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公文驿站 > 公文范文 > 党员个人品读梁家河读后感合集

党员个人品读梁家河读后感合集

  我们一定都有过这样的瞬间,埋头苦读专业书籍寻找解决难题的答案,沉迷于某部小说一夜天明,翻开一本游记感叹大千世界的美妙,为故事主角的悲剧人生落泪,下一页也许破涕为笑,也许陷入沉思。在读书中明察秋毫,在读书中恍然大悟,在读书中融会贯通,也许这就是读书的魅力之一。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党员个人品读梁家河读后感合集”,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党员个人品读梁家河读后感合集【一】

  近日,细读了《梁家河》一书,感受颇多。该书记录了习总书记七年知青的艰苦生活和成长经历,展现了青年时期总书记坚定的理想信念和为民造福的初心,也给我们基层的党员干部在思想和人格上树立了榜样。

  我们党通过97年的奋斗,中国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面对十九大确定的“三步走”到“两步走”战略,新的征程,路险且艰,我们任重道远。

  书中习总书记说,脚踏在大地上,置身于人民群众中,会使人感到非常踏实,很有力量。做为一名乡镇干部,要在新时代伟大的工程中做出大贡献,就必须树立坚定的信心,植根群众,融入农村,把各项优惠政策落到实处,实干巧干,全面提升农村经济水平和农民生活条件,打赢脱贫攻坚战,为乡村振兴战略落地开花奠定坚实的基础。

  坚定党性信仰,夯实执政基础。党员干部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都需要不断升华,坚定党性信仰对其至关重要。有了坚定的信念,武装了思想,才能在真理路上披荆斩棘,直抵彼岸。习总书记在梁家河自学求知提升了自身境界,在担任村支书期间率领群众改变了面貌,完成自我升华,践行了党性信仰。我们也要在不断提升自我的基础上,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人和力量。一要坚持以制度管人管事,不断加强作风建设,让“思想奠基·党性塑造”发挥实效,使镇村干部主动作为。二要借村“两委”换届机遇,选出一支“人品好、素质高、能力强,爱农村、爱农民、懂农业”的农村带头人,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为“能人”提供一个平台,为乡村振兴夯实人力资源。

  强化责任担当,打赢脱贫攻坚。在习总书记的七年知青生活中,他把自己看成是黄土地的一部分,与群众融在一起,铡草、挑粪、放羊、修地,一桩桩、一件件都是改变贫困山区、传播知识文化的责任驱使着他,在离开梁家河时他说,我有一种想法,如果将来我有机会从政,我要做一些为老百姓办实事的工作。在全民奔小康的今天,做实事改善贫困地区群众生活是当头大事。一要在产业培育上用足心思,紧紧抓住产业增收这个牛鼻子。围绕全县“两长两短+N个特色产业”,因地制宜,加大规模打造特色农业品牌。二要加大技术培训和政策宣讲力度,让群众不断加深对各项政策的理解,对现代农业技术的掌握,培育出一批新的农民队伍,示范带领脱贫致富,提升群众自主脱贫意识。

  开拓发展思路,壮大集体经济。大力推进“支部+集体经济合作社+龙头企业+群众”模式,打造产业示范基地,以集体经济成功效应,推动各村特色集体经济产业落地生根,真正让群众在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的“三变”改革中得到实惠。同时,通过集体经济的壮大,全面提升村容村貌、改善民风民情,为创建和谐社会打牢经济基础。

  习总书记的梁家河精神所传播的农村生活是鲜活灵动的,是感人肺腑,更是引人深思的。七年的知青生活体现的矢志不渝的理想信念、爱国为民的家国情怀、勤奋好学的进取精神、求真务实的良好作风、吃苦耐劳的优秀品质更值得我们每一位党员领导干部不断学习实践。

党员个人品读梁家河读后感合集【二】

  第一次接触到“梁家河”,是在公司微信公众号上听了转载的12集广播纪实文学《梁家河》。梁家河的故事及其所承载的“梁家河”精神,吸引着我去聆听、深思和探究。七年的知青生活、七年的人生磨砺,习近平从15岁懵懂知青逐渐成长为一名优秀的大队党支部书记,其间的艰辛可见一斑。感动和激励我的是年轻时期的习近平非但没有向命运屈服,反而养成和锤炼了对理想的执着追求以及吃苦耐劳的作风、踏实的工作态度、坚忍不拔的意志、敢于担当的气魄、言行如一的优秀品质。

  人的一生漫长而又短暂,跌宕起伏,选择屈服还是选择奋进,关键是树立良好的人生观、价值观,正确认识自己,给自己一个明确的方向。同时也要付诸行动,要做行动的巨人,要有“学海无涯苦做舟”的决心,只有这样才有毅力和信心去面对挑战,不断提升和实现自身的价值和意义。1969年习近平响应知青上山下乡的号召,远离北京,同时受其父亲冤案的牵连,被贴上了“黑帮子女”的标签。即便如此,还是不忘随身带了存满书籍的大箱子,繁重的工作之余,他把精力更多的放在了学习新知识上。工作中,他扎根群众,处处为村民着想、谋福利,做了很多包括打井、修坝造田、兴建沼气池等实事、好事,赢得了村民们的信任和拥护。

  岁月不居。我加入中远海运化工已有三年多,回想起刚进入公司时的场景,历历在目。中远海运化工作为专业的化工仓储运输企业,秉持着“本质安全、安全发展”的理念,在我加入公司的那刻起,我就深深的感受到不同于在外企工作的一种感觉、一种信念。作为公司安技部的消防安全专员,立足于自身岗位的职责和公司的需要,认真尽职履责,扎根于一线员工,扎根于作业现场消防安全。安全工作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只有不断提升自己,才能更好的做好安全工作。这两年通过自学,相继通过了消防安全高级管理员、注册安全工程师的考核;今年我也正在学习注册消防工程师的课程,通过学习不但开拓了知识面,提升了业务能力,也更加有自信,更加有担当,未来也必定能为中远海运化工的持续发展发挥自己积极的作用。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梁家河”精神一脉相承,注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代需要“梁家河”精神。我将继续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立足本职工作,踏踏实实做人,认认真真做事,坚决拥护党的领导,坚定“听党话、跟党走”的理想信念,用实际行动积极践行新时代“梁家河”精神。

党员个人品读梁家河读后感合集【三】

  正值暑期,我和上小学的女儿一起读了《梁家河》一书。封面上那段话深深地吸引了我们,“不要小看梁家河,这是大有学问的地方”,女儿和我说:“妈妈,我们一起看看啥是说的梁家河的大学问”。

  一幕一景,展现了总书记在1969年至1975年在陕西延川县文安驿公社梁家河村插队期间,习近平在与群众一块过、一块苦、一块干的工作历程中,实现了从迷惘、彷徨到充满自信的转变,孕育了他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全书平铺直叙,真实、生动的讲述了一个平凡青年七年知青岁月里不平凡的涅槃重生。看完之后,很受鼓舞。

  读这本书,感受最深的就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回忆当年知青岁月时说过的一句话:“上山下乡到陕北,远在千里之外,举目无亲,靠的就是团结,与群众打成一片。不要小看梁家河,这是个大有学问的地方。”总书记所说的这个大学问,在这本书中就表现为——党的群众路线。

  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点创造性地运用到党的全部工作中形成的根本工作路线,是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的方法论,是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的一个基本方面,是党的根本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简而言之,党的群众路线就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习近平总书记七年知青岁月的实践表明,面对艰难困苦和繁重任务,必须深入群众、学习知识、肯于钻研、掌握规律、注意方法,不断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这是战胜困难、创造业绩的关键和保障。

  作为一名党员,深入一线群众当中是党赋予我的责任,也是公司对我提出的要求。公司倡导“联络员”制度,开展走访公寓、打饭盛汤活动,目的在于让我们能够近距离地接触一线工友,倾听他们的心声、尽自己的力量为他们排忧解难,这是公司积极贯彻党的群众路线的重要方法。一直以来,公司始终注重“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创造性地开展“6+1”S管理,使服务意识深入人心,赢得了全体员工的广泛认同和大力支持,公司的工作水平不断提升。

  古人有云:“动人以言者,其感不深;动人以行者,其应必速”。《梁家河》让我们看到了榜样的力量,学习领悟《梁家河》,就是要我们把群众观的改造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多一些扪心自问,多一些自查自省;在服务群众的实践活动中去磨练意志,提升境界,做一个思想干净、作风正派、诚实守信的人。女儿说,她也一定会好好学习,多学本领,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党员个人品读梁家河读后感合集【四】

  40年的风雨沧桑,曾经和大家一起在梁家河战天斗地的知识青年,如今已成为带领全国人民同心共圆中国梦的总书记。然而在梁家河的老乡们眼里,身为党和国家最高领导人的习近平没有丝毫官架子,时时处处将自己与广大普通百姓融为一体,仍然还是那个“能吃苦、干实事、好读书的好后生”。

  这样一句朴实无华的评价,反映了梁家河人民乃至全国各族人民对习近平总书记的无限爱戴,也折射出习总书记从一名知识青年成长为国家最高领袖始终扎根于内心的为民情怀。这样一句平淡无奇的语言,朴实中闪耀着光华,平常中透射着真理。

  作为新时代的年轻人,我们也应该树立这样的信条,把“能吃苦、干实事、好读书”作为自己的人生追求。wWw.GZXGg.CoM转载请注明

  首先,要“能吃苦”。

  能吃苦是一种精神状态,是面对困难敢于拼搏的勇气,是不惧失败、百折不挠的意志,是鞠躬尽瘁、无私奉献的情怀。

  习近平说过,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全党必须准备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

  作为我们青年一代,要自觉向革命先辈们学习,牢固树立敢吃苦、能吃苦的思想意识,紧紧把握时代的脉搏,主动到最需要、最艰苦的地方去学习、锻炼自己。

  其次是“干实事”。

  干实事是一种价值追求,是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是为民奉献政绩观念。

  年轻的习近平在梁家河便是敢干事、会干事的典范,淤地坝、沼气池、铁业社、甜水井……这一件件惠民工程,留给梁家河的不仅仅是物质财富,更是一种精神指引。正是这些经历,奠定了习近平为民做事的信念与担当。“干部干部,干是当头的”,既是习近平对于干实事的生动诠释,也是对我们干部群体最基本的要求。

  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我们必须要进一步保持和发扬求真务实作风,树立正确的事业观和政绩观,把为人民服务作为自己的不懈追求,为了全国人民早日过上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撸起袖子加油干。

  第三是“好读书”。

  好读书是一种崇高境界,是积极向上的生活情趣,是不断超越的人生追求。

  习近平在梁家河给自己定了一个座右铭,告诫自己先从修身开始。不管是上山放羊,还是锄地休息,他都手不释卷,求知若渴,利用7年的时间打下了牢固的知识基础。习近平用亲身经历激励青年一代,条件好了,大家更要把学习、把自身的本领搞好。

  走进新时代,“好读书”的方式更多,内容更丰富。我们要紧紧把握其核心,就是不断学习、提升能力。也只有这样,才能与时俱进,练就为民服务的本领,才能在短暂的一生中为群众干些实事,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党员个人品读梁家河读后感合集【五】

  《梁家河》一书真实再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在梁家河插队时的工作生活,生动讲述了总书记脚踏实地、艰苦奋斗的成长历程,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鲜活教材。通过认真的阅读学习,我深受教育和感染。

  作为一名公司中层管理干部,要带头学、深入学、扎实学,从总书记的梁家河岁月中,感受他的成长奋斗历程,学习他在艰苦环境中磨炼的意志品格,做到学思践悟、慎思笃行,学以致用,更加自觉地锻炼党性、提升素质,完善自己。

  树立远大的理想目标,当时的梁家河,生产生活落后,村民吃不饱穿不暖,辛勤劳动一年还要靠讨饭接济才能为生。面对这样贫瘠的黄土地,受苦受难的人民,总书记立下了为祖国,为人民奉献自己的信念。这信念激励着他读书修身充实自我的斗志,坚定着他劳动造福村民的决心。总书记的奋斗故事告诉我们,要始终坚定理想信念,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坚守初心绝不动摇。

  什么是梁家河精神?就是习近平同志和其他青年在梁家河生产劳动所形成的生活态度、劳动观念、个人品质的凝练以及以习近平同志为代表的那一代青年在中国农村实现人生观转变,为改变农村贫困面貌而奋发努力的所有行动的总结,是人民情怀、党性信仰、知识品格、吃苦奉献、责任担当,自强不息。梁家河精神是在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形成的,围绕梁家河精神所传播的故事也是感人至深的。

  通过学习,我深受感动和教育,更加坚定了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忠实践行者的决心。从而更好地在今后的学习、工作中坚定信念,提高党性意识,从小事做起,做一名合格党员。作为公司中层管理人员,应锻造勤奋好学的进取之心,砥砺吃苦耐劳的优秀品质,培养勇扛在肩的担当精神,发挥出一名中层管理干部的带头作用。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领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撸起袖子加油干!

党员个人品读梁家河读后感合集【六】

  七年难忘的知青岁月,四十载不变的故土情怀”魂牵梦绕,心系百姓;40多年前年仅15岁的习近平同志为响应毛主席提出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号召插队到陕北延川县梁家河,开始了他七年的知青岁月;在这里他克服了“思想关、生活关、饮食关、劳动关、跳蚤关”磨砺了他吃苦耐劳、艰苦奋斗的坚韧意志,塑造了他敢为人先、实干担当的优秀品质;品读梁家河故事,传承梁家河精神,做新时代技术工作人员。

  艰苦恶劣的环境是我们成长的垫脚石。当年,习近平插队到梁家河,条件非常艰苦,经常吃不饱、穿不暖;梁家河的知青旧居刘金莲女士回忆说到“他来这七年是受苦来了、受罪来了”但是习近平同志他克“五关”带领村民打坝淤地、发展沼气、修筑梯田、植树造林,克服了重重困难,办成了一件件实事。正是这种恶劣的环境让一位城市青年蜕变成了一位吃苦耐劳、艰苦奋斗、实干担当的农村好干部,结合自身,箱厂的生活固然枯燥、单调、乏味,作为一名新时代技术工作人员要以此为平台,立足本职岗位、干好本职工作在平凡的岗位上干出不平凡的业绩。

  心中有信仰,人生才有方向。在《我是黄土地的儿子》中习近平说到“15岁来到梁家河时我迷茫、彷徨,22岁离开时我坚定目标、充满自信”习近平同志以党的崇高信仰和“为人民办实事”的执着追求,与梁家河村民心心相印、同甘共苦,带领梁家河村民搏击贫困、艰苦创业,读后感.时刻不忘“什么叫群众”赢得了群众的信赖与拥护。作为一名技术工作人员,要时刻想着生产车间的工人,以自身的能力为工人减轻劳动强度,时刻不忘工人提出的任何问题与意见,贴近生产、贴近工人。

  实事求是是真理,实干担当是品质。习近平同志讲到“陕北七年,最大的收获之一是让我懂得了什么叫实际,什么叫实事求是,什么叫群众”习近平同志从梁家河的实际出发,带领干部群众打井抗旱、打坝淤地、修建公路,以实干作风和担当精神使梁家河发生了实实在在的变化;“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作为一名工厂技术人员,要以扎实务实的实干作风,干好本职工作,完成好各项任务。

党员个人品读梁家河读后感合集【七】

  40年的风雨沧桑,曾经和大家一起在梁家河战天斗地的知识青年,如今已成为带领全国人民同心共圆中国梦的总书记。然而在梁家河的老乡们眼里,身为党和国家最高领导人的习近平没有丝毫官架子,时时处处将自己与广大普通百姓融为一体,仍然还是那个“能吃苦、干实事、好读书的好后生”。

  这样一句朴实无华的评价,反映了梁家河人民乃至全国各族人民对习近平总书记的无限爱戴,也折射出习总书记从一名知识青年成长为国家最高领袖始终扎根于内心的为民情怀。这样一句平淡无奇的语言,朴实中闪耀着光华,平常中透射着真理。

  作为新时代的年轻人,我们也应该树立这样的信条,把“能吃苦、干实事、好读书”作为自己的人生追求。

  首先,要“能吃苦”。

  能吃苦是一种精神状态,是面对困难敢于拼搏的勇气,是不惧失败、百折不挠的意志,是鞠躬尽瘁、无私奉献的情怀。

  习近平说过,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全党必须准备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

  作为我们青年一代,要自觉向革命先辈们学习,牢固树立敢吃苦、能吃苦的思想意识,紧紧把握时代的脉搏,主动到最需要、最艰苦的地方去学习、锻炼自己。

  其次是“干实事”。

  干实事是一种价值追求,是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是为民奉献政绩观念。

  年轻的习近平在梁家河便是敢干事、会干事的典范,淤地坝、沼气池、铁业社、甜水井……这一件件惠民工程,留给梁家河的不仅仅是物质财富,更是一种精神指引。正是这些经历,奠定了习近平为民做事的信念与担当。“干部干部,干是当头的”,既是习近平对于干实事的生动诠释,也是对我们干部群体最基本的要求。

  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我们必须要进一步保持和发扬求真务实作风,树立正确的事业观和政绩观,把为人民服务作为自己的不懈追求,为了全国人民早日过上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撸起袖子加油干。

  第三是“好读书”。

  好读书是一种崇高境界,是积极向上的生活情趣,是不断超越的人生追求。

  习近平在梁家河给自己定了一个座右铭,告诫自己先从修身开始。不管是上山放羊,还是锄地休息,他都手不释卷,求知若渴,利用7年的时间打下了牢固的知识基础。习近平用亲身经历激励青年一代,条件好了,大家更要把学习、把自身的本领搞好。

  走进新时代,“好读书”的方式更多,内容更丰富。我们要紧紧把握其核心,就是不断学习、提升能力。也只有这样,才能与时俱进,练就为民服务的本领,才能在短暂的一生中为群众干些实事,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党员个人品读梁家河读后感合集【八】

  一口气读完《梁家河》,轻轻的合上书页,青年习近平在梁家河“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的历练深深地震撼了我。联想起刚刚结束的18个月驻村经历,既为自己追随人民领袖的足迹而感到自豪,又为自己的无所作为深感惭愧。有无数的感慨欲喷薄而出,俱化为扉页上的一句话

  “不要小看梁家河,这是有大学问的地方。”

  梁家河学问之大在于他根植于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发源于习仲勋红色革命传统严格的家教。习近平在前往梁家河时,随身携带着两大箱书,是村民们可以眼见的,而带来的融于血液中红色革命传统是村民们不可眼见的。

  在七年知青岁月中,青年习近平在昏暗的油灯下,如饥似渴的学习,在艰苦繁重的劳作中历练,一面在书中汲取着精神思想上的营养,一面进行着他的农民化实践。

  在生活中“从不抱怨、不诉苦、很坚强,见识多广,性格随和,说话不偏激也不保守,为人很实在。”理论上的认知,指导着习近平在知青岁月中开拓创新、快速成长,立下为人民服务、实现共产主义的宏伟志向,继而在持续的实践中又进一步将理论认知愈来愈趋于完美,与梁家河的工作生活融为一体,密不可分。

  这种理论认知,实践于一村,便为全村人民服务,可使一村欣欣向荣;实践于一县,便为全县人民服务,使一县飞速发展;实践于一国,便与全国人民血脉相连,全心全意服务于人民,最终带领全国人民走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结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丰硕成果,并为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有力的智慧支持。

  梁家河学问之大在于是一肩挑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一伟大事业。这一伟大事业不是一句口号,也不是一种空想,是要通过坚韧不拔的真抓实干来达成并必然可以达成。

  青年习近平在梁家河的七年,从一个北京娃蜕变为一个村里娃,过了“跳蚤关、饮食关、生活关、劳动关、思想关”。向群众学习,但又不仅仅向群众学习,以开阔的视野、无畏的胆识、有力的担当带领群众在梁家河建沼气池、铁业社、缝纫社、淤坝造田,成为人民群众信任的大队支书,成为全县优秀的基层干部。

  他为何总能事事走在前头,敢于排除万难,大胆做事,是因为青年习近平坚信只要是真心诚意为人民群众办好事,就不担心上级不支持,只要是建立在科学调查研究基础上做事情,就不担心会失败。

  青年习近平的 “多动脑筋”“一碗水端平”“做行动的巨人”等准则影响培养出随娃、铁锁、黑子等一众能干的基层领导,为梁家河后续发展生态农业、旅游产业等打下坚实的人才基础,带来了如今梁家河的富裕安康。

  梁家河学问之大在于始终源于实践又高于实践,青年习近平以“一物不知,深以为耻”,他“求知若渴”,扎根人民、团结群众。既虚心做人民群众的学生,又担当起人民群众的领头人。事为群众所谋、心为群众所想、行为群众所达,在梁家河经历七年岁月的积淀,他从马列名著中汲取营养,从人民群众中获得智慧,从创新实干中锻炼出火候,从黄土高原的根脉里孕育出梁家河的“大”学问。

  这个学问虽冠以梁家河之名,却不独为梁家河所用,在中国大地上普遍开花结果,乃至于向全人类提供智慧支持。

  这个大学问上以承接中华五千年的传统文化精华,下以开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此学问五千年来从未断绝,绵延含藏于中华人民的血脉之中,由青年习近平在梁家河以马列主义启出,于青萍之末,扶摇直上云海。

  在此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时刻,作为一名宣传思想战线的干部,我要认真学习梁家河的大学问,深入汲取梁家河的思想内涵和精神实质,以“爱国”“励志”“求真”“力行”精神,将自己的理想与人生和祖国的前途与命运紧紧的联系在一起,忠于祖国,忠于人民,求真学问,练真本领,成为知行合一的实干者。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本文地址:http://www.gzxgg.com/html/145243.html
党员个人品读梁家河读后感合集》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