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公文驿站 > 经验材料 > 《苏东坡传》读后感

《苏东坡传》读后感

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苏东坡传》读后感很难写吧。下文和大家精心推荐的《《苏东坡传》读后感》写作下载,供大家参考,一起看看吧,同时,你可在本网搜索更多与《《苏东坡传》读后感》相关的范例。

《苏东坡传》读后感

  《苏东坡传》是1947年林语堂的传记著作,全书用4卷28章记录了苏东坡的童年及青年时代、壮年时期、成熟阶段和流放生涯的政治生活、文学生活。林语堂先生在书中写道:“像苏东坡这样的人物,是人间不可无一难能有二的”。当我们面对山川大河时会说:“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与亲人共聚天伦时会说:“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满腔热血时会说:“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感受青春年华时会说:“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面对人世浮沉时会感慨:“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亲朋离去时会低吟:“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他的名字我们早已耳熟能详,他的文字滋养着每一个中国人的内心世界,他的诗句也早已与中华民族的精神融为了一体。

  相较学生时代单纯的敬仰和崇拜,步入工作岗位后,作为一名新晋的年轻干部再读《苏东坡传》,可谓五味杂陈、收获颇丰。他的成就斐然、家喻户晓,在多个领域登峰造极,他的诗、词和文章纵使历经千年,依然脍炙人口、雅俗共赏,他一心为民、殚精竭虑,治西湖、筑长堤、治蝗灾、治洪水,是百姓最亲密的朋友。他的人生三起三落、极为坎坷,年少得志,名扬天下,却又屡遭贬谪,命途多舛,从政40年,在地方做官33年,在朝廷7年;执政28年,被贬谪12年,但不论遇到多么大的挫折和困难,始终坚持匡时救世的报国之志,坚守悲天悯人的平民情怀。他的人品厚重广博、高洁如松,在他身上有着李白旷逸超凡的仙气和杜甫执着坚守的忠义,但相较于李白,少了几分桀骜不驯,多了些平和隐忍;相较于杜甫,少了几分痛心疾首,多了些超然豁达。如书中所言:“苏东坡是具有现代精神的古人”。习近平总书记在2023年新年贺词中曾引用其“犯其至难而图其至远”,激励我们只要有愚公移山的志气、滴水穿石的毅力,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积跬步以至千里,就一定能够把宏伟目标变为美好现实。作为一名年轻干部,我们要细细品味苏东坡身上的“五味”,不断充实自己、完善自己,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志存高远,勤勉笃行,接好时代赋予我们的接力棒,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赛道上奋勇争先,在新时代新征程中留下无悔的青春足迹。

  品“旧书不厌百回读”的“书香味”,涵养底蕴深厚的才气。

  苏东坡天资聪颖,七岁知书、十岁能文,是我国历史上第一“全才”,但在读书上他却十分刻苦、毅力也非常人可比,长达75万字的汉书,他亲手抄了三遍、倒背如流,但凡有人提一句汉书中的句子,他就能背下去,这也形成了著名的“八面受敌”读书法,旨在将一本书化整为零,每次都从不同的角度去读,逐字逐句将其研究透彻,达到读深读细、全面系统的效果,真正把书中的价值榨取干净,获得最大收获。习近平总书记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谈到自己最大的爱好就是读书,读书已成为他的一种生活方式。20__年他曾以笔名哲欣在《浙江日报》“之江新语”专栏发表短评《多读书,修政德》,要求广大党员干部要养成多读书、读好书的习惯,使读书学习成为改造思想、加强修养的重要途径,成为净化灵魂、培养高尚情操的有效手段。“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作为年轻干部,我们要积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的号召,真正把读书当成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工作责任、一种精神追求、一种境界要求,杜绝追求享乐、玩物丧志,不好读书;热衷应酬、忙于事务,不勤读书;浅尝辄止、不求甚解,不善读书;学而不思、知行不一,学用脱节等现象,在爱读书、勤读书、善读书中提高思想水平、解决实际问题、实现自我超越,不断丰富自己的才气,提高能力本领,强化政治担当,增强党性修养,努力做一名信念坚定、业务精通、作风优良的新时期优秀年轻干部。

  品“会挽雕弓如满月”的“汗水味”,涵养挺膺担当的志气。

  苏东坡有言:“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可见立志对一个人的一生意义非凡、影响深远。少年时期在儒家思想的熏陶和父亲的谆谆教诲下,他便有着报国的热忱,在《南乡子·赠行》一文中,他用一句“投笔将军应笑我,迂儒,帕首腰刀是丈夫”,把对国家命运和人民的关心,立志报国的豪情壮志表达得淋漓尽致。在密州任知州期间他写下“老夫聊发少年狂……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表达了渴望一展抱负,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所谓“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当代中国青年生逢其时,施展才干的舞台无比广阔,实现梦想的前景无比光明。”并号召广大青年立志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年轻干部作为党和国家事业的接班人和生力军,要坚定理想信念,胸怀“两个大局”,心系“国之大者”,拿出“挽弓射天狼”的壮志豪情,立下“凌云之志”,渴望“到中流击水”,做到怀抱梦想又脚踏实地,敢想敢为又善作善成,把自己培养成新时代的开拓者、攻坚克难的排头兵,把青春的汗水挥洒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火热实践中。

  品“此心安处是吾乡”的“乡土味”,涵养务实亲民的地气。

  “万顷风涛不记苏,雪晴江上麦千车。但令人饱我愁无。”“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位之存寄乎民,民之生寄乎财。故夺民财者,害其生者也;害其生者,贼其位者矣。”苏东坡的诗句无不流淌着心系群众、利济苍生的情怀。同时,他也践行了自己的初心和追求,以一种超然旷达的出世精神,成就了一生孤忠为民的入世事业。苏东坡刚刚到任徐州,就连降暴雨、洪水泛滥,水位高出城中平地一丈有余。他身披蓑衣,脚穿草鞋,手持木杖,亲自请求驻防徐州的禁军参与抗洪,在军民的共同奋战下,抢筑起了防洪大堤,保住了徐州城。凤翔赈灾、密州治蝗、黄州救孤、杭州修堤,他的功绩不一而足,既得到朝廷的褒奖,也受到当地百姓的拥戴。“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苏东坡虽一生仕途坎坷,大部分时间是在偏远的“基层”任职,但无论是“身居庙堂之高”还是“僻处江湖之远”,他总是做到心系百姓、先忧后乐,成为了百姓之友、天下之师。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勉励新时代青年“时代呼唤着我们,人民期待着我们,唯有矢志不渝、笃行不怠,方能不负时代、不负人民。”身处基层的年轻干部要用心体会“微官敢有济时心”的深刻含义,和“此心安处是吾乡”的深厚情谊,在基层蹲好苗、伸好枝,贴近群众“心窝”,体察群众“脉搏”,虚心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原汁原味地反映老百姓的呼声,当好群众的贴心人、知心人、代言人。要坚持把群众的期待作为努力的方向,时刻把群众冷暖安危放在心上,多做排忧解愁、温暖人心的工作,多做春风化雨、释疑解惑的工作,直把他乡作故乡,成为一名真正的“吾乡人”。

  品“一蓑烟雨任平生”的“恬淡味”,涵养旷逸豁达的朝气。

  在被贬黄州的第三个春天,刚刚遭遇过“乌台诗案”的苏东坡没有被阴郁的情绪所影响,在一场突如其来的大雨中,悠然道:“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纵观他的一生,经历了宦海沉浮,却没有堕落一生,而是把人生感受和经历转化为理性的反思,形成了豁达淡然、荣辱不惊的人生境界,造就了“人间有味是清欢”的千古名句。这种豁达开朗的人生态度,无不是当前青年干部需要学习的人生哲理。年轻干部容易心浮气躁,只是仰望星空,总想“出名要趁早”,有时还有几分壮志难酬的苦闷,亦或是“治国平天下”的抱负得不到施展,更应体悟“一蓑烟雨任平生”的人生境界,怀抱自己的理想抱负,对待功名利禄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把困难和挫折当作成长的“磨刀石”,经风雨、见世面、长才干,做到在顺境中不骄傲不急躁,在逆境时不消沉不动摇,才能不畏浮云遮望眼,风物长宜放眼量。

  品“菊残犹有傲霜枝”的“清风味”,涵养高洁傲岸的正气。

  “政者,正也。”苏东坡一生从政四十年,执政二十八年,仕途坎坷,颠沛流离,历尽千辛万苦。然而,无论是为官一方,还是贬谪流放,他都保持着一身正气、两袖清风、勤政为民的本色,将“功废于贪,行成于廉”作为自己的人生信条,形成了“非我所有,一毫莫取”的人格品行,直至临终前仍作诗云:“至今不贪宝,凛然照尘寰。”千百年来,犹如一股清风,激励鼓舞着一代又一代人以廉为首,以德立身,又如一轮明月,照亮了一方又一方净土和民心。廉则兴,贪则衰。清正廉洁是中国共产党人融入血脉之中的不变本色,也是代代传承的红色基因。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牢记清廉是福、贪欲是祸的道理,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任何时候都要稳得住心神、管得住行为、守得住清白。”作为年轻干部,更要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把好用权的“方向盘”,系好人生的第一颗扣子,牢记“一草一木当晓百姓利益,一言一行勿忘清正廉明。”常怀“君子检身,常若有过”的高度自觉,时刻保持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敬畏之心,涵养刚正不阿、光明磊落的浩然正气,面对形形色色的诱惑,常照镜、勤扫尘、善纳言、破心贼,不为名所累、不为利所缚、不为欲所惑,持续强化自我修炼、自我约束、自我塑造,做到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

《苏东坡传》读后感相关关键词:读后感 苏东坡,范例,欢迎阅读,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让写作变成一件轻松的手工活。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本文地址:http://www.gzxgg.com/html/241713.html
《苏东坡传》读后感》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