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公文驿站 > 公文范文 > 精编有关学习脱贫攻坚精神心得参考范文

精编有关学习脱贫攻坚精神心得参考范文

  同学和老师一起上课这种形式非常的新颖,而且通过分享的形式,让我们了解到很多人默默无闻的在基层奉献的感人故事,特别是听了第一书记在我家乡的扶贫故事,结合我的亲身经历真的是深有感触,作为新一代的青年,作为一名医学生,建设家乡的责任义不容辞。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精编有关学习脱贫攻坚精神心得参考范文”,以供大家参考借鉴!

精编有关学习脱贫攻坚精神心得参考范文【一】

  古人尚且讲:意莫高于爱民、行莫厚于乐民,我们共产党人看到群众生活如此困苦,更应感到寝不安席、食不甘味,这是习近平总书记担任福建省委副书记,主持召开连家船民上岸定居现场会时有感而发的一席肺腑之言。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扶贫工作,要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要把扶贫工作,作为一场攻坚战来开展,每一名党员干部都要身先力行深入贫困区,走进贫困户,切实的帮助群众解决身边困难,共商脱贫脱困致富路。扶贫攻坚是一块难啃的硬骨头,需要广大党员干部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用脚踏实地的行动,把为民谋福的恒心放在心上,把涉及扶贫的一项项惠民政策落实好,把贫困群众遇到的一个个实际问题解决好。

  扶贫攻坚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贫困群众的小康梦也不会一蹴而就,这就要求我们把扶贫攻坚的意识根植于脑,就像习总书记所说的那样:我们对脱贫攻坚要有一种责任感、紧迫感,要带着感情做这项工作,要真正做到内心向往贫困群众住上新房,穿上新衣,向往贫困群众发家致富,奔上小康,让扶贫攻坚成为党员干部的心中事,心中石。习总书记强调抓扶贫切忌喊大口号,也不要定那些好高骛远的目标,要一件事一件事做好。扶贫攻坚,更需要我们党员干部多一些担当,多一些办法,多一些接地气的思路,用换位思考的方法,来解决群众遇到的实际困难。

精编有关学习脱贫攻坚精神心得参考范文【二】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脱贫攻坚越到最后越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今年是脱贫攻坚收官之年,曙光在前、重任在肩,组织部门作为党的重要职能部门,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涵养“四种情怀”,在决战脱贫攻坚中谱写新篇章。

  要涵养“斗士”情怀,筑牢“桥头堡”。立下愚公志,搬走贫困山。帮钱帮物,不如用心用情帮助建个好支部。组织部门抓党建促脱贫攻坚,应注重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持续增强组织功能和组织力量,建强筑牢党在贫困村的战斗堡垒。果断按下增收脱贫“加速键”,不松劲、不畏险、不懈怠,真做真为、善作善成。拿出“不破楼兰终不还”的斗志,瞄准最突出的短板、最明显的弱项、最棘手的难题,完善并强化帮扶举措,集中火力、尽锐出战,推动打赢脱贫攻坚的硬仗。

  要涵养“工匠”情怀,下足“绣花功”。行百里者半九十,脱贫攻坚是靠干出来的,不是轻轻松松一冲锋就能解决的。扶贫贵在精准,关键在于精准施策、精准到户、精准帮扶。针对脱贫攻坚中遇到的堵点、难点和节点问题,要下足“绣花功”,扎实帮助贫困群众树信心、立斗志、摘穷帽。引导带动贫困群众发展特色农业,积极参加就业,实现由“输血”到“造血”的质的飞跃。在吃透上情与摸准下情上做文章,绵绵用力、久久为功,着力解决贫困群众最关心、最现实、最迫切的利益问题。

  要涵养“医生”情怀,提振“精气神”。近年来,虽然脱贫攻坚连续捷报频传、战果辉煌,但目前全国还有52个贫困县未摘帽、2707个贫困村未出列、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未全部脱贫。面对最后的贫中之贫、困中之困,要涵养“医生”情怀,把剩余的老大难问题逐一“过筛子”。运用好望闻问切,科学把脉问诊,找出致贫的症结所在,逐户开出针对性的“药方”,对症下药、靶向攻克。同时做好分类指导,对缺乏创业路子、发展资金不足、因病因残致贫等情况,实行“一户一策”,销号“清零”。

  要涵养“伯乐”情怀,激发“动力源”。脱贫攻坚既是磨砺干部的“大熔炉”,亦是考察干部的“试金石”。作为干部之家的组织部门要涵养“伯乐”情怀,扩大选人用人视野,以精准扶贫能力选人才,以脱贫攻坚成绩论英雄。主动出击,在脱贫一线赛马识马,把脱贫攻坚作为考察干部的“大平台”、识别干部的“三棱镜”、选拔干部的“主渠道”。树立重担当实干的选人用人导向,把准“刻度尺”,及时将表现突出的扶贫干部用起来,激励他们精神饱满地去攻坚克难,坚决啃掉剩下的“硬骨头”。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决胜脱贫攻坚战,需要抢抓时间、不负韶华;团结奋进、一鼓作气,攻克最后的贫困堡垒,满怀豪情向党、向人民、向历史交出一份合格的答卷。

精编有关学习脱贫攻坚精神心得参考范文【三】

  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市委在“七一”前夕结合“四下基层、四解四促”活动,带头到挂钩联系村开展“下基层,过党日”活动,以普通党员身份参加挂钩联系村组织生活会,与农村党员干部一起重温入党誓词,为基层党员干部上党课,并围绕“弘扬优良传统、推动脱贫攻坚”这一主题,与广大党员群众共谋富民之路、共商发展之策,引导基层党员以学促做,知行合一,推动基层学习教育学有所循、做能见效。今日起本报摘登市委在“下基层,过党日”活动中的党课讲稿,供各地各单位学习借鉴。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95周年。按照中央、省委和市委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部署,在“七一”前夕市委同志带头开展“下基层、过党日”主题活动,给基层党员干部讲党课,一起谋划发展思路,一起接受党性教育。基层党员干部是打好脱贫攻坚战的骨干力量和领头雁,要牢记职责使命、改进工作作风、提高能力素质,依靠群众、发动群众、服务群众,全力以赴把党的扶贫政策落到实处,矢志不渝地带领群众脱贫致富。

  第一、要做发展带头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是一个标志性指标。”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持续艰苦创业、攻坚克难、奋勇拼搏。特别是基层党员干部要当好农村发展的带头人和脱贫致富的领路人。首先要理清发展思路,在“种养加”上多动脑筋,多想办法,挖掘潜力,增加农产品的附加值。其次要找准脱贫路子,做到因村、因户、因人施策,严格落实挂钩帮扶制度,镇村干部要包村、包户、包人。针对不同群体要有不同措施,比如针对有劳动力的贫困户,可以引导他们到企业工作;针对因病返贫的贫困户,要想办法帮助他们解决医药费的问题;针对因学致贫的贫困户,要想办法帮助他们解决孩子上学问题。还要创新脱贫办法,引导贫困户克服“等靠要”的落后思想,克服等待上面“抱”着自己走的错误观念。特别是要进一步鼓励引导大学生回乡创业,把他们培养成农村生产资料的保护者、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者、农业新品种新科技的推广者、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传播者和农村基层组织的骨干力量。

  第二,要做新风示范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扶贫开发既要富口袋,也要富脑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更重要的是“全面”,不仅是经济、物质上的小康,更是思想文化素质上的小康。一句话,就是人的全面发展。要加强道德修养。发扬社会主义道德新风尚、提倡共产主义道德,是《党章》规定的党员义务。广大党员要时常对照党章党规,认真贯彻执行《准则》《条例》,带头践行社会主义道德,自觉遵守社会公德,永葆先进性和纯洁性。要培育良好社会风尚。带头践行“三严三实”要求,老实做人、老实干事,还要根据不同人群的特点,通过多种形式,带动引导群众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要弘扬优秀文化传统,传承好闽东丰富的廉政文化、畲族文化和红土地文化,从中汲取精神滋养,进一步夯实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厚根基,从而赢得民众的广泛认同,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第三,要做和谐引领人。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是党密切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要注重提升化解社会矛盾和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促进村与村、户与户、人与人之间和睦相处,切实为推进扶贫开发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党员干部要带头遵法学法守法用法,严格按法定权限、法定程序办事,尤其是在扶贫开发资金的使用上,必须做到于法有据、程序正当,公平、公开、公正。要带头参与普法工作,引导群众增强法治观念,树立法律权威。要化解矛盾纠纷,引导群众通过合法有效的途径反映诉求,确保各类矛盾纠纷都能及时有效化解,解决在萌芽状态,切实维护农村安定稳定。要下定决心把村级党组织建设好,帮助基层组织增加集体财力,提高村干部待遇,鼓励年轻人回乡创业、参与村级事务管理,激发基层党组织的生机活力,发挥好战斗堡垒作用。

  第四,要做群众贴心人。要牢记的嘱托,始终把心贴心人民,关心、救济每一个需要关心济助的人。要增强公仆意识,牢记“人民政府”前面有“人民”二字,当好人民的公仆。要增强责任意识、为民意识,同群众干在一起、苦在一起、累在一起,以实际行动赢得群众的信任和支持。要做好群众工作。作为基层党员干部,密切联系人民群众是一项基本功。要克服“懒、散、怕”的思想倾向,主动拉近同群众的距离、增进同群众的感情,为群众做主、替群众分忧、为群众办事,时刻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挂在心上,竭尽全力解决群众困难。要办好为民实事。对群众的反映和诉求,一定要多听、多想、多努力去多做实事。有一些的确做不了的,也要千方百计跟老百姓说清楚,群众也会理解。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得到群众的认可和拥护。

精编有关学习脱贫攻坚精神心得参考范文【四】

  决战决胜脱贫攻坚,这同样也是一场大考,也是一张必须完成的答卷,这张答卷必须满分,没有任何折扣可打,没有任何回旋余地。

  到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的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是党中央向全国人民作出的郑重承诺,必须如期实现,没有任何退路和弹性。

  所以,这堂级别的“网课”要求我们必须抓紧再落实,压茬再推动,各负其责,直奔现场,把现场当考场,直奔乡村、直奔社区、直奔困难群众院里屋里、田间地头,拿出真招,付出真情,使出浑身解数干!干出党员干部的好样子,干出新时代中国的好样子!

  什么是干部?干部不是身份,是责任,干部就是解决问题的人。什么是党员?党员不是光环,党员是担当,党员就是走在前面的人。党员干部,就要用实干换来贫困群众的笑脸,带领困难群众一起干出自己的幸福生活,用全身心投入的现场感换来千家万户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大考中,越到交卷时刻,越要保持定力,保持决断力,保持果敢的行动力,这是一场硬仗,越到最后越要紧绷这根弦,不能停顿、不能大意、不能放松。今年满打满算还有不到10个月,既要统筹疫情防控,又要统筹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既要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也要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千斤重担挑在肩,风雨无阻向前冲。

  赢得这场大考,困难群众在盼着,海内外人们在看着。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卷子答到现在,每一道题都是难啃的“硬骨头”,但越是艰险越向前,惟有精准答好每一道题,抓紧抓实抓细,才能让每一户困难群众都满意。

  “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把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答卷写在中国广袤的大地上,在这场历史性考试中经受考验,努力向历史、向人民交出新的更加优异的答卷,是这一代党员干部的历史使命,也是无上的光荣。

  我们要用意气风发的干劲,不获全胜绝不轻言成功的拼劲,夺取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坚决完成这项对中华民族、对人类都具有重大意义的伟业,向世界看着这场大考的人们亮出中国之治的鲜明答案:中国人民一定能,中国一定行!

精编有关学习脱贫攻坚精神心得参考范文【五】

  “长风过隘口,奋斗正当时。”习近平总书记曾在多个场合强调“奋斗精神”的深刻内涵,指出“幸福是奋斗出来的”“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奋斗本身就是一种幸福”。对于中国这样一个有着14亿人口的大国来说,好日子等不来、要不来,而是靠奋斗得来。党员干部要有不懈奋斗、甘于奉献的责任担当,锤炼“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坚韧品质,涵养不怕吃亏、不图名利的优良品德。要发扬“钉钉子”精神,俯下身、静下心,真抓实干。要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奋斗姿态,拉满弓、铆足劲,当先锋、当主力,在朝着理想和目标的不懈奋斗中书写担当答卷。

  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真正的英雄,坚持“人民至上”是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根本遵循,各级各地要积极担当、勇于作为,用敬业精神、担当精神、首创精神、奉献精神把握好新发展理念的“根”和“魂”,解决好人民群众的忧心事、烦心事和揪心事,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筑牢新发展理念的“根”和“魂”要有“恪尽职守,夙夜在公”的敬业精神。“凡百事之成也,必在敬之;其败也,必在慢之。”敬业精神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劳动者应有的工作态度和职业素养。以“一人脏换来万人净”的时传祥、几十年深藏“功与名”的无言英雄张富清、身患渐冻症却奋战在抗疫一线的张定宇……他们每个人都在自己的岗位上用实际行动诠释着敬业精神的真正内涵。站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起点上,党员干部要全心全意为人民群众服务,就必须要拿出恪尽职守、夙夜在公的敬业精神,从小处着眼,从小事入手,一丝不苟地把每件事情做细做实,真正将敬业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筑牢新发展理念的“根”和“魂”要有“苟利社稷,不顾其身”的担当精神。“致力非凡之事业,定有非凡之精神、非凡之担当。”敢于担当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优良传统和精神特质,是党领导人民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的重要法宝。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广大党员干部奋战在抗疫一线,用生命守护生命,用行动践行共产党员“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的誓言。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疫情防控、经济发展……每项工作的背后都关乎着亿万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党员干部要坚定人民立场,时刻把人民群众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主动投身到为民服务的斗争实践中,抵御风险、克服阻力、应对挑战、解决矛盾,以苟利社稷、不顾其身的担当精神书写出无愧于初心和使命的为民篇章。

  筑牢新发展理念的“根”和“魂”要有“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是融在中国共产党人血液里的精神气质,是共产党人干事创业、改革创新的成功密码。从站起来到强起来、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从生产落后到科技发展,中华民族每一次发展和进步都离不开共产党人敢闯敢试、勇往直前的首创精神。当前国内外环境深刻变化带来的一系列新机遇新挑战,人民对生产生活水平的要求发生了重大变化,党员干部要通过锐意进取、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推动全面深化改革、促进社会公平,增进民生福祉,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筑牢新发展理念的“根”和“魂”要有“牺牲小我,成就大我”的奉献精神。“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无私奉献是共产党人一贯秉持的优良政治品质,是共产党员的不懈追求。带领群众拔穷根的好干部焦裕禄,投身基层、为民服务的第一书记黄文秀,心系群众、忘我工作的“樵夫”书记廖俊波……许许多多的党员干部在为人民的幸福默默付出、无私奉献,在用生命和热血谱写一曲曲新时代的奉献之歌。奉献没有完成时,只有进行时。面对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党员干部要时刻把时代要求、人民诉求和自己的奋斗实践结合起来,听民声、护民利、解民忧,自觉主动解决地区差距、城乡差距、收入差距等问题,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执着奉献中谱写为民服务的时代华章。

精编有关学习脱贫攻坚精神心得参考范文【六】

  5月21日,2020全国两会正式开启。5月22日,政府工作报告明确今年重点工作,其中对脱贫攻坚目标任务作出要求,要“加大剩余贫困县和贫困村攻坚力度”。接续推进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探索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合之道”,才能全力让脱贫群众迈向富裕。

  全面小康,一个都不能少。我国农村贫困人口减少1109万,贫困发生率降至0.6%,脱贫攻坚战取得的决定性成就让全国人民增强定力、提振士气。今年还剩7个多月,200多天,如期实现脱贫攻坚目标任务还有很多“硬骨头”要啃,探索党建引领与脱贫政策、基础设施与脱贫成果、致富本领与脱贫红利“合之道”,关键在治理之“根”、改革之“源”、民生之“本”,一丝一毫不能放松、一分一秒不能停顿、一户一人不能掉队。

  探索党建引领与脱贫政策之“合”,筑牢乡村治理之“根”。实现乡村振兴,关键在党。坚持党管农村工作,在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下,聚全国之力、汇各方之智,建立健全脱贫攻坚各项体制机制,在劳务协作上帮、在消费扶贫上帮,夯实农业生产基础。近日,毛南族把“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一以贯之落到实处实现整族脱贫,4000多个特色产业覆盖达100%。在保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情况下,抓党建促脱贫、抓重点补短板,统筹兼顾“已摘帽、边缘化、未摘帽”人员实时监测,推动治理体系和服务体系平稳转型,提高产业扶贫力度和带贫能力,有力推进乡村法治、德治、自治治理能力。同时强化党建引领常态化“督战”,压实责任稳固“大格局”,做好就业与产业扶贫力度融合、资源与资金帮扶力度整合“大文章”,层层推进、落地有声。

  探索基础设施与脱贫成果之“合”,激发深化改革之“源”。农业结构调整优化需要持续性、长效化改革,深化区域合作定点扶贫在取得决定性成就上发挥重要作用。针对产业基础薄弱、项目同质化同构化、就业不稳定等仍存在返贫致贫风险的人口,多措并举巩固成果至关重要。要深化城乡融合发展,加快补齐农村基础设施短板,牢固树立城乡普惠性发展理念,促进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均等化,做好村级公路、农田水利、交通运输等设施设备提档升级。要“定岗、定责、定标、定人”实施“最后一公里”专项治理,建立长短结合和标本兼治体制机制,稳住农业生产经济“基本盘”,驰而不息抓好贫困地区“双基”建设,集中资源、强化保障,为“底盘稳、成果牢”目标任务积累经验。

  探索致富本领与脱贫红利之“合”,夯实农民主体之“本”。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坚持农民主体地位是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基本要求,精准划分扶贫群体应保尽保,实现稳得住、有就业、逐步能致富,强化脱贫致富内生动力是关键,决不能“一兜了之”“一分了之”。对于欠发达和农村低收入人口发展地区,要在释放脱贫红利的基础上探索“富带弱、大帮小”协作机制,切实解决体量“大而不强”、品种“多而不优”共性个性问题,促进逐步实现共同富裕。同时要坚持因地制宜、循序渐进,在过渡期内强化基础农作、特色农基产业链循环带动,提升减贫带贫能力,壮大集体经济,推动持续作战、持续“造血”,创造社会综合效益,携手共赴“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精编有关学习脱贫攻坚精神心得参考范文【七】

  脱贫攻坚是“_”时期的首要任务、头等大事、第一民生工程。把学习贯彻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精神和省委大扶贫战略行动推进大会精神作为一项重要政治任务。始终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把贫困不除愧对历史、群众不富寝食难安、小康不达誓不罢休的决心作为前进方向;把易地扶贫搬迁作为脱贫攻坚的强力推动和重要抓手。大力发扬“钉钉子、扣扣子、担担子、抓落实”的精神,进一步结合实际,因地制宜,精准施策,科学统筹,决不让一个民族、一个地区、一个村庄在脱贫致富、全面建成小康的道路上掉队。

  打好脱贫攻坚战要把易地扶贫搬迁作为重要抓手。易地扶贫搬迁是帮助群众彻底摆脱贫困,走向全面小康生活的科学路径和有效方法。要深刻认识到易地扶贫搬迁是脱贫攻坚战中的攻坚战,必须拿出“敢叫日月换新天”的气概,鼓起“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劲头,举全乡之力攻坚克难,要进一步把易地扶贫搬迁的工作责任明确到人、落实到人、细化到人,层层签订责任书,明确作战图,列出时间表,立下军令状,切实做到尽心尽责、精细统筹、高位调度、务求实效。确保最为贫困地区的群众搬得出、搬得稳、搬得好,帮助搬迁人口逐步脱贫致富。打好脱贫攻坚战重在精准,贵在落实。要始终以精准化为标准和要求,切实强化机遇意识、发展意识、责任意识,以稍纵即逝的紧迫感、只争朝夕的使命感、义不容辞的责任感,苦干实干抓落实。尤其要积极抢抓一切有利机遇,为贫困群众顺利搬出自然基础条件较差、不适宜生活居住的地方提供保障;要科学规划指导易地扶贫搬迁的实施,决不让贫困代代相传,真正把福泽子孙的民生实事办好办实;要立足实际,深入系统研究整村搬迁、整村脱贫工作,以产业为支撑、项目为抓手,加快以道路、水利为核心的基础设施建设,强化农村综合环境整治,广泛动员各级干部全身心投入到脱贫攻坚、全面小康的伟大实践中,努力让更多群众摆脱贫困、奔向小康。

精编有关学习脱贫攻坚精神心得参考范文【八】

  打赢脱贫攻坚战,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也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重要标志。

  “十三五”时期将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要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必须彻底解决全国目前尚未脱贫的农村贫困人口的贫困问题,必须坚持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党员干部要发挥带头的作用,急人民之所急,想人民之所想,要沉得下心,负起责任,不断学习,实事求是,真抓实干,以百倍的精神投入到扶贫工作中,为贫困户发现致贫原因,找到脱贫之路,坚决带动贫困户实现“十三五”期间的脱贫目标。另一方面,要大力发动贫困群众脱贫主体作用,贫困群众终究要依靠自己的辛勤劳动来实现脱贫致富。要坚决改变贫困群众‘坐、等、要’的思想,带动支持贫困群众探索创新脱贫致富的路子。要让贫困群众的脱贫致富的心热起来,要发扬贫困群众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激发内生动力,用勤劳的双手改变自己的命运、改变家乡的面貌。

  要坚持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坚持扶贫与扶智相结合,不畏艰难,全力打赢脱贫攻坚战。

  一、打赢脱贫攻坚战事关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得民心者得天下。中国共产党执政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我们党只有始终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真正做到为人民造福,执政基础才能坚不可摧。只有全体人民过上了好日子,才能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打好脱贫攻坚战,是“十三五”期间的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必须坚持把扶贫脱贫作为我们党治国理政的一项重要工作。

  二、打赢脱贫攻坚事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贫困现象的存在,贫富差距的扩大,是影响社会和谐的最主要因素之一,脱贫攻坚能够有力地缓解区域差距和城乡差距扩大的趋势,为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为政治稳定、边疆巩固、民族团结、社会和谐发挥了重要作用。继续缓解农村贫困,促进贫困地区发展,控制收入差距进一步扩大趋势,解决收入和机会不平等问题,不仅关系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而且关系到全体人民对社会主义制度的信仰,对改革开放政策的支持。脱贫开发对社会和谐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三、打赢脱贫攻坚战事关国家长治久安。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扶贫开发事业大踏步发展,极大地改变了贫困地区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状态和精神面貌,对促进社会进步、民族团结和谐、国家长治久安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新的发展起点上,扶贫开发的标准在提高,更加注重发展型的民生改善。“十三五”时期,扶贫开发工作不仅要在改善贫困人口生产生活条件上着力,更要注重提升教育、医疗、文化等方面的公共服务水平,使他们跟上全面小康的步伐。只有让全体人民安居乐业,社会才能和谐稳定,国家才能长治久安。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本文地址:http://www.gzxgg.com/html/15077.html
精编有关学习脱贫攻坚精神心得参考范文》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