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公文驿站 > 公文写作 > 观脱贫专题片《摆脱贫困》个人观后感合集

观脱贫专题片《摆脱贫困》个人观后感合集

在深入贫困村寨开展工作时,我与老百姓唠家常,了解他们的想法、看法和顾虑,并宣传国家的扶贫政策,解除群众的疑虑,更新他们的观念,让他们更坚定地跟着党走。思想决定道路和方向,作为扶贫工作者,我们更要始终坚持学习,学习党的新思想、新理念、新政策才能更好地服务于人民。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观脱贫专题片《摆脱贫困》个人观后感合集”,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观脱贫专题片《摆脱贫困》个人观后感合集【一】

  脱贫攻坚是需要全国人民携手努力才能共同打赢的一场战役,要想打赢这场战役,务必要充分发挥党建的作用,抓党建促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在“抓党建促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电视电话会议上,省委常委、组织部部长郭文奇强调“认真“、”精准“、”务实”,为脱贫攻坚战的胜利提供了正确的指引。

  党建工作是各种工作的基本与前提,它为党的各类决策、领导工作提供了指引与领导。是做好各类重大国家事务的基础与保障。在各类决策、执行等活动中发挥着指引、领导、模范等积极作用。脱贫攻坚战是当前的重大任务,为了打赢这场战,我们不妨从基本做起,打牢地基,抓牢党建工作,以抓党建促脱贫攻坚。

  首先,注重树立全局意识。党建工作要以大局为重、着眼全局,认真落实贯彻党组织的各项政策、措施。要树立服务意识,为人民群众更好地服务。不断进行政治理论学习,坚定政治信仰,提升政治修养,提高政治能力、陶冶政治品格,从而加强党建建设。

  其次,我们要善于凝聚各级党组织、党员力量,充分发挥党组织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注重培养党组织人才,利用人才的先锋模范榜样引领作用,带动党组织建设。从人才培养做起,让党组织人才充分发挥其先进性、卓越性,带领党组织保持纯洁性、先进性,从根本上做实做牢党组织建设,从而成为助推脱贫攻坚的有力武器。

  再者,作为一名党员,要永葆初心,牢记使命。每位党员干部都应当肩负起民族振兴的责任,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通过无数个“小我”的勤勤恳恳、兢兢业业推动党建工作,共同打赢脱贫攻坚战,带领全国的人民都过上安居乐业的好日子,让中国更加地繁荣富饶。

  此外,还应当注重团结群众,走群众路线,关注群众利益,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自觉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在人民群众的监督下去更好地推进党建工作,从而更好地发挥党组织的卓越优势,带着十足的信心去打赢脱贫攻坚战。

观脱贫专题片《摆脱贫困》个人观后感合集【二】

  2020年是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收官之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年。为深入宣传全国各地各部门脱贫攻坚政策措施、典型经验和做法,讲好脱贫攻坚感人故事,全面展示脱贫攻坚取得的伟大成就,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策划推出了脱贫攻坚网络展,目前已正式向社会公众展出。该展览包括前言、综述、组织实施、地方实践、先进典型、结语六部分。

  帮助贫困群众摆脱贫困,让贫困户过上小康生活,是共产党人的职责,是我们党员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要像对待家人一样,以一种有责任的担当精神,一人一人地帮扶贫困户脱贫。要认真贯彻省、市、县相关政策,做好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策部署,落实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政策,加大做好教育扶贫、健康扶贫力度,提高贫困地区群众文化水平以及身体素质,对促进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有着推动作用。

  要强化党建保障。实施党建扶贫工程,出台党建扶贫措施,应该配强基层党组织负责人和扶贫干部,特别要做到从严从实履职、从严从实监督、从严从实考评,加强第一书记工作,落实脱贫攻坚的组织保障和干部保障。要突出问题导向,补齐短板。在推进脱贫攻坚中,我市主要面临资金投入不足、特困户扶持比较难、农村整体发展较慢等问题,我们要积极探索、创新机制加以解决问题。

  要以“两不愁三保障”促进特困户脱贫。针对无劳动技能的特困户,采取财政扶贫资金进行帮扶,应该整合农村闲置空房,保障让特困户住上廉租房,实施十大救助制度政策保障对特困户的救助救济。同时要以“两轮驱动”促进农村同步发展。针对我市偏远地区农村发展整体水平不高的问题,特别是同村同院落与建卡贫困户差距不大的临界贫困户,通过实施“精准扶贫、区域攻坚”两轮驱动战略,既能大力解决水、电、路以及增收产业等区域共性问题,又可以切实解决看病、住房、子女上学等农户个性问题,能更好地促进贫困地区农户共同发展。

观脱贫专题片《摆脱贫困》个人观后感合集【三】

  2月18日,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摄制的八集脱贫攻坚政论专题片《摆脱贫困》开播。该片聚焦中国共产党“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政理念和使命担当,讲述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向贫困宣战,使现行标准下近1亿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的故事。连日来,《摆脱贫困》在我省社会各界引发热烈反响。

  2月18日,登封市石道乡赵庄村驻村第一书记方舟在村工作群、党员群和脱贫户群里都转发了政论专题片《摆脱贫困》当晚开播的消息,提醒大家注意收看。“脱贫攻坚伟大战役创造了人间奇迹!从片子中也看到了赵庄村这些年巨大变迁的影子。”第二天一见面,干部群众就展开了热烈讨论。

  《摆脱贫困》第一集名为“庄严承诺”,方舟到赵庄村后也感受到这份承诺沉甸甸的分量。赵庄村地处嵩山脚下的浅丘陵地带,土薄石多、干旱少雨,种粮靠天收,村集体经济曾是一片空白,2014年该村被认定为省级贫困村。2015年河南日报报业集团开始定点帮扶该村,先后派出了三任第一书记。他们牢记带领乡亲们脱贫致富的庄严承诺,一任接着一任干,累计引进、投入各类资金2000多万元,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特色种植和农副产品加工、农产品电商等产业项目,该村65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部脱贫,村集体经济收入逐年提升,该村还被评为郑州市卫生村和登封市文明村、产业发展红旗村。

  “乡亲们信任我们,就是因为我们的工作代表着党对人民群众的庄严承诺。节后,我们正在加紧推进郑州市‘美丽乡村’示范村建设项目,进一步巩固拓展脱贫成果,有效衔接乡村振兴。”方舟说。

  “期待已久的脱贫攻坚政论专题片《摆脱贫困》正式播出,作为一名全程参与脱贫攻坚的基层扶贫干部,多年来精准扶贫的场景一幕幕浮现在眼前,习近平总书记那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也不能少;共同富裕路上,一个也不能掉队’久久回响在耳旁。”2月20日,观看了《摆脱贫困》前两集的嵩县中等专业学校校长、县扶贫办挂职副主任刘小闯深有感触地说。

  《摆脱贫困》中讲到,为兑现“一个也不能少”的承诺,面对9899万贫困人口中的贫中之贫、坚中之坚,党中央向全世界宣布,“十三五”期间搬迁深山贫困人口1000万人。“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才能实施如此规模、如此艰巨的伟大工程。”刘小闯说,作为“三山一滩”地区的扶贫干部,过去几年他亲身参与了易地扶贫搬迁这场硬仗,酸甜苦辣历历在目。看到如此丰硕的成果,他感到无比自豪,更坚定了继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信心和决心。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古代先贤千百年来的梦想,今天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得以实现!”刘小闯在《摆脱贫困》观后感中这样写道。

  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博士宋彦峰说,《摆脱贫困》透过中国整体脱贫攻坚的伟大实践,从全球减贫的世界维度全方位展现中国智慧、中国方案和中国贡献。同样,我省在脱贫攻坚中坚持改革创新解决难题,聚焦重点难点攻坚,探索实践了多种卓有成效的扶贫模式和路径,为全国脱贫攻坚贡献了“河南智慧”。

  “我省脱贫攻坚任务艰巨。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我省各地各部门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各项重要指示精神,凝心聚力,全力推进脱贫攻坚,确保了全面小康路上一户不少、一个不落。”宋彦峰说。

  他认为,我省脱贫攻坚的胜利也深刻改变着河南,贫困地区农村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连续几年高于全省农村平均水平,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基本公共服务显著改善,基层治理水平和能力不断提升,脱贫攻坚的完美收官也为接续推进我省乡村振兴战略和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奠定了良好基础。

观脱贫专题片《摆脱贫困》个人观后感合集【四】

  对于我,自然也有不少小康的梦想,现在的生活,起码的丰衣足食还是有保证的,所以对于小康的理解,我更侧重于精神方面。

  首先,我希望与父母相处更美满,现在,谈不上多么孝顺,顶多凭一张成绩单博取父母的一脸微笑,将来我得多抽时间陪陪他们,用自己赚的钱给父母买些营养品,或者带着父母出去走走,感受祖国的大好河山,让父母安想晚年,是我们每个作子女的最大愿望。

  其次,我希望将来有个幸福的家庭,我想大多数同龄人都有同样的.梦想,就是有一段美好的婚姻,相夫教子,日子虽平淡,不过却很踏实,可以想象,在周末的傍晚,一家人去吃顿丰盛的晚餐,然后一起逛街,是多么幸福的时刻,多有“小康”的滋味呵!

  接着呢,我希望有几个志趣相投的好友,巴尔扎克说过:在各种孤独中间,人最怕精神上的孤独。所以,有几个能说知心话的好朋友,确实算是一大笔珍贵的财富,工作之余,又不想窝在家里的时候,找上好友,一起喝茶谈心,一起唱歌跳舞,多少生活和工作的烦恼,都可以抛诸脑后。

  然后,我希望多看些书,书就是社会,一本好书就是一个好的世界,好的社会。它能陶冶人的感情和气质,使人高尚。学生时代,偶读几本,也是匆匆略过,现在空余时间多了,午餐之后,夜寝之前,都可以翻上几页好书,细细品咂,腹有诗书气自华,书读的多,会对人生更加充满热情,对小康的体味也更加深刻。

  最后,我希望提升自己的道德素质修养,一个社会是由千千万万的人组成,小康社会的实现也是由千千万万个“小康人”,“小康家庭组成”,所以,我必须努力做一个品格高尚的人,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乐于助人,淡薄名利,活得潇洒自在?才是心灵小康的最高境界吧!

  我相信,只要努力,小康之梦便不再飘渺,只要拼搏,小康之路就在脚下!

观脱贫专题片《摆脱贫困》个人观后感合集【五】

  帮助贫困群众摆脱贫困,让贫困户过上小康生活,是人的职责,是我们党员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要像对待家人一样,以一种有责任的担当精神,一人一人地帮扶贫困户脱贫。要认真贯彻省、市、县相关政策,做好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策部署,落实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政策,加大做好教育扶贫、健康扶贫力度,提高贫困地区群众文化水平以及身体素质,对促进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有着推动作用。

  要强化党建保障。实施党建扶贫工程,出台党建扶贫措施,应该配强基层党组织负责人和扶贫干部,特别要做到从严从实履职、从严从实监督、从严从实考评,加强第一书记工作,落实脱贫攻坚的组织保障和干部保障。要突出问题导向,补齐短板。在推进脱贫攻坚中,我市主要面临资金投入不足、特困户扶持比较难、农村整体发展较慢等问题,我们要积极探索、创新机制加以解决问题。

  要以“两不愁三保障”促进特困户脱贫。针对无劳动技能的特困户,采取财政扶贫资金进行帮扶,应该整合农村闲置空房,保障让特困户住上廉租房,实施十大救助制度政策保障对特困户的救助救济。同时要以“两轮驱动”促进农村同步发展。针对我市偏远地区农村发展整体水平不高的问题,特别是同村同院落与建卡贫困户差距不大的临界贫困户,通过实施“精准扶贫、区域攻坚”两轮驱动战略,既能大力解决水、电、路以及增收产业等区域共性问题,又可以切实解决看病、住房、子女上学等农户个性问题,能更好地促进贫困地区农户共同发展。

观脱贫专题片《摆脱贫困》个人观后感合集【六】

  近年来,我国的脱贫攻坚取得举世瞩目的成绩,到2020年现行标准下的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是党中央向全国人民作出的郑重承诺,必须如期实现,没有任何退路和弹性。今年是脱贫攻坚总决战的最后一年,但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使得我们的贫困人口外出务工受阻、扶贫产品销售和产业扶贫艰难、扶贫项目停工、帮扶工作受到影响等。虽然我们剩余的贫困人口总量不多,但是越到最后,剩下的越是艰难,我们要继续坚守初心,大胆向前,吹响决战脱贫攻坚战的冲锋号角。

  吹响决战脱贫攻坚战的冲锋号角,我们要有不达目的不放弃的坚定信心和必胜的勇气。一是要做好分类施策。根据脱贫户、未脱贫户、边缘户、监测户的情况,制定好持续巩固和帮助脱贫的措施,继续加大帮扶力度,采取各种方式加大扶贫政策宣传力度,确保扶贫政策落实到位,通过提升帮扶成效,不断提高群众认可度和满意度。

  二是加大就业扶贫、产业扶贫力度。就业是最大的民生,为了贫困群众能够达到“两不愁三保障”,务工收入是实现脱贫增收的重要渠道。我们要做好就业岗位的引导指导,做好务工人员的“点对点”输送,有组织的输送劳动力外出就业。

  三是持续巩固做好脱贫成效。在疫情防控和脱贫攻坚工作双重压力下,我们要抓好脱贫攻坚的同时也要抓好防疫工作,切实做到“两不误”。通过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产业覆盖贫困户、复工复产等工作,持续巩固好已经取得的脱贫成效,继续做好脱贫攻坚的决战工作。

  万众一心向前干,越是艰险越向前。“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作为一名党员干部,我们要加强对扶贫政策的理论学习,做好政策的宣传。在最后的紧要关头,发挥好敢于吃苦,艰苦奋斗的精神,向脱贫攻坚总决战吹响冲锋的号角。

观脱贫专题片《摆脱贫困》个人观后感合集【七】

  为庆祝我国决战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胜利,全景呈现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恢弘历史进程,中央宣传部指导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摄制了八集脱贫攻坚政论专题片《摆脱贫困》。

  该片紧扣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深刻阐释这一重要论述是中国夺取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的科学指南和根本遵循;聚焦中国共产党始终“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政理念和使命担当,生动讲述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向贫困宣战,使现行标准下近1亿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的伟大故事;透过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力度最强的脱贫攻坚战和极具原创性、独特性的重大举措,充分彰显了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力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摆脱贫困》全片共分八集,分别为“庄严承诺”、“精准施策”、“使命在肩”、“合力攻坚”、“咬定青山”、“家国情怀”、“命运与共”和“再启新程”。八集节目从不同层面展现了在脱贫攻坚这场艰苦卓绝的伟大战役中,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挂帅、亲自出征、亲自督战,为整体打赢脱贫攻坚战擘画路线、指引方向;展现了“六个精准”、“五个一批”等精准扶贫和精准脱贫的基本要求与主要途径,诠释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及其指引下的中国脱贫攻坚的生动实践;展现了各级党委和政府层层压实责任,各尽其责;展现了全社会协同发力、合力攻坚,广大党员、干部吃苦耐劳、不怕牺牲;展现了中国向深度贫困堡垒发起总攻,啃下最难啃的“硬骨头”;展现了中国提前10年完成《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制定的消除贫困目标的辉煌成就;展现了中国将进一步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

  节目从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维度解读中国脱贫攻坚,以历史观视角展现这一非凡壮举和人间奇迹;从全球减贫的世界维度全方位体现中国智慧、中国方案和中国贡献;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透过中国整体脱贫攻坚的伟大实践和一个个真实生动的扶贫故事,总结提炼中国精准扶贫理论、扶贫模式、扶贫精神;以政论和纪实相结合的创作手法,全面诠释“中国脱贫攻坚战是如何打赢的”这一主题。

  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上,在迈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开启之际,该政论专题片的播出,必将进一步鼓舞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勇往直前,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观脱贫专题片《摆脱贫困》个人观后感合集【八】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发表系列重要讲话,紧紧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主题主线,对党和国家各项工作作出全面部署。这些重要论述、决策部署和切实举措,极大地增强了全党全军全国人民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信心和决心,极大地增强了全党全军全国人民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极大地增强了全党全军全国人民对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的高度信任和爱戴。实践证明,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处于新世纪新起点的关键时刻,我们党有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是党之大幸、国之大幸、民族之大幸。

  历史告诉我们,既有深厚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贯通古今中西,又富有治党治军治国经验,并具有战略思维、国际眼光、政治定力的党和国家的领袖人物,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从人民群众伟大实践中磨炼而成,从中华民族复兴伟大事业中陶冶而成,从应对各种复杂矛盾复杂局面复杂关系的非凡考验中锤炼而成。

  摆在我们面前的《摆脱贫困》这本书,记录的就是1988年至1990年习近平同志在福建宁德地区担任地委书记时期的所思所想、所作所为。

  这一时期,正是中国改革开放从起步到加速推进的关键时期。地处东南沿海的福建,正面临千载难逢、前所未有的跨越式发展的大好机遇。然而,福建的快速发展、跨越发展,又绝非易事。面临着工农业基础薄弱、投资能力不足、全省发展不平衡的困难。就是在这样的时候,习近平同志来到作为全省贫困地区的宁德,在这里担负起集中精力搞经济建设、集中全力摆脱贫困的历史重任。

  摆脱贫困,既要有勇,更要有谋。谋从何来?只能从实践中来,从群众中来,从调查研究中来。习近平同志上任以后,立即用两个月的时间深入调查研究,走遍了闽东九县和毗邻的温州等地,抓住“在‘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的发展商品生产经济的态势下,闽东这只‘弱鸟’可否先飞,如何先飞”这个关键问题,形成了树立“‘先飞’意识”、学会“飞洋过海的艺术”、发展工业农业和念好山海经来使闽东“丰满羽翼”的摆脱贫困大思路。并且通过两年的埋头苦干,终于使宁德地区摆脱了贫困。

  当年,我们国家正处在从解决温饱向全面小康迈进的历史跨越中。这个跨越,在世纪之交已经完成。如今,我国正在朝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前进,而且越来越接近这个目标。此时此刻再版《摆脱贫困》这本书,有哪些现实意义呢?

  第一,有助于我们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放,把全面深化改革的各项部署和措施切实落到实处。

  习近平同志在宁德工作时指出,一个地方的工作,也有主旋律,这就是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经济建设要有一个主旋律,要搞“经济大合唱”。得有总指挥,要讲协调、配合,每个部门、每个人都要有整体战略意识,心朝一处想,劲朝一处使,声朝一处发,就可以唱出一支悠扬、嘹亮、动听的好歌来。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习近平同志形成了一整套抓宁德工作的大思路。最为重要的,是加强经济建设领导核心建设即党的自身建设,以新的意识、新的作风久久为功、扎扎实实推进工作。

  如今,在全面深化改革的过程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经济建设仍然是全党的中心工作,最根本最紧迫的任务还是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在全面深化改革中,我们要坚持以经济体制改革为主轴,努力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取得新突破,以此牵引和带动其他领域改革,使各方面改革协同推进、形成合力。

  第二,有助于我们树立终生廉洁、终生为民的鸿鹄之志,把反腐败斗争进行到底。

  习近平同志在宁德工作时指出,领导干部要带领地方摆脱贫困,必须牢固树立终生廉洁、终生为民的鸿鹄之志。他提出要讲四句话:一是“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二是“熊掌和鱼肉,不可兼得”,当干部就不要想发财;三是“寸心不昧,万法皆明”;四是“为官一场,造福一方”,当干部的宗旨就是奉献。领导干部一要过好自我关,二要过好人情关。要建立一整套系统、全面的制度以制约和监督权力的使用,这是杜绝腐败的根本性措施。

  如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努力做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要落实党委的主体责任和纪委的监督责任,强化责任追究,不能让制度成为纸老虎、稻草人。要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要加强对权力的约束,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形成不敢腐的惩戒机制、不能腐的防范机制、不易腐的保障机制。作为党的干部,就是要讲大公无私、公私分明、先公后私、公而忘私。

  第三,有助于我们进一步加强作风建设,努力使调查研究之风、密切联系群众之风、实干兴邦之风在我们党世代相传。

  习近平同志在宁德工作时指出,贫困地区的干部需要什么样的基本功?就是要始终同人民群众保持密切的血肉联系。在他的大力倡导下,“四下基层”即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下基层、调查研究下基层、信访接待下基层、现场办公下基层,在宁德党政机关蔚然成风。他推崇水滴石穿的精神,大力提倡领导干部为了一个共同目标前赴后继、甘于为总体成功作出牺牲的奉献精神,大力提倡胸有宏图、扎扎实实、持之以恒、至死不渝的实干精神。他推崇焦裕禄精神,始终把自己看做人民的一员,把心贴近人民。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立场不能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能忘,群众是真正英雄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不能丢,始终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他提出要把学习焦裕禄精神贯穿教育实践活动始终,做到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

  第四,有助于我们进一步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

  习近平同志在宁德工作时提出: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是贫困地区脱贫致富过程的两个方面。那种“一手硬、一手软”的倾向,重硬轻软的做法,那种认为商品生产发展了、脱贫问题就自然而然地解决了的想法,都是违反辩证法的。他还针对新闻界的思想困惑指出,我们强调的党性,包含着人民性的深刻内涵。新闻工作者要通过自己的工作,使党的看法、主张化为人民群众自觉自愿的行动。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我们在集中精力进行经济建设的同时,一刻也不能放松和削弱意识形态工作。我们必须把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牢牢掌握在手中。他指出:党性和人民性从来都是一致的、统一的。他强调指出:构建具有强大感召力的核心价值观,关系社会和谐稳定,关系国家长治久安。要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于社会生活方方面面。

  第五,有助于我们进一步提高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观察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习近平同志在宁德工作时间不久,就总结出闽东经济发展必须正确处理的六个关系。一是长期目标和近期规划的关系,克服急于求成倾向;二是经济发展速度与经济效益的关系,克服片面追求高速度倾向;三是资源开发与产业结构调整的关系,确定产业发展政策要向具有资源优势的领域倾斜;四是生产力布局中的山区与沿海的关系,将投入产出系数高低作为确定投资倾斜政策的依据,偏重沿海,兼顾山区;五是改革开放与扶贫的关系,确定用开放意识推动扶贫工作,并在扶贫工作中运用开放政策等方针;六是科技教育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既要把科技教育作为头等大事来抓,又要注重科技教育的效益和实效。习近平同志在离开宁德时的临别赠言中,特别讲了“加强理论学习”的问题,强调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是我们观察一切现象、处理一切问题的武器。

  如今,习近平总书记一再向全党特别是高中级领导干部提出要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学习科学社会主义,学习党史、军史、国史的号召。努力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自己的看家本领,坚定理想信念,坚持正确政治方向,提高战略思维能力、综合决策能力、驾驭全局能力,做到虔诚而执着、至信而深厚。

  总之,《摆脱贫困》这本书,记录着习近平同志在担任地委书记时对改革开放伟大实践和党的建设伟大工程实践的深邃思考。从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党的优良传统是如何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清晰地看到党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是如何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清晰地看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是如何实现从摆脱贫困到实现总体小康再到全面建成小康的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特别是清晰地看到习近平总书记当年在治理宁德时形成的许多工作思路同今天的治国理政思路是如何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本文地址:http://www.gzxgg.com/html/104376.html
观脱贫专题片《摆脱贫困》个人观后感合集》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