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公文驿站 > 经验材料 > 医院感染基本知识

医院感染基本知识

如何写一份恰当的医院感染基本知识呢?下文和大家收集整理的几篇《医院感染基本知识》写作范文,供大家写作借鉴,一起仿效,当然您还可以搜索到更多与《医院感染基本知识》相关的范例。

篇一:医院感染的基础知识

医院感染的基础知识 医院感染定义:

医院感染(Nosocomial Infection, Hospital Infection ,Hospital Acquired Infection )是指住院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开始或入院时已存在的感染。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也属医院感染。

、诊断标准:

(一)下列情况属于医院感染

(1)无明确潜伏期的感染,规定入院48小时后发生的感染为医院感染;有明确潜伏期的感染,自入院时起超过平均潜伏期后发生的感染为医院感染。 (2)、本次感染直接与上次住院有关。

(3)、在原有感染基础上出现其他部位新的感染(除外脓毒血症迁徒灶),或在原感染已知病原体基础上又分离出新的病原体(排除污染和原来的混合感染)的感染。

(4)新生儿在分娩过程中和产后获得的感染。

(5)、由于诊疗措施激活的潜在性感染,如疱疹病毒、结核杆菌等的感染。 (6)、医务人员在医院工作期间获得的感染。

(二)下列情况不属于医院感染

1、皮肤粘膜开放性伤口只有细菌定植而无炎症表现。

2、由于创伤或非生物性因子刺激而产生的炎症表现。

3、患者原有的慢性感染在医院内急性发作

4、新生儿经胎盘获得(出生后48小时内发病)的感染,如单纯疱疹、弓形体病、水痘等。

医院感染按临床诊断报告,力求作出病原学诊断。

常见医院感染

(一)下呼吸道感染

下呼吸道感染占医院感染总数的23-42%。特别是老年人、婴幼儿、血液病人、骨髓移植和心肺移植病人、重症监护病人发病率高,病死率也高。

临床诊断

符合下述两条之一即可诊断。患者出现咳嗽、痰粘稠,肺部出现湿罗音,并有下列情况之一:

(1)发热。

(2)白细胞总数和(或)嗜中性粒细胞比例增高。

(3)X线显示肺部有炎性浸润性病变。

慢性气道疾患患者稳定期(慢性支气管炎伴或不伴阻塞性肺气肿、哮喘、支气管扩张症)继发急性感染,并有病原学改变或X线胸片显示与入院时比较有明显改变或新病变。 病原学诊断

临床诊断基础上,符合下述六条之一即可诊断。

1、经筛选的痰液,连续两次分离到相同病原体。

2、痰细菌定量培养分离病原菌数>106cfu/ML。

3、血培养或并发胸腔积液者的胸液分离到病原体。

4、痰或下呼吸道采样标本中分离到通常非呼吸道定植的细菌或其他特殊病原体。

5、免疫血清学、组织病理学的病原学诊断证据。

预防:为预防下呼吸道感染应避免用过多的镇静剂、不公用大容量雾化器,鼓励手术后病人咳嗽、深呼吸、翻身;气管切开后要勤吸痰,保持呼吸道通畅;医护人员护理病人前后洗手。

(二)手术部位感染

手术部位感染约占医院感染的1/4,包括表浅切口(皮肤、皮下组织)感染,深部组织切口(深筋膜、肌肉)感染和器官间隙感染;经切口引流所致器官腔隙感染。 表浅手术切口感染

仅限于切口涉及的皮肤和皮下组织,感染发生于术后30天内。

临床诊断

具有下述两条之一即可诊断。

1、表浅切口有红、肿、热、痛,或有脓性分泌物。

2、临床医师诊断的表浅切口感染。

病原学诊断

临床诊断基础上细菌培养阳性。

说明:

1、创口包括外科手术切口和意外伤害所致伤口,为避免混乱,不用“创口感染”一词,与伤口有关感染参见皮肤软组织感染诊断标准。

2、切口缝合针眼处有轻微炎症和少许分泌物不属于切口感染。

3、切口脂肪液化,液体清亮,不属于切口感染。

深部手术切口感染

无植入物手术后30天内、有植入物(如人工心脏瓣膜、人造血管、机械心脏、人工关节等)术后1年内发生的与手术有关并涉及切口深部软组织(深筋膜和肌肉)的感染。 临床诊断

符合上述规定,并具有下述四条之一即可诊断。

1、从深部切口引流出或穿刺抽到脓液,感染性手术后引流液除外。

2、自然裂开或由外科医师打开的切口,有脓性分泌物或有发热>38C,局部有疼痛或压痛。

3、再次手术探查、经组织病理学或影像学检查发现涉及深部切口脓肿或其它感染证据。

4、临床医师诊断的深部切口感染。

病原学诊断

临床诊断基础上,分泌物细菌培养阳性。

(三)、尿路感染

(四)、败血症

(五)、输血感染

(六)、透析相关性感染 (七)、器官移植后感染

三、医院感染的控制对策

x住院病人的预防

1、应尽量减少或完全避免使用某些侵入性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2、增强病人的免疫功能。

3、加强医院消毒、灭菌和隔离措施,医护人员接触病人前后洗手可减少医院菌丛的播散。对有潜在传染性的病人应予以隔离,对免疫功能低下病人应进行保护性隔离。

4、药物预防

医务人员手的消毒

在进行外科手术前,要进行外科手消毒。为病人进行各种医疗检查、护理操作前均应进行手的卫生消毒。凡是接触传染病病人,感染伤口及污染物品之后等都应进行手的卫生消毒。

外科手的消毒

手术前医务人员剪短指甲,并使指甲平整、光滑。

(1)消毒剂刷洗手、臂法:在流水肥皂洗手的基础上,取无菌小刷蘸消毒剂约5ML涂抹手、臂。从指尖到肘上10CM,两手交替刷,注意指甲沟、指间、腕部等处,按顺序进行,无遗漏,约2分钟,无菌水冲洗。换无菌刷子蘸取消毒液约5ML ,刷手、臂2分钟后待干或取无菌擦手巾擦干。

(2)先刷洗后消毒手、臂法

刷洗手、臂:取无菌刷蘸肥皂液,按一定顺序无遗漏地刷洗三遍,共约10分钟。先刷指尖、然后刷手、腕、前臂、肘部至上臂下1/2段,每遍3分钟,特别要刷净甲沟、指间、腕部。刷洗时,双手稍抬高。每遍刷完用流水冲净。冲洗时,水由手、上臂至肘部淋下,手不能放在最低位,以免臂部的水返流到手。刷洗完用无菌小毛巾由手向肘部擦干。手、臂不可触碰他物,如误触他物,必须重新刷洗。

消毒手、臂:

A、擦拭法:双手和前臂刷洗完毕,用无菌水冲洗干净后,将主要成分为洗必泰-醇(异丙醇或乙醇)速效消毒液3ML涂擦于手和前臂,过1分钟左右即干,然后戴上灭菌手套。

B、浸泡法:将双手和前臂浸入消毒液内,液面至肘上10CM。浸泡同时用小毛巾轻轻擦洗皮肤5分钟,手不可触碰桶口。浸泡毕,拧干小毛巾或用无菌小毛巾、消毒纱布擦干或晾干。

(3)连续进行手术时的洗手消毒法:接连进行下一手术时,需重新按外科手消毒法进行。

我院骨、外科手术手部消毒

一、湿润双手和前臂,

二、用5毫升美逸柔(洗必泰)洗手液于双手和前臂,刷洗3分钟,注意指甲和指间部位,用流动水彻底冲净。

三、再用5毫升美逸柔擦洗3分钟,用流动水彻底冲净,用无菌手巾擦干。

四、再加用5毫升美逸柔于双手和前臂,用力擦直至干燥,无需用水和毛巾。卫生手消毒

医务人员在各种操作前,应用肥皂流水冲洗双手。进行各种操作后,进行手的卫生消毒。

(1)进行各种治疗、操作前:医务人员用流水肥皂洗手,如果手上有可见的污染,应延长洗手时间,上述方法连续2-3遍,擦干后进行各种操作。

(2)若接连进行治疗和操作时,每接触一个病人都应用肥皂流水洗手法或消毒水擦洗一遍。

(3)接触传染病人后

A、医务人员为特殊传染病人检查、治疗、护理之前,可戴好一次性手套或无菌乳胶手套,每接触一个病人应更换一付手套,操作结束可进行流水洗手。

B、若双手直接为传染病病人检查、治疗、护理或处理传染病人污物之后,应将污染的双手浸泡于消毒液内2分钟,再用肥皂流水洗手法洗二遍后擦干。

C、接连进行检查、治疗和护理病人时,每接触一个病人后都应消毒液浸泡双手2分钟,然后用清水冲洗手。或用消毒剂涂擦双手后晾干。水龙头应用脚踏式或电磁感应开关。

(4)接触污染物品、微生物实验室操作后手的消毒:医务人员接触污染物品之前,应戴好一次性手套或乳胶手套,然后进行操作,操作后脱掉手套用流水肥皂冲洗即可。如手直接接触污物者,操作后应将污染的双手浸泡于消毒液内2分钟后,再用肥皂流水洗手法洗二遍后擦干。

篇二:医院感染相关知识点

医院感染相关知识点

一、医院感染的定义: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颁布的《医院感染管理规范(试行)》中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试行)对医院感染定义是:“医院感染是指住院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开始或入院时已存在的感染。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也属于医院感染。”

1、下列情况属于医院感染:

(1)无明确潜伏期的感染,规定48小时后发生的感染为医院感染;有明确潜伏期的感染,自入院时起超过平均潜伏期后发生的感染为医院感染。

(2)本次感染直接与上次住院有关。

(3)在原有感染基础上出现其他部位新的感染(除外脓毒血症迁徙灶),或在原感染已知病原体基础上又分离出新的病原体(排除污染和原来的混合感染)。

(4)新生儿在分娩过程中和产后获得的感染。

(5)由于诊疗措施激活的潜在性感染,如疱疹病毒、结核杆菌等感染。

(6)医务人员在医院工作期间获得的感染。

2、下列情况不属于医院感染:

(1)皮肤黏膜开放性伤口只有细菌定植而无炎症表现。

(2)由于创伤或非生物性因子刺激而产生的炎症表现。

(3)新生儿经胎盘获得(出生后48小时内发病)的感染,如单纯疱疹、弓形体病、水痘等。

(4)患者原有的慢性感染在医院内急性发作。

3、医院感染分类:

(1)内源性感染:又称自身感染,指免疫功能低下病人由自身正常菌群引起的感染。即病人在发生医院感染之前已是病原携带者,当机体抵抗力降低时引起自身感染。内源性感染就目前水平还较难控制。

(2)外源性感染:又称交叉感染,指病原体来自患者体外引起的感染,即感染源来自其他住院患者、医务人员、陪护家属和医院环境。外源性感染可以通过消毒、灭菌、隔离措施和宣教教育工作得到预防和控制。

①直接感染:在医院内或他人处(病人、带菌者、工作人员、探视者、陪护者)获得而引起的直接感染。

②间接感染:由污染的物品、医院环境(空气、水、医疗用具及其他物品)造成的感染。如由于手术室空气污染造成病人术后切口感染等。

③母婴感染:又称垂直感染,在分娩过程中胎儿经过胎盘或产道所发生感染。

二、医院感染的流行病学:

医院感染的流行病学与传染病的流行一样,要求具备三个环节,即感染源、感染传播途径、易感者。医院感染流行同样受到两个因素影响,即医院的自然因素和医院人文素质的影响。

(一)感染(传染)源:是指感染病原体的来源。

1、主要传染源:包括医院感染病人及病原携带者,是医院感染的主要传染源。如金黄色葡萄球菌或MRSA携带病人或感染病人,是金黄色葡萄球菌或MRSA医院感染的主要传染源;多重耐药不动杆菌感染病人或携带者可能成为ICU等病房不动杆菌感染的传染源。医院工作人员携带病原菌或条件致病菌同样可以作为医院感染的传染源,如医务人员患流感时。由于病人和工作人员在医院内的流动,病原菌的播散不一定会局限在某一区域,不仅可以在医院内传播,甚至可以在医院之间传播,如MRSA。

2、医院环境:如空调冷却水传播军团菌,水龙头、水池、肥皂盒、拖把等可以有革兰阴性细菌污染,医院灰尘中可以含有细菌等。

3、内源性细菌:人体肠道、皮肤、口腔鼻咽部、泌尿生殖道都有大量细菌,尤其是肠道,在这些部位的细菌发生移位时可以发生医院感染。

(二)感染传播途径:指感染病原体从感染源到易感者的路径。

1、呼吸道传播:带有病原体的飞沫可以近距离感染病人或医务人员,如带有SARS相关冠状病毒的病毒可以感染病人,也可以感染医务人员。还有其他呼吸道病毒、A组溶血性链球菌、结核杆菌等,在医院内还可以通过雾化吸入治疗、污染的氧气湿化瓶、实验室污染造成呼吸道感染的传播。

2、消化道传播:如鼠伤寒沙门菌、李斯特菌、痢疾杆菌、甲型肝炎和戊型肝炎病毒等都可以通过消化道传播。

3、接触传播:接触传播分为直接接触和间接接触。直接接触如医务人员或病人直接与感染者接触;简介接触如通过医务人员手、被褥、医疗器械等;侵入性操作作为医院内特有传播途径,既可以造成外源性感染,也可以传播内源性感染。

4、血液体液传播:主要通过含有病原体(如HBV、HCV、HIV、疟原虫)的血液或血液制品,造成输血后肝炎、疟疾、甚至传播艾滋病。

5、母婴传播:通过胎盘、产道、哺乳三种方式传染。

感染性疟疾可以通过一种传播途径,也可以通过几种传播途径,如SARS可以通过飞沫传播,也可以通过空气或接触传播。

在医院感染传播中,人起关键作用,不仅是微生物的主要贮源和感染来源,同时也是主要的传播者,在医院接受诊疗期间,病人既是微生物的接受者,同时也可以成为新的感染源。

(三)易感者:对病原体缺乏免疫力或免疫力低下的病人和医务人员。

三、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的基本原则:

医疗机构经调查证实发生以下情形时,应当于12小时内向所在地的县级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并同时向所在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

1、5例以上医院感染暴发。

2、由于医院感染爆发直接导致患者死亡。

3、由于医院感染爆发导致3人以上人身损害后果(所在地的县级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确认后,应当于24小时内逐级上报至省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省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审核后,应当在24小时内上报至卫生部)。

医疗机构发生以下情形时,应当按照《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试行)》的要求进行报告:

1、10例以上的医院感染暴发事件。

2、发生特殊病原体或者新发病原体的医院感染。

3、可能造成重大公共影响或者严重后果的医院感染。

四、医院感染监测的项目:

1、医院感染发病率监测包括:全院的医院感染发病率监测;各科的医院感染发病率监测;医院感染部位发病率监测;医院感染危险因素监测;医院感染暴发流行监测。

2、医院感染卫生学监测包括:消毒、灭菌效果监测;空气、物体表面、工作人员的细菌学监测;血液透析系统监测;污水排放卫生学监测;一次性医疗卫生用品监测。

3、抗生素使用监测。

4、医务人员医院感染职业暴露监测。

五、医院感染流行与暴发

(一)概念:

医院感染流行:指任何与时间、地点相关的感染发病率的增加超出了医院通常的发病率水平,其差距具有统计学意义。

医院感染暴发:若在同时或较短时间内,同一病区或某一病人群体中,出现≥3例的同类感染。

暴发是医院感染流行的一种特殊形式,暴发在病区分布上较为局限,可能只涉及1~2个病区,感染往往四同源的或继发于人与人传染的增加。而流行的发生常常具有时间性或地域性,可能波及多个科室,甚至全院、全国和全球。

(二)医院感染流行与暴发流行调查的方法:

1、证实暴发:对怀疑患有同类的病例进行确认,计算其罹患率。若其罹患率大于该科室以往的发病率,则认为某病流行与暴发。

2、对患病的病人、接触者、可疑传染病、环境物品、医务人员及陪护人员等,进行病原学检查。

3、制定和组织落实有效的控制措施。包括对病人做适当治疗,进行正确的消毒处理,必要时隔离病人甚至暂停接收新病人。

4、对患者及周围人群进行详细调查。调查的方法多种多样,主要根据推测的暴露史来进行,例如按暴露因素来分组进行调查,分析暴露组的罹患率;也可以分析发病组与对照组的暴露史的比例。

5、分析调查资料。对病历的科室分布、人群分布和时间分布进行描述;分析流行或暴发的原因,推测可能感染源、感染途径或感染因素,结合实验室检查结果和采取控制措施的效果综合做出判断,写出调查报告,总结经验,制定防范措施。

(三)医院感染流行与暴发流行的报告:

1、出现医院感染流行与暴发趋势时:医院感染管理科应于24小时内报告主管院长和医务处(科)。临床科室必须及时查找原因,协助调查和执行控制措施。

2、经调查证实出现医院感染流行与暴发时:医院应于24小时内报告当地卫生行政部门。

3、当地卫生行政部门确定为医院感染流行与暴发时:应于24小时内逐级上报至省卫生行政部门;省卫生行政部门接到医院感染流行或暴发的报告后,应于24小时内上报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

4、确诊为传染病的医院感染:按《传染病防治法》的有关规定进行报告。

参考书籍:《医院感染监控与管理》.钱培芬,倪语星.北京: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 2008.1.

护理教研室

2013.1.23

篇三:院感基础知识讲座

院感基础知识讲座

序言

一. 消毒的来历:

说到消毒古来有之,古人主要是用来驱邪避污,追朔现代消毒的起源离不开划时代的人物——利斯特有外科消毒之父之称。

利斯特出生在英国一个酒商之家,父亲喜爱科学曾经对消除显微镜的色差做出了贡献。在父亲的熏陶下利斯特从小对科学有着浓厚的兴趣,他从小就能熟练的解剖小动物并立志长大后要当一名外科医生。1848年利斯特进入伦敦大学学习医学,当他亲眼看到英国第一次使用麻醉剂给病人动手术时他激动无比,但是令他失望的是做手术的目的本来是为了解除疼痛而有时候却会带来相反的结果。即病人的病不但没有治好反而因为伤口化脓致死。有统计资料表明当时仅因“医院坏疽”引起的复合骨折所进行的截肢手术,在英国多数医院里死亡率达40%,欧洲其他国家医院的死亡率达60%。利斯特得知这些情况后内心很痛苦从此他暗下决心要解决伤口化脓这个问题。1859年他在格拉斯医院任外科医生,他发现伤口总是在开刀之后发生化脓,那些虽然骨头断裂而皮肤完整的病人一般都会痊愈。他就想伤口的腐败溃烂一定是来自空气的感染,可能是一种花粉样的微尘。

科学家的论断证实了他的设想,1864年4月7日,法国科学家巴斯德(1822—1895)在巴黎大学做了一次著名的试验演说,他

出示了两个对比的瓶子,瓶中装有同样的营养液前者4年无变化后者早已腐败,得出的结论是:生物不能自然地发生细菌是物质产生腐败的原因。利斯特获此消息后深受启发意识到是空气中的细菌使伤口感染化脓产生并发症从而导致手术后病人死亡。因此消毒灭菌应是解决问题的关键。他深信只要手术保护好伤口下一步就是寻找杀菌的方法。经过试验利斯特找到了是碳酸这种有效的杀菌剂。石碳酸又名苯酚能防止腐烂当然也就能杀菌。1865年8月12日,他给一个短腿的病人做手术,术前对手术室内环境手术器械用品以及自己的双手利斯特均用苯酚进行了消毒灭菌处理,手术后又对手术伤口进行消毒再用消毒过的纱布绷带仔细的包扎,以后换药也要经消毒处理结果病人伤口很快愈合。后来利斯特在做其他外科手术时也采用了这些措施,结果手术后伤口感染致死的病例大大下降。

石碳酸是一种烈性消毒剂会灼伤皮肤,利斯特又进行了改进加入了水和油配成混合溶液缓解其烈性。1867年他打造了一系列病历说明消毒杀菌在外科临床实践中的重要意义。研究结果公布后英法德等国医院纷纷采用。自1865到1869年在他主管的病历中手术后病人死亡率迅速从45%下降至15%。

1850年以前产妇在生下孩子后往往会产生一种致命的病症——产褥热。是一位年轻的医生塞麦尔韦斯挽救了无数的生命,今天在维也纳广场上你仍可以看到这位“母亲的救星”的雕像。 1840年从医学院毕业后他到奥地利维也纳当了一名产科医生,他发现每10个产妇至少有2—3个死于产褥热。(许多产妇在生下孩子后发高烧,打寒颤,下腹部疼痛难忍挣扎呼号最后丢下宝宝悲惨的离开人世。)产褥热的魔音笼罩着整个欧洲大地,每10个产妇至少有2—3个死于这种可怕的病症。赛麦尔韦斯下决心要解决这一难题他发现在医学院放假时产妇的死亡率就会降低,更令人迷惑的是有的产妇临产匆忙在来医院的途中自己分娩了,进院后不需要医生接生和检查。这些产妇往往不会得产褥热,这是为什么呢?时隔不久又一件不幸的事故震惊了塞麦尔韦斯他的一位好朋友在对一具因产褥热而死的尸体解剖时,不小心割破了自己的手指结果发生了与产褥热类似的事情很快就悲惨的死去了。塞麦尔韦斯分析后认为:朋友一定是受到了产褥热病人身上的某种“毒物”传染而死。另外他发现在为产妇进行解剖手术时接生时,医生们都未经过充分的洗涮和消毒就去为产妇检查接生。结果是“毒物”侵入了产妇伤口造成产妇染病而死。为了检验自己的推理和判断是否正确塞麦尔韦斯决心做一次试验。他要求医生在接生前必须用刚发现的消毒药物——漂白粉,仔细的洗手他给第一个叫丽诺的产妇接受这一方法结果不是太满意,他就在想问题出在哪里,赛麦尔维斯发现仅仅用漂白粉水溶液洗手还

远远不够还必须把产妇和产科用的医疗器械,绷带全部都用漂白粉水溶液进行严格消毒并提高漂白粉水的浓度增强消毒能力。这样奇迹出现了,医院里产褥热病人死亡率一下子从12%下降到1%。1850年塞麦尔韦斯在维也纳报告了这一伟大发现。但是他这一发现并没有得到医学权威的认可主要原因在于当时感染性疾病的致病菌还没有被人们所认识,导致塞麦尔韦斯的功绩没有得到医学专家的认可直到1865年塞麦尔韦斯去世的那一年法国化学家巴斯德发现了细菌人们才认识到塞麦尔韦斯的措施具有多么重要的医疗价值。今天我们知道漂白粉的成分是氯化钙,次氯酸钙和水其中有效成分是次氯酸钙他能在空气中与二氧化碳和水蒸汽作用生成次氯酸,而具有强氧化性的次氯酸能氧化细菌病毒的蛋白质机体破坏细菌病毒蛋白质机体组织结构,使其组织结构发生变性,因此漂白粉具有杀菌消毒的作用。

医院感染基本知识相关关键词:基本知识 感染 医院,模板如何写,希望可以分享给大家提供参考和借鉴。让你的写作更简单。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本文地址:http://www.gzxgg.com/html/240125.html
医院感染基本知识》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