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公文驿站 > 经验材料 > 歌颂内蒙古的诗词

歌颂内蒙古的诗词

你所看过的歌颂内蒙古的诗词都是怎么写的?当前与大家准备的《歌颂内蒙古的诗词》格式怎么写,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一起借鉴一下,你也可以在本网搜索更多与《歌颂内蒙古的诗词》相关的范例。

篇一:21篇内蒙美景诗联作品

21篇内蒙美景诗联作品

作者:福建霞浦一中 林承强

1.内蒙呼和浩特昭君墓

琵琶一曲安天下,胡汉和谐乐万家。 独恋黄昏青塚月,昭君魂梦绕中华。

2.内蒙五当召

苍松翠柏醉红阳,柳树莲花兆吉祥。 广觉慈悲圣徒集,黎元敬佛祀馨香。 注:内蒙古包头市,中国喇嘛教的四大名寺之一。

3.成吉思汗陵

一代天骄拓疆土,万方龙裔远流源。 成陵挹秀英雄赞,华夏史荣民族魂。

4.内蒙呼伦贝尔草原

牧场春起鸟高飞,曲水流觞清雅琴。 金帐丹青添画意,太阳雨里印诗心。

5.内蒙古席力图召

法轮转鹿苑,听禅论道无生灭

胜地接银空,颂佛念经有圆通

6.内蒙古满洲里国门

共建和平,事业广辟,激扬神州朝气 远离战火,国门大开,吐纳丝路春潮

7.内蒙古满洲里套娃广场

蓝天下,千秋春色,壮揽九州气象 笑语中,五彩套娃,馨存三国风情

8.内蒙古呼和浩特五塔寺

察天文,河山挂绿,九州多少事 通神德,岁序轮回,五塔古今情

注:塔上有三副石刻画,分别是“须纱山分布图”、“六道轮回图”、

“天文图”。

9.内蒙古博物院藏品--孝敬

玉宇澄清,骏马先驱山含笑

草原茂盛,灵羊可赞子孝亲

10.内蒙古博物院藏品--阖家乐

马跃羊欢,童子觅趣,女儿开心,祥和阖家乐 山温草软,老人抚琴,父母如意,幸福满地春

11.内蒙大召寺

山门闻虎啸,妙谛不多,意境通佛性 玉泉听龙吟,善缘无量,诗心入禅机 注:大召寺是呼和浩特玉泉区南部的一座大藏传佛教寺院,后改为“无量寺”。大召前有一口玉泉井,相传康熙帝为平息卫拉特部噶尔丹之乱,凯旋归来路过大召,马蹄踏地有泉涌出。

12.内蒙风光

白云似絮,碧水流香开玉镜

野草如烟,青山吐翠近瑶池

13.成吉思汗陵

白云缭绕,大漠丰碑,一代天骄名今古 旭日蒸腾,草原美景,无边春色赛江南

14.呼伦贝尔大草原

玉宇澄莹,扬鞭驰骏,迎一路喜讯 草原旺盛,祝酒放歌,接万家春风

15.额济纳胡杨林

额济纳河畔,骆驼奋进,犹怀千里志

胡杨林丛中,马鹿奔腾,敢闯万重关

16.内蒙阿尔山天池

阿尔山造化苍茫,红霞万朵,天池明心,人

间胜景辉玉宇

安格正襟怀澄澈,秋水千重,翠峰养眼,王

母瑶池拥丹青

注:传说有一位蒙古族猎人,名叫安格正,勇敢、正直、善良、能骑善射,他经常把获得的猎物分给大家,深得山民们的爱戴。

17.内蒙古满洲里

欧亚风情,丹凤飞翔,陆空上下和谐地 中华文化,苍龙起舞,公铁纵横富贵乡

18.内蒙古群众表演《筷子舞》

春沾草原,群芳竞秀嫦娥舞

阳染云天,万物争荣赤子歌

19.呼和浩特普降瑞雪

恰宜佳节,华灯贺岁歌遍地

且喜羊年,瑞雪呈祥笑连天

20.内蒙阿尔山

溪香韵远晴川翠

日暖风和瑞玉青

21.内蒙古坝上草原--绿野送春 绿野送春,翠叶蔵莺诗韵永 蓝天添秀,白云映水丽花香

篇二:45篇内蒙古美景诗联作品(第1-9辑)

45篇内蒙古美景诗联作品(第1-9辑)

作者:福建霞浦一中 林承强

第1辑-呼和浩特

1.呼和浩特金刚座舍利宝塔

宝塔镇慈灯,有人常来参舍利

法轮转云海,无佛不在证菩提

2.呼和浩特希拉穆仁草原

湖畔烟深,萋萋芳草牛羊走

陌头天远,澹澹春光骏马驰

3.呼和浩特黑大门国家森林公园

春在峰峦上,一片斑斓,喜见千般锦 人入林木中,八方灿烂,乐闻百里香

4.呼和浩特万部华严经塔

天涌风云,华严经塔,和谐景中趣 地凝春色,理哲家言,淡泊尘外缘

5.呼和浩特喇嘛洞召

烟霞兆瑞,翠草乱生,香火光摇神下界 殿宇呈祥,苍松斜挂,鼓钟声接佛归山

第2辑-呼和浩特

1.呼和浩特河东美景

桥影玲珑,河水尤碧画中画

树姿绰约,日月更明楼外楼

2.呼和浩特城市一角

玉阙黉宫,湖光梦色,绝妙园林,福满呼市 高楼大厦,燕语春声,别开境界,喜盈世间

3.呼和浩特回民区夜景

华堂入云,韶光迷眼,银河飞焰火 广厦拔地,喜气撩人,明月映花灯

4.呼和浩特南湖湿地公园

画栋凌云,绿野舒青春百万

宏楼映日,公园吐秀道三千

5.呼和浩特农防林

一川诗意花眠梦里

万段春光绿到心头

1.内蒙古莫尔道嘎国家森林公园

激浪千层,野径黄花常入梦

奔雷万里,秋山红叶最销魂

2.内蒙古额尔古纳湿地

春水绿浮仙女地

朝阳红湿镜花缘

3.内蒙古呼伦湖

春风习习,湖光云影,都非凡境 草色青青,花气鸟声,疑是仙居

4.内蒙古恩和乡

俄乡塬上,牛开虎步,乐奔富裕 静水河边,日照草原,欣构和谐 注:恩和乡是我国唯一的俄罗斯民族乡。

5.内蒙古坝上草原--绿野送春

绿野送春,翠叶蔵莺诗韵永

蓝天添秀,白云映水丽花香

1.内蒙阿尔山天池

阿尔山造化苍茫,红霞万朵,碧水明心,王

母瑶池辉玉宇

安格正襟怀澄澈,素影千重,危峰养眼,人

间胜景拥丹青

注:传说有一位蒙古族猎人,名叫安格正,勇敢、正直、善良、能骑善射,他经常把获得的猎物分给大家,深得山民们的爱戴。

2.内蒙古满洲里

欧亚风情,丹凤飞翔,陆空上下和谐地 中华文化,苍龙起舞,公铁纵横富贵乡

3.内蒙古群众表演《筷子舞》

春沾草原,群芳竞秀嫦娥舞

阳染云天,万物争荣赤子歌

4.呼和浩特普降瑞雪

恰宜佳节,贺岁华灯辉日夜

且喜羊年,呈祥瑞雪净乾坤

5.内蒙阿尔山

溪香韵远晴川翠

日暖风和瑞玉青

第5辑

1.内蒙大召寺

山门闻虎啸,妙谛不多,人心通佛性 玉泉听龙吟,善缘无量,意境入禅机 注:大召寺是呼和浩特玉泉区南部的一座大藏传佛教寺院,后改为“无量寺”。大召前有一口玉泉井,相传康熙帝为平息卫拉特部噶尔丹之乱,凯旋归来路过大召,马蹄踏地有泉涌出。

2.内蒙风光

白云似絮,碧水流香开玉镜

野草如烟,青山吐翠近瑶池

3.成吉思汗陵

白云缭绕,大漠丰碑,一代天骄名今古 旭日蒸腾,草原美景,无边春色赛江南

4.呼伦贝尔大草原

玉宇澄莹,扬鞭驰骏,接万家喜讯 草原旺盛,祝酒放歌,迎一路春风

篇三:从古代诗歌看呼和浩特地区的建城史

(专稿)从古代诗歌看呼和浩特地区的建城史

作者:刘建禄 (作者:内蒙古自治区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主任)

敕勒歌书法

从古人所说“鲧筑城以卫君,造郭以居人,此城郭之始也”(《淮南子·原道训》),到2010年上海世博会“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主题,中国几千年的文明史,在某种意义上讲也是一部城市不断发展变化的历史。

地处祖国北疆的呼和浩特地区,北枕大青山(阴山中段),东依蛮汗山,西南邻黄河,南和东南接长城,中间则是平旷肥沃的土默川。这里地势险要、区位优越且水草丰美、宜牧宜农,既是我国北方游牧民族的重要发祥地,也是草原文明与农耕文明的交汇处。从战国至清末长达2 000多年的封建社会中,历代王朝或北方少数民族政权都曾在这里修筑过许多城池,其中云中———盛乐———武川———丰州———归化(库库和屯)———绥远诸城作为内蒙古中部的政治、军事、经济和文化中心而一脉相承,并各领风骚数百年。

“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论语·阳货》)。在中国这个诗的国度,有为数不少的古代诗歌,从一个侧面描绘了呼和浩特地区一幅幅山川壮美的图景,反映了这里一座座城池兴衰变迁的历史,记述了这里上演的一幕幕威武雄壮的活剧,唱出了一曲曲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主旋律。正如金代诗人元好问《诗评〈敕勒歌〉》中所写:

慷慨歌谣绝不传,穹庐一曲本天然。

中州万古英雄气,也到阴山敕勒川。

一、云中城———呼和浩特地区最古老的城池

今托克托县(以下简称托县)双河镇河口村,是大黑河向黄河的注入口,更作为黄河上中游的分界处而闻名全国。早在2 400多年前的战国时期,赵国就在此处修建了云中城(遗址在今托县古城镇),管辖阴山以南、黄河以北的广阔地带,从而跻身于内蒙古地区乃至全国最古老的城池之列。

史载,赵国国君赵武侯(公元前400~前387年在位)“自五原、河曲筑长城,东至阴山”,又在“阴山之南,黄河自西折南流之处”筑城,因“昼见群鹄游于云中,徘徊经日,见大光在其下”,故将此城取名云中城(《水经注·虞氏记》)。公元前307年,赵武灵王“变俗胡服,习骑射,北破林胡、楼烦,筑长城,自代并阴山下,至高阙为塞,而置云中、雁门、代郡”(《史记·匈奴列传》,此段长城后称“赵长城”)。秦统一中国后,云中郡为全国36郡之一。汉承秦制,云中郡治一直在云中城。现存城墙遗址呈方形,周长约8公里,每面长1 920米,西南隅加筑东北两墙,形成每面长180米的子城,城外有环城壕,为当时中等以上规模的城池。

唐代著名边塞诗人王昌龄的《出塞曲》,对秦汉时期这里所建城池的军事屏障作用给予了高屋建瓴的概括,被誉为唐人七绝的压卷之作: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北魏在云中城设置云中镇。隋时在托县境内设金河县(隋唐时称大黑河为金河,县以河名。)。唐朝取代隋朝后,630年击灭东突厥,650年在漠北设瀚海都护府,663年迁瀚海都护府于云中城,改称云中都护府,次年改称单于都护府,714年府治迁到在盛乐城地方重筑的都护府城,云中一带为都护府所领的金河县。盛唐时期,这里实行营田和均田制,“浚金河灌卤地数千顷”,这里农牧业经济有了很大的发展。

需要特别提及的是,唐《通典·州郡》中有“王昭君墓”在金河县北的记载,这是昭君墓的位置最早见于史籍。又相传塞外深秋草枯后,唯昭君墓四周芳草萋萋,嫩黄黛绿,故昭君墓又称“青冢”。唐碑文中有“峰戍坡陀,濛水潺缓;阴岭一带,青冢嵯峨”的描述。此外,提到“青冢”的唐诗更多,其中唐代三大著名诗人写道:

生乏黄金枉图画,死留青冢使人嗟。

———李白《王昭君》诗句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杜甫《咏怀古迹》诗句

茫茫边雪里,一掬沙培塿。

传是昭君墓,埋闭峨眉久。

———白居易《青冢》诗句

随着唐诗千百年来的广泛流传,昭君出塞和塞外青冢作为民族团结友好的象征,可以说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

707年,唐朝为防止突厥南侵,在阴山以南又筑东、中、西三座受降城,作为屯兵驻守的军事要塞。东受降城遗址在今托县山梁台地,城内设置振武军。唐代诗人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一诗,描写了受降城外月夜景色和征人思乡之情,反映了各族群众的和平心声:

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辽代,云中城一带成为辽与北宋、西夏对峙的前沿,在今托县境内置东胜州(遗址在县城),在古云中城五里处,置云内州(遗址在古城镇白塔村),为驻丰州城的西南路招讨司所辖。1124年金灭辽和北宋后,这里继续与西夏对峙,东胜、云内二州仍归金驻丰州的西南招讨司所辖。元重新统一中国后,丰州、云内州、东胜州三州属大同路。

1368年,明军攻占北京推翻元朝后,元朝廷退回北方草原继续保持政权,史称北元,几乎与明朝相始终。明初,阴山以南及河套地区为明所有。为了防范蒙古鞑靼部的南侵,明朝从东到西,建立了一系列的军事卫所,其中1392年(明洪武二十五年)在今托县城区,大黑河与黄河汇合处北约3公里,修建了东胜卫城,城墙南北长2 410米,东西宽1 900米,周长8.6公里,并筑有瓮城。至今古城墙仍存,是内蒙古地区规模最大、保存最好的明代古城。明代诗人李梦阳《云中曲》一诗,描写了这里的戍边健儿冬季在长城一线骑马追奔的场景:

黑帽健儿黄貉裘,匹马追奔紫塞头。

相逢不肯通姓名,但称家住古云州。

随着明朝的衰败和鞑靼部的强大,15世纪中叶(明正统年间),阴山南部和河套地区归入蒙古土默特部,与明以长城为界。明嘉靖年间,土默特部首领阿拉坦汗的义子脱脱台吉始驻牧东胜卫城。脱脱台吉协助阿拉坦汗维护蒙明友好,发展当地经济,曾被明廷封为正四品的指挥佥事,东胜卫城从此称脱脱城(又作托克托城)。

满族入主中原建立清朝后,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初冬,康熙皇帝第二次亲征噶尔丹期间曾巡幸归化城(今呼和浩特市),下令将湖滩河溯(今托县城区)仓米1 500石调至清军前线,并在湖滩河溯准备西渡黄河时,巡视脱脱城内的贮粮基地,写下了《脱脱城》一诗:

土墉四面筑何坚,地压长河尚屹然。

国计思清荒服外,早将粮粟实穷边。

可见清初脱脱城仍十分完整坚固,城周围一带已成为重要的粮食产区。清乾隆元年(1736年)置托克托协理通判厅。民国元年(1912年)改厅为县。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相沿设县至今。

二、盛乐城———内蒙古草原上的最早都城

遗址位于今和林格尔县北土城子乡的盛乐古城,曾作为公元4世纪末我国北方少数民族鲜卑所建北魏王朝的早期都城而闻名遐迩。而盛乐城又是在西汉成乐城基础上兴建并更名的。

西汉初年,分云中郡东南部设置定襄郡治,郡治成乐。该城遗地略呈方形,南北长约535米,东西宽505米。两汉400年间,定襄郡同云中郡同为领管阴山南麓广大地区的重要属郡。东汉末年成乐城被废弃。

魏晋时期,游牧于大兴安岭北段的鲜卑族开始强盛并逐步南迁。该族拓跋部始祖拓跋力微率20万部众南下阴山,于258年迁入成乐城一带,并对成乐城加固修缮,改名盛乐。西晋末年,被西晋王朝封为代王的拓跋猗卢乘中原内乱,于315年建立代国,定都盛乐城,376年被前秦苻坚所灭。386年拓跋珪复代建魏,史称北魏,仍定都盛乐,398年迁都平城(今山西大同)。北魏是我国第一个由北方少数民族建立的正统王朝,盛乐也因此成为北魏王朝的发祥地,成为内蒙古草原上的第一座都城。北魏称雄中国北方并与南朝对峙一个半世纪,为促进北方经济文化发展和民族团结融合起到了积极作用。游牧于阴山南北的敕勒族(又称高车族)归附北魏后,进入比较稳定时期,并产生了意境雄远、流传千古的《敕勒歌》,敕勒川也因此歌而名扬天下:

敕勒川,阴山下。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

在北魏盛乐古城南8里,还有一座隋朝所筑大利城的遗址。6世纪末叶,北方地区的突厥族开始强大起来,他们“或南入长城,或住白道”(《隋书·突厥传》)。白道因今呼市西北大青山一段山道“地土白色如石灰”而得名(南出口为今蜈蚣坝)。从此,敕勒川又有白道川之称。581年隋朝建立后,隋文帝对突厥军事打击和外交手段并用,583年突厥分裂成东西两部,585年东突厥向隋朝上表请和,称臣纳贡。隋朝同意东突厥部分民众“南渡白道川,居定襄”。突利可汗继位后,隋文帝封他为“启民可汗”,并将安义公主许配。接着隋朝筑大利城,作为可汗及公主的住所和定襄郡治。隋大业三年(607年)八月,隋炀帝经云中、金河巡幸大利城,夸耀武功,接受朝拜。

唐朝建立后,714年将单于都护府治由云中城迁至在盛乐古城废墟北部重筑的新城。都护府城遗址至今清晰可见,外城东墙长1 750米,其余长1 200多米,外城南部有内城,城墙边长500米。唐人张蠙的《登单于台》一诗,描写了单于都护城周边的壮观景色,也反映了此城及阴山关隘的险要:

边兵春尽回,独上单于台。

白日地中出,黄河天外来。

沙翻痕似浪,风急响疑雷。

欲向阴关度,阴关晓不开。

唐中期开始实行节度使制度,745年(天宝四年)振武军迁至单于都护府,振武节度使辖地范围为今内蒙古中部及陕北一带。隋唐时期将大黑河称为金河,单于都护府建在金河东岸,唐振武节度使和单于都护府名扬唐代,故金河也屡见于唐诗。其中柳中庸《征人怨》一诗中写道:

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

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这首诗,描述了金河、青冢、阴山一带位置的重要,反映了戍边将士戎马倥偬的生活。诗名的“怨”字,道出了他们思念家乡、渴望和平的心声。

由于唐朝在单于都护府以强大的驻军作后盾,加之对内附的突厥族部众实行“全其部落,顺其土俗”的政策,对有才能的上层人物更是优待重用,因此,敕勒川地区很快恢复了安宁的局面,经济文化也有了很大的发展。晚唐诗人温庭筠亦有一首名为《敕勒歌》的诗歌:

敕勒金聩壁,阴山岁无华。

帐外风飘雪,营前月照沙。

羌儿吹玉管,胡姬踏锦花。

却笑江南客,梅落不归家。

唐末战乱,单于都护城被毁弃。辽金元时归丰州,明为蒙古部落游牧地。清康熙年间在今县城置“和林格尔”(蒙古语意为二十间房子)驿站,乾隆元年(1736年)始置和林格尔厅。民国元年(1912年)改和林格尔县。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相沿设县至今。

三、武川镇———北周、隋、唐三朝开国皇帝的家乡

鲜卑族建立北魏,敕勒族归顺并逐步融合后,阴山以北的柔然族又强大起来,他们“冬则徙度漠南,夏则还居漠北”。为防备柔然犯塞,北魏于423年“筑长城于长川之南,起自赤城,西至五原,延袤二千余里,备置戍卫”(后称“魏长城”),并多次出兵征讨。470年,柔然

歌颂内蒙古的诗词相关关键词:内蒙古 歌颂 诗词,格式大全,欢迎大家阅读分享借鉴。提高写作的效率。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本文地址:http://www.gzxgg.com/html/239533.html
歌颂内蒙古的诗词》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