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公文驿站 > 公文范文 > 2021关于《大决战》观后感范文

2021关于《大决战》观后感范文

作为首次以电视剧形式全景式展现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的作品,《大决战》多维度还原这一人民战争的伟大胜利历程,呈现波澜壮阔的中国命运大决战,注定备受瞩目和期待。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2021关于《大决战》观后感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2021关于《大决战》观后感范文【一】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同时也是解放战争(三大战役)胜利70周年。关于三大战役的记录,我认为最为经典的当属1991年拍摄的《大决战》系列,我用了一周的时间陆续重温了一遍。《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其中我认为最震撼的要属《淮海战役》。

  60万对80万,延伸来说,为什么人民解放军能够战胜装备精良、人数众多的国民党军队?以前只在历史书中划过知识点——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但具体来说,决定解放战争胜利的有很多,我认为关键一点在于中国共产党领导并进行了彻底的土地革命,土地革命在主观上得到了广大农民的用户,得到了农民的认可和支持;客观上使得原本束缚在土地上的生产力得以释放出来。这样就是数以万计的农民在主、客观条件同时满足的情况下,能够奔赴前线,支援解放军在广阔的华中平原上“中原逐鹿”。

  陈毅讲: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车子推出来的。一方面土地改革深入人心,得到了群众的支持和认可,进而在进行军事动员和队伍补充扩编时,每家每户愿意让自家的“壮小伙”应征入伍;另一方面,土地革命解放了生产力,原本干一年才能吃个半饱的农户(一半甚至更多的劳动所得可能要交给地主),现在在农忙时期积极耕作劳动所得便能超过以往的整年,这样在农闲时期,解放区就可以发动大量的劳动力形成一支宏大的支前力量。

  土地革命,

  一是走群众路线,依靠群众,发动群众,一切为了群众;

  二是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正是如此,土地革命成功了,解放战争成功了。至于其他类似“战争艺术”种.种(蒋介石随时都能飞往前线,坐镇指挥,当然还是帮倒忙;毛泽东则审时度势,放手前线成立“总前委”,以便“便宜行事”),只不过是缩短(或延长)了战争的时间的“把戏”罢了(当然也不能完全否认,但过分强调军事指挥的重要性,特别是将国民党部队失败的原因全部归结于蒋介石的失败指挥上,这难道不就是一种历史虚无主义嘛。)。

  贯彻群众路线、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而今依然熠熠生辉。

2021关于《大决战》观后感范文【二】

  今天把《平津战役》看完了,至此《大决战》都看完了。看完了有这么几个感觉:首先,觉得国民党军部署没太大问题。无论在东北、华中还是华北,都是既有固守要点的兵力,也有机动兵团。据个例子,东北有固守x、x的几十万军队,也有廖耀湘麾下的精锐辽西军团;华中更不用提了,有9个兵团:包括邱清泉、黄维、黄百韬这样的精锐部队;华北也有35军这样的机动部队。其次,觉得国民党军输在两个方面,首先缺乏进攻精神;其次内部战略情报都被对手知道了。纵观三大战役,国民党军几乎没有任何像样的主动进攻,要么被对手牵这鼻子走,如x之战中辽西兵团不是围魏救赵,而是直接去救x,结果x没救下来,自己也让共军拖住了;甚至干脆坐视对手行动,不采取任何积极行动解决问题,譬如x战役中傅作义对陈长捷的求救坐视不管。应该说国民党军守城还是很顽强的,无论在x、双堆集、碾庄、陈管庄还是在x,都打到最后了,最惨烈的是黄百韬兵团,最后幸存者据说不到一千人,可是救兵不来也没办法。而来,更要命的是国民党内泄漏情报的地方太多,纵贯三大战役都是如此:辽沈战役前国防部作战厅的厅长把情报交给了共产党,让共产党先发制人在东北发动进攻,还有郑洞国被部下逼着起义;淮海战役时黄百韬兵团西撤,负责掩护的何基沣部突然战场起义,让前者莫名其妙陷入重围,淮海战役一开局,国民党军的战役部署就被打乱,陷入被动,后面的黄维兵团也是如此,一个师长叛变导致整个兵团陷入重围;平津战役更别提了,傅作义的女儿干脆就是共产党,围着父亲做了大量工作,傅作义的朋友马占山也在跟共产党接触,最后说服傅作义起义。当然国民党这边指挥不是没有亮点的。辽沈战役中的x之战、淮海战役中双堆集、碾庄之战、平津战役中x战役都很激烈,国民党军打得很顽强。国民党军中辽西兵团、黄百韬兵团、黄维兵团、邱清泉兵团还有华北方面的35军都算得上精锐。国军将领中不乏思路清晰的人,比较典型的如杜聿明。淮海战役中杜提出过一个十分大胆的计划,集中九个兵团先吃掉中野,再对付华野。要真的照办了,淮海战役恐怕更精彩!只是因为各种原因没有付诸实施。此外感觉蒋介石这个人不是糊涂人,他明白三大战役的重要性,所以他投入了很大精力指挥。如亲自飞到x指挥战局,他的判断也并非全错,如他判断对了解放军会线进攻x,但是每次却事与愿违,其中原因太多了。反观共产党方面,毛泽东指挥比较放手,下级能够自由发挥。另外解放军虽然没有那么多机动装备,但是进攻意识、运动战水平明显在对手之上,每次占据主动权。这里要提一个人——林彪。可以说《大决战》中对解放军将领的描写中他是最多的,国民党方面杜聿明是最多的。他这个人很沉静,心机很深,打仗方面很有一手,给我印象战役谋划、战术组织上很突出,战略眼光上稍差。但是这个人很大的优点就是能沉住气,没想清楚之前决不动手,辽沈战役之前很大篇幅放在他和老毛争论,先打x还是先打x。其实从战役上说先打x好,从解放全国角说先打x好,这就是战役和战略层次不同的结论。

2021关于《大决战》观后感范文【三】

  阳光明媚的一个下午,学校要组织我们观看一部战争片《大决战》,对于生活在和平年代的我们,能通过电影重温当年的这场战役,真有些热血澎湃啊!影片通过恢弘的场景,再现了1940年在x我八路军以破坏日军占领的交通线、矿山为目的的破袭作战。据统计,参与作战的中国军队总计达到105个团,因此命名为“百团大战”

  影片再现了侵华日军的残酷、狡诈,一面的诱降蒋介石,一面又对x、x采取大规模的军事行动,实施大规模轰炸,手段极其残忍。“东方慕尼黑”的阴影笼罩着中国大地,中华大地满目疮痍,民不聊生。为了打破日军在华实行的“囚笼政策”,我八路军总司令彭德怀,左权任副参谋长,率领我八路军同敌人展开了一场你死我活的斗争。在1940年下半年彭德怀指挥八路军129师和晋察冀军区等共105个团40余万兵力,对华北地区x、x的日伪军发动了一次进攻战役。这次战役共进行大小战斗1800余次,攻克据点2900余个,歼灭日伪军45000余人,给日伪军以沉重打击,鼓舞了中国军民抗战的斗志,增强了必胜的信心。

  影片中通过场景的展现,向我们展现了当时极其残酷的历史背景,中国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中华儿女怎能任人宰割?通过对人物的刻画展现了八路军战士英勇杀敌、不顾个人安危,机智勇敢的形象,通过刻画彭德怀总司令,左权等一系列人物形象,让我们看到了伟人的运筹帷幄,英雄胆略。中国人民战争的胜利果实来之不易,在战争中,老百姓极大地支持和拥护,给了八路军战胜敌人的勇气,八路军不愧是“正义之师”“威武之师”,正所谓“得民心者得天下”。

  看完这部经典影片《百团大战》,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先辈们的抗争、牺牲换来了今天和平时代幸福的生活,每天迎着和煦的阳光,坐在窗明几净的教室读书,憧憬未来,这是多么美好的生活!

  珍惜和平,珍惜这个美好的时代!要做就做新时代的领跑者!

2021关于《大决战》观后感范文【四】

  为了配合学校发出的热爱家乡、迎接国庆六十周年活动,我在暑假专门观看了一部历史题材的电影——《大决战I——辽沈战役》,其中最令我震撼的就是这场战役中最惨烈的一场战斗——塔山阻击战。

  塔山并不是山,只是x与锦西之间一个有着百多户人家的村庄,称塔山堡。

  1948年辽沈战役x之战打响,塔山是锦西至x的必经之道,是国民党军西进兵团驰援x的必经之路,也是东北我军堵住国民党援军的必争之地。

  敌我两军在这里进行了生与死的搏斗。

  当时的东北野战军第

  4、第11纵队等为保障主力夺取x,在这里对增援x的国民党军进行的一次阻击防御作战。

  这次战斗,从1948年10月10日开始,至10月15日结束,战斗打得异常惨烈,解放军战士们用血肉之躯成功地阻截了增援x的国民党救兵,为辽沈战役的关键——x赢得了时间和空间上的先机。

  战斗共进行了六天六夜,塔山一片炮灰,山也被炸低了大约100米,共歼灭国民党军计6549人,从而保障了我军主力攻克x作战的胜利。

  x攻克之后,x的国民党守军起义,卫立煌逃走后,x的守军投降,紧接着我们有攻克了x。

  辽沈战役自9月12日至11月2日,历时52天,东北野战军以伤亡6.9万人的代价,歼灭国民党军47.2万余人。

  这一战后,国民党军总兵力下降到290万人,解放军总兵力上升至300万人,国共双方的正负位置,已经颠倒过来了。

  毛泽东主席信心十足地说:“这样,我们原来预计的战争进程,大为缩短。

  现在看来,只需从现在起,再有一年左右的时间,就可能将国民党反动政府从根本上打倒了。

  ”辽沈战役结束后,又经过了平津战役、淮海战役,解放军百万雄师过大江,中国人民解放军终于取得了最后的胜利

  辽沈地区这片曾被鲜血染红的土地,如今国泰民安、生活幸福,我们相信英雄们鲜血不会白流,历史不会忘记,人民不会忘记

2021关于《大决战》观后感范文【五】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同时也是解放战争(三大战役)胜利70周年。关于三大战役的记录,我认为最为经典的当属1991年拍摄的《大决战》系列,我用了一周的时间陆续重温了一遍。《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其中我认为最震撼的要属《淮海战役》。

  60万对80万,延伸来说,为什么人民解放军能够战胜装备精良、人数众多的国民党军队?以前只在历史书中划过知识点——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但具体来说,决定解放战争胜利的有很多,我认为关键一点在于中国共产党领导并进行了彻底的土地革命,土地革命在主观上得到了广大农民的用户,得到了农民的认可和支持;客观上使得原本束缚在土地上的生产力得以释放出来。这样就是数以万计的农民在主、客观条件同时满足的情况下,能够奔赴前线,支援解放军在广阔的华中平原上“中原逐鹿”。

  陈毅讲: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车子推出来的。一方面土地改革深入人心,得到了群众的支持和认可,进而在进行军事动员和队伍补充扩编时,每家每户愿意让自家的“壮小伙”应征入伍;另一方面,土地革命解放了生产力,原本干一年才能吃个半饱的农户(一半甚至更多的劳动所得可能要交给地主),现在在农忙时期积极耕作劳动所得便能超过以往的整年,这样在农闲时期,解放区就可以发动大量的劳动力形成一支宏大的支前力量。

  土地革命,

  一是走群众路线,依靠群众,发动群众,一切为了群众;

  二是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正是如此,土地革命成功了,解放战争成功了。至于其他类似“战争艺术”种.种(蒋介石随时都能飞往前线,坐镇指挥,当然还是帮倒忙;毛泽东则审时度势,放手前线成立“总前委”,以便“便宜行事”),只不过是缩短(或延长)了战争的时间的“把戏”罢了(当然也不能完全否认,但过分强调军事指挥的重要性,特别是将国民党部队失败的原因全部归结于蒋介石的失败指挥上,这难道不就是一种历史虚无主义嘛。)。

  贯彻群众路线、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而今依然熠熠生辉。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本文地址:http://www.gzxgg.com/html/12635.html
2021关于《大决战》观后感范文》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