。若原先胜诉,诉讼费由被告承担。该博弈用博弈树表示

为:

原告有两种类型,被告有一种类型。

〈情况一〉原先知道如果上诉自己能够胜诉。

则A愿意私了的前提是c>=a。在被告看来,原告胜诉概率为1/3,自己的期望收益为-1/3(a+b),只有-1/3(a+b)<-c时才会同意私了即c>=a,c<1/3(a+b)同时满足才可私了。若c>=a,c>1/3(a+b),

被告不同意私了,在c>=a满足下,原先可不停降低c直到c<1/3(a+b),若c小于a了仍不

满足c<1/3(a+b),则原告上诉。

〈情况二〉原先知道上诉的话自己会败诉

原先倾向于私了,此时原告就要保证c<1/3(a+b)从而避免损失。

结果分析:以上讨论与实际生活中一致。而实际中还要考虑被告的经济条件,比如穷人撞了富豪的车,富豪要上诉肯定会胜诉,但巨额的赔偿是穷人承担不起的,也许抵押了所有的财产还不够,而富豪会嫌打官司麻烦,况且修车的费用对自己算不得什么,打官司劳神费力,又使对方穷困潦倒,实在不划算,往往私了或不了了之。又如民告官,如果法制不够公正,即使民百分百有理,也极可能败诉,而官员为维护自身形象往往会提议私了,给予民一定赔偿,出于对自身利益的考虑,多数情况下原先会选择妥协。

打官司的种类多种多样,单从收益考虑,大多可以用博弈论的知识分析,构建其扩展式表达式(利用海萨尼转换),求其精炼贝叶斯均衡。

三、 博弈与道德

博弈分析的前提总是“参与人是理性的”,博弈的目的是获取最大收益。但现实中,并非所有人都完全理性,也并非任何人任何情况下都把收益放在首位。完全被博弈统治的世界,应该是冰冷残酷的。

如果说博弈应用于立法,促成了法律的完善与效用如果说博弈用于经济,为经济良好运转贡献了力量;如果说博弈用于商业,将品牌发扬光大;如果说博弈用于政治,是国际关系的润滑剂??那么在这井井有条的框架下,我们还需要一些温情的东西,无关博弈,有关道德。有时是责任感,有时是大公无私,有时只是为了爱。

有人为了一元钱的赔偿打官司,这是法制意识的体现,不为钱为的就是个理,如果人人有这种境界,而同时执法公正严明,那我们离真正的法制社会就不远了。

之前民告官的例子,多数会私了,可有的人偏不,宁肯撞得头破血流也要告你,这是一种正气。

有人去偏远山区支教,而原本可以有很好的生活。如果人人都拿博弈来分析一番,恐怕就没人去了。他们是心中无我,有的是穷苦的孩子、对孩子的怜悯、爱以及期盼。

还有还有??

原谅我如此感性,还有一句话经常在我脑海中出现的,“序”中未提到的:“又是收益!”我有时会莫名地讨厌这个词语。可我马上会平静下来:亲爱的,你是在学博弈论。

博弈论教我成为一个理性的人,教我思考问题的方法,教我为人处事的技巧。我现在了解的还很少很少,但是学博弈一学期,用博弈一生一世,博弈是受用终生的。

Ps:曾在博弈论贴吧看到某人用树状图分析搓男追女神的收益,结论是“大胆去追!”哈哈,也许以后生活中一些事情,我还会画上一幅图(或矩阵或树形)分析一番,上贴吧观摩一下大神级别的讨论,上文库搜索相关的内容。学了一学期博弈,课堂上老师讲的例子倒听得清楚,也学会了一些简单的计算分析,轮到自己写些东西时,却越读越觉肤浅与粗鄙,望您笑纳。

篇三:博弈论3000字论文

xxxx

2014~2015学年第二学期

《博弈论》结课论文

论文题目:博弈论与管理学

任课教师:

学院班级:

学 号:

姓 名:

博弈论与管理学

摘要

现代管理的核心职能是激发人最大限度地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这其中自然包含了管理者和被管理者之间的博弈。本文从博弈论的基本概念出发,结合管理学基本理论,对博弈对管理学的作用做了简要阐述。

关键词 博弈;管理;均衡;经济

一、博弈论简介

(一)博弈的起源和发展

博弈论是二人在平等的对局中各自利用对方的策略变换自己的对抗策略,达到取胜的目的博弈论思想古已有之,中国古代的《孙子兵法》等著作就不仅是一部军事著作,而且算是最早的一部博弈论著作。博弈论最初主要研究象棋、桥牌、赌博中的胜负问题,人们对博弈局势的把握只停留在经验上,没有向理论化发展。博弈论考虑游戏中的个体的预测行为和实际行为,并研究它们的优化策略。

近代对于博弈论的研究,开始于策梅洛(Zermelo),波莱尔(Borel)及冯?诺依曼(von Neumann)。1928年,冯?诺依曼证明了博弈论的基本原理,从而宣告了博弈论的正式诞生。1944年,冯?诺依曼和摩根斯坦共著的划时代巨著《博弈论与经济行为》将二人博弈推广到n人博弈结构并将博弈论系统地应用于经济领域,从而奠定了这一学科的基础和理论体系。

1950~1951年,约翰?福布斯?纳什(John Forbes Nash Jr)利用不动点定理证明了均衡点的存在,为博弈论的一般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纳什的开创性论文《n人博弈的均衡点》(1950),《非合作博弈》(1951)等等,给出了纳什均衡的概念和均衡存在定理。此外,莱因哈德?泽尔腾、约翰?海萨尼的研究也对博弈论发展起到推动作用。今天博弈论已发展成一门较完善的学科。

(二)博弈论的基本概念

博弈论又被称为对策论(Game Theory)既是现代数学的一个新分支,也是运筹学的一个重要学科。

博弈论主要研究公式化了的激励结构间的相互作用。是研究具有斗争或竞争性质现象的数学理论和方法。 博弈论考虑游戏中的个体的预测行为和实际行为,并研究它们的优化策略。生物学家使用博弈理论来理解和预测进化论的某些结果。

局中人或参与者(Players)

规则(rules):规定博弈各方的行动顺序、方式、以及最终的结果等。

策略(Strategy):一整套的行动方案,规定了各种情况下的行动。

相机策略(contingent strategy):仅在不确定事件发生时才会采取的策略。 行动:局中人在特定条件下的行为

支付( Pay-off ):博弈结束时,各方得到的收益。

策略均衡:参与者之间稳定的、可预测的互动行为模式,就是策略均衡。 合作博弈——研究人们达成合作时如何分配合作得到的收益,即收益分配问题。

非合作博弈——研究人们在利益相互影响的局势中如何选决策使自己的收益最大,即策略选择问题。

完全信息/不完全信息博弈:参与者对所有参与者的策略空间及策略组合下的支付有充分了解称为完全信息;反之,则称为不完全信息。

静态博弈:指参与者同时采取行动,或者尽管有先后顺序,但后行动者不知道先行动者的策略。

动态博弈:指双方的的行动有先后顺序并且后行动者可以知道先行动者的策略。

纳什均衡:是局中人战略选择上构成的一种“僵局”,给定其他局中人的选择不变,任何一个局中人的选择是最好的,他也不会改变其战略选择。

二、博弈例证

(一)囚徒困境

两人因盗窃被捕,警方怀疑其有抢劫行为但未获得确凿证据可以判他们犯了抢劫罪,除非有一人供认或两人都供认。即使两人都不供认,也可以判他们犯盗窃物品的轻罪。囚徒被分离审查,不允许他们之间或通信息,并交代政策如下:如果两人都供认,每个人都将因抢劫罪加盗窃罪被判3年监禁;如果两人都拒供,则两人都将因盗窃罪被判半年监禁;如果一人供认而另一个拒供,则供认这被认为有功而免受处罚,拒供者将因抢劫罪、盗窃罪以及拒供重判5年。

由于每个囚徒都发现供认是自己更好的选择,因此,博弈的稳定结果是两个囚徒都会选择供认。这就是博弈的纳什均衡。

当然,在现实世界里,信任与合作很少达到如此两难的境地。谈判、人际关系、强制性的合同和其他许多因素左右了当事人的决定。但囚徒的两难境地确实抓住了不信任和需要相互防范背叛这种真实的一面。

(二)现实中的博弈

博弈的过程存在人类发展的始终,而不仅仅是国家、任何组织、家庭及个人管理中。在全球范围内,有多个国家为了资%

学习博弈论的感受3000字相关关键词:感受 博弈论 学习,免费格式,欢迎阅读。并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本文地址:http://www.gzxgg.com/html/239421.html
学习博弈论的感受3000字》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