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公文驿站 > 公文写作 > 党员干部学习张贵斌心得体会

党员干部学习张贵斌心得体会

每一个党员都要以张贵斌同志为标杆,学先进、赶先进、争先进,切实把学习成效转化为改造主观世界、加强党性修养和做好本职工作,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党员干部学习张贵斌心得体会”,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党员干部学习张贵斌心得体会【一】

  张贵斌今年94岁,曾参加过辽沈战役中最为惨烈的塔山阻击战,战斗中冲锋在前,战斗7天6夜,将生死置之度外,后来他又跟随部队转战大半个中国。

  他曾荣立4次大功、4次小功,但他脱下军装后,却收起军功章,连自家儿女都不知道,直到今年,张贵斌老人的功绩才被公布,接下来让我们一起去认识这位深藏功名65年的老人。

  这张残破不全的喜报,纸面已经泛黄,虽然历经了70多年,上面的文字,仍然清晰地印证着一名战斗英雄浴火战场的事迹。

  退伍老兵 张贵斌:我在那时候一边打仗一边救伤员,七天六宿我背了20多个伤员。天上扔炸弹爱怎么扔怎么扔,根本不寻思,就一心想把这仗打胜利了比啥都强。

  塔山阻击战是辽沈战役最惨烈的一战,张贵斌和他的战友们用血肉之躯,死死将国民党救援锦州的部队挡在塔山。

  退伍老兵 张贵斌:胜利以后我那个连就剩,我是东北人 ,还有俩我记得是山东人,一个连120多人。

  因塔山阻击战的英勇表现,1948年初刚刚参军的张贵斌立一大功。之后他跟随部队打武汉、打长沙,直到南下攻打桂林时受重伤,才不得不离开部队。

  退伍老兵 张贵斌:腿那块肉被飞机炸弹给刮下去了,我用土面子就糊上了,我用(布条)把腿就缠上了,血就止住了,那时候也不觉得疼,该背伤员抢伤员,我还抢还背。

  转业时,组织上先后安排张贵斌到广州海关和汉口公安局工作,但他却把机会留给战友,1954年复员回到家乡,辽宁海城西柳镇小码头村。从此,张贵斌将四次大功、四次小功的立功证压在箱底。儿女、单位、邻居只知道他是一个打过仗的老兵。1962年,张贵斌来到海城农电局器材库担任负责人,那时海城很多农村还没有通电,他干好本职工作的同时,还总在人手不够的时候,跟着工人们去给村里架线。

  退伍老兵 张贵斌:原来以前那都是点洋蜡,再不就是小油灯用棉花整的。这电亮了,老百姓心亮堂了,咱自己作为一个党员来说,心也真亮堂。

  作为离休干部,按照规定,张贵斌住院费全额报销,但他每次生病住院,只要能下床走,就急着让女儿办理出院。

  张贵斌女儿 张英:本来应该再住一个星期,他说不住了,不住了我能养我就回家养,给国家省下那钱,给灾区、学生、贫困户啥的。

  国网海城供电公司离退休管理工作负责人 郝俊成:他的一些老年病,高血压,常有的病都很多。他一般买些小药,他都不报了,他报的额度是最少的。

  2019年,鞍山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反复要求核实老兵立功信息。今年四月,张贵斌才第一次将深藏了65年的军功章、立功证和喜报拿出来。

  退伍老兵 张贵斌:我自己这么想,要露出去给国家添麻烦,我这么想今年(国家统计信息)为啥露,我就觉得我入党70年,对党应当忠诚。另外,我还能活多长时间,我就这么想的,得了,和党忠实吧,把这事情我就说了。

  西柳镇民政办公室主任 陈雷:当他女儿把这些军功章和立功受奖证书拿出来的时候,我感到很震惊,很少看到有这么多军功章。

  张贵斌和老伴丁凤珍,现在住的房子仅有31平方米,是他离休后攒了7年工资买下来的,家具简单陈旧,甚至连个厨房都没有,三个女儿一直在农村务工,儿子接他的班,在镇上的供电所当管理员。

  退伍老兵 张贵斌:什么时间咱们得想着大家,想到国家,大多数人不能光想着自己这个家。国家国家,没有国哪有家。党员一心为民,不是为自己私心那是罪 。人这一生,我说人这一生要多做好事,少做错事,不做坏事,这一生要能做到了,那我们的国家就更强大了。

党员干部学习张贵斌心得体会【二】

  踏实做事,不求回报;虽功勋卓著,却甘于平凡——10月14日,市委发出关于开展向张贵斌同志学习活动的决定。老英雄张贵斌成为新时代鞍山的“偶像”,而鞍山社会各界也开始用实际行动向老英雄致敬。

  鞍山各地区各部门迅速掀起学习张贵斌事迹的高潮,有关部门也纷纷关注老英雄的生活和健康。从了解到张贵斌的事迹后,市退役军人事务局第一时间组织走访慰问了张贵斌,详细了解老英雄及其老伴的生活起居和身体健康情况,并帮助解决他们生活上的困难,把组织的温暖和关怀送到他们的心坎上。随后,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在全市率先下发通知,在全市退役军人系统及广大退役军人中广泛开展向张贵斌同志学习活动。

  海城市相关部门、国家电网鞍山分公司陆续到张贵斌老人家探望。为让老人过个温暖的冬天,相关部门正抓紧协调,将为老人备一处好一点供暖条件的住房。

  10月14日下午,央视《焦点访谈》栏目组来鞍专程采访张贵斌,老英雄得到了更大范围的关注。

  张贵斌为何成为“偶像”?因为他以不凡经历给予我们不断拼搏的勇气。为了新中国的解放事业,不惧牺牲,参加多次战斗,先后荣立4次大功、4次小功。1954年回到老家海城西柳农村工作。先后任村党支部书记、信用社负责人、供电所所长,后来又到农电局工作,一直到1978年10月离休。在每个岗位上,他都听从党的安排,从不计较个人得失,一心只讲奉献。

  张贵斌为何成为“偶像”?因为他用正能量让我们看到了应该坚持的方向。老人是离休干部,每个月退休金5000多元,但他多少年都住在30多平方米的老房子、用着老家具,两件旧衣服穿了十几年,却毫无怨言、安然自乐。明知道可以享受很好的医疗待遇,但他总是主动放弃,想着能帮国家省一点就是一点。有再多的困难也都自己克服,始终保持一名共产党人的本色。

  张贵斌为何成为“偶像”?因为他让我们看到了努力的目标,看到了我们应该承担的责任。现在全市上下正全力实施“两翼一体化”经济发展战略,作为鞍山一员,我们要学习他恪尽职守、甘于担当的务实作风,干一行爱一行,干一行钻一行,履职尽责、担当作为,把岗位当成事业干,努力成为更好的自己。

党员干部学习张贵斌心得体会【三】

  几十年深藏功名,始终工作在最艰苦的地方,张贵斌的朴实纯粹和执着信念,感动着每个人。学习张贵斌,就要学习他这种甘于奉献、不计名利的精神品质,不躺在功劳簿上讲享受,始终坚守共产党员的初心使命,始终站在鞍山振兴发展的时代潮头。

  作为战斗英雄,张贵斌转业时不要求组织照顾,把去大城市的机会留给了战友,主动申请回到了老家农村,在平凡岗位上一干就是几十年。在人民最需要的地方主动作为,默默奉献,这就是张贵斌这名老战士质朴的初衷和毕生的追求。党和人民的事业,需要千千万万人像张贵斌这样脚踏实地,埋头苦干。当前正值我市深入实施“两翼一体化”经济发展战略的重要阶段,能否让党中央和省委的决策部署落地生根、开花结果,能否把市委关于鞍山振兴发展的各项安排落到实处、取得实效,关键在于每个人的努力与付出。众事成则大事兴。学习张贵斌,就要弘扬甘于奉献的精神,立足岗位,奋发进取,干好手中的事,破解发展难题,切实负责任、敢担当、能干事,不断凝聚起鞍山振兴发展的磅礴力量。

  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几十年来,张贵斌深藏功名,淡泊名利,以往的功勋荣誉从不提及,连家人都不曾知晓。在张贵斌的身上,我们真切感受到了一名共产党员应有的精神境界和历史担当。“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主题,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市委十二届七次全会描绘出鞍山振兴发展的美好蓝图,“两翼一体化”经济发展战略,为鞍山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提供了新方案、新路径。学习张贵斌,就要像他那样不计名利,牢固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始终站在改革发展主战场、重点工作第一线、服务群众最前沿,全力抓好“两翼一体化”经济发展战略的贯彻落实,争当改革促进派、创新领跑者、发展实干家,以只争朝夕、夙夜在公的精神履行好党和人民赋予的使命责任。

  榜样就是力量。张贵斌用实际行动,践行了共产党员的初心使命,也在我们面前树立起一座精神丰碑。全市党员干部要从张贵斌的先进事迹中汲取营养、积蓄力量,切实以事为轴心,转起来、干起来、忙起来,以“朝受命、夕饮冰”的事业心和“昼无为、夜难寐”的责任感,承担起新时代鞍山振兴发展的历史重任。

党员干部学习张贵斌心得体会【四】

  近日,鞍山市委作出了开展向张贵斌同志学习活动的决定后,老英雄张贵斌深藏功名、淡泊名利、朴实纯粹、无私奉献的感人事迹在铁西区中小学师生中掀起了学习热潮。

  铁西区实验学校组织学生召开了学习英雄张贵斌的主题队会,集体学习了鞍山日报《94岁老兵张贵斌 甘于奉献的英雄》的报道。该校大队辅导员赵云峰说,张贵斌老人战功卓著,而他却深藏功名,不计得失、埋头苦干、无私奉献了60余载。作为一名鞍山人,为钢都有这样一位英雄感到骄傲和自豪。作为一名教师,她将学习张贵斌甘于奉献不计名利的精神品质。学习他时刻不忘坚守初心,对党忠诚的坚定信念。少年强则中国强,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赵云峰说作为教育工作者,在今后的工作中,她将继续立足三尺讲台,学习和发扬张贵斌同志的奉献精神,因材施教,教书育人。用自己的知识点亮学生的智慧之灯,愿化作护花的一捧春泥,滋养一株株幼苗长成参天大树。

党员干部学习张贵斌心得体会【五】

  退役军人创业典型柏长春积极响应市委关于开展向张贵斌同志学习活动的决定精神,不仅自己学习,还组织全公司员工一起学习老英雄的先进事迹。

  柏长春出生在黑龙江,1992年参军来到鞍山。退伍后,他留在鞍山,至今创业二十余年。这些年,他始终不忘部队教诲,树标杆、学榜样,积极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他现在是鞍山圣茂实业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这几年,他发挥企业负责人的优势,每年向社会提供20余个岗位,其中80%的岗位都面向退役军人招收。为尽快让退役军人适应社会,公司专门制定教学方案,让入职的退役军人边工作边学习,培养其独当一面的能力,并为他们提供广阔平台。

  柏长春说,他将把张贵斌老英雄的可贵精神落实在行动中,拓宽思路,更好地为广大“退役老兵”服务,为鞍山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党员干部学习张贵斌心得体会【六】

  踏实做事,不求回报;虽功勋卓著,却甘于平凡——10月14日,市委发出关于开展向张贵斌同志学习活动的决定。老英雄张贵斌成为新时代鞍山的“偶像”,而鞍山社会各界也开始用实际行动向老英雄致敬。

  鞍山各地区各部门迅速掀起学习张贵斌事迹的高潮,有关部门也纷纷关注老英雄的生活和健康。从了解到张贵斌的事迹后,市退役军人事务局第一时间组织走访慰问了张贵斌,详细了解老英雄及其老伴的生活起居和身体健康情况,并帮助解决他们生活上的困难,把组织的温暖和关怀送到他们的心坎上。随后,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在全市率先下发通知,在全市退役军人系统及广大退役军人中广泛开展向张贵斌同志学习活动。

  海城市相关部门、国家电网鞍山分公司陆续到张贵斌老人家探望。为让老人过个温暖的冬天,相关部门正抓紧协调,将为老人备一处好一点供暖条件的住房。

  10月14日下午,央视《焦点访谈》栏目组来鞍专程采访张贵斌,老英雄得到了更大范围的关注。

  张贵斌为何成为“偶像”?因为他以不凡经历给予我们不断拼搏的勇气。为了新中国的解放事业,不惧牺牲,参加多次战斗,先后荣立4次大功、4次小功。1954年回到老家海城西柳农村工作。先后任村党支部书记、信用社负责人、供电所所长,后来又到农电局工作,一直到1978年10月离休。在每个岗位上,他都听从党的安排,从不计较个人得失,一心只讲奉献。

  张贵斌为何成为“偶像”?因为他用正能量让我们看到了应该坚持的方向。老人是离休干部,每个月退休金5000多元,但他多少年都住在30多平方米的老房子、用着老家具,两件旧衣服穿了十几年,却毫无怨言、安然自乐。明知道可以享受很好的医疗待遇,但他总是主动放弃,想着能帮国家省一点就是一点。有再多的困难也都自己克服,始终保持一名共产党人的本色。

  张贵斌为何成为“偶像”?因为他让我们看到了努力的目标,看到了我们应该承担的责任。现在全市上下正全力实施“两翼一体化”经济发展战略,作为鞍山一员,我们要学习他恪尽职守、甘于担当的务实作风,干一行爱一行,干一行钻一行,履职尽责、担当作为,把岗位当成事业干,努力成为更好的自己。

党员干部学习张贵斌心得体会【七】

  艰苦奋斗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也是我们党的政治本色。张贵斌几十年如一日,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表现出清廉自守、艰苦朴素、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新时代是奋斗出来的,在贯彻落实“两翼一体化”经济发展战略,推动新时代鞍山振兴发展的当下,学习张贵斌艰苦奋斗的精神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至今还住着30平方米的老房子,用着老家具,但是张贵斌却感到很满足,从不向组织提特殊要求,总想着帮国家省一点。在生活上向低标准看齐,在工作上向高标准看齐,张贵斌先进事迹所体现的正是共产党人的初心和本色。在推动鞍山振兴发展的过程中,全市广大党员干部要以张贵斌为榜样,继承和弘扬艰苦奋斗的光荣传统,把主要精力放在工作上,面对困难知难而进、迎难而上,发扬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的精神,让党中央和省委决策部署落地生根,开花结果,推动“两翼一体化”经济发展战略又快又好落实。

  实现鞍山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是时代赋予我们的重任。全市广大党员干部要正确看待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挑战,克服畏难思想,善于在战胜困难的过程中锤炼自己,把个人的追求融入到鞍山振兴发展的生动实践之中,争当改革促进派、创新领跑者、发展实干家。再多的困难也要自己克服,这是张贵斌的优秀品质。我们要像他那样,立足本职,担当负责,锐意进取,真抓实干,让奋斗成为鞍山干部的鲜明底色,用奋斗吹响鞍山振兴发展的冲锋号。

  蓝图已绘就,奋进正当时。“两翼一体化”经济发展战略是加快鞍山市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的科学设计,是培育壮大经济发展新动能、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全市党员干部要把学习张贵斌的先进事迹与自己的本职工作结合起来,发扬“钉钉子”精神,坚持以事为轴心,转起来、干起来、忙起来,真抓事、抓真事,抓重要难解的事,抓管长远利长远的事。不管遇到多大的困难,无论遇到多大的阻力,都要全力以赴扛起来、解决掉、落实好,以新气象新担当新作为,创造出无愧于时代的业绩。

党员干部学习张贵斌心得体会【八】

  1.6米的身高,满脸皱纹,说到70多年前那场7天6夜的战斗,他说,全连只活下来三人。能够幸存,已是人生大幸,他非常知足。说到作为人民功臣被毛主席等国家领导人接见的场景,他说,那是这一辈子最激动最光荣的时刻。这种骄傲被他牢记在心底,整整70年。

  他就是94岁的张贵斌,一位曾参加过辽沈战役塔山狙击战的战斗英雄,一位曾经先后立过三次大功的老兵,一位回到地方默默耕耘甘于平凡的老人。多少年来,他深藏荣誉功勋。直到不久前海城地区进行退役军人信息采集时,张贵斌的荣誉才被人知晓。

  不为人知的军功章

  近日,记者走进了张贵斌的家,了解功勋老兵的故事。走进小屋,老人正坐在沙发上,胸前佩戴着多枚勋章。沙发上摆放着尘封许久的大小证书。如果不是这次采访,这些勋章和证书还会继续沉睡,不为人知晓。开启这些勋章秘密的,是这次全市退役军人信息采集工作。

  不久前,二女儿张英带着张贵斌的证书和勋章,陪伴父亲做了快1个小时的车,来到西柳镇信息采集点。勋章和证书让在场人员惊讶不已。老人的报功书是解放军东北军区签发的,写明了张贵斌在塔山阻击战中英勇果敢,被评定为大功。再看老人的个人信息,出生于1925年,1948年参军,1949年入党,先后立大功三次。工作人员备受震撼的同时也非常激动,他们没想到,身边还藏着这样一位战斗英雄,这样一位张富清式的人物。

  “藏”了70年的报功书

  张贵斌深藏着的报功书早已泛黄,薄薄的一张纸满载着岁月的痕迹,边边角角都破损了,可报功书上的寥寥文字,却清晰地印证了一名战斗英雄浴火战场的事迹。

  1948年鞍山刚刚解放后,从小出生在西柳小码头村的张贵斌毅然选择了参加解放军。

  张贵斌是贫苦农民出身,他的父亲以前一直给地主家干活,一次意外把地主家的驴弄丢了,地主为了惩罚他 ,赶着马车从人身上轧了过去,当时人就不行了。张贵斌的哥哥当年被国民党抓走充壮丁,活不见人死不见尸。于是怀着国仇家恨的张贵斌决定参军,“为让更多人过上好日子,我要去当兵。”那时,张贵斌结婚不久,妻子刚有了身孕。

  尽管如此,他还是走进了部队。正赶上塔山阻击战,那是辽沈战役中的一次重要战斗,战况异常惨烈。

  虽然张贵斌当兵不久,但他非常勇敢,7天6夜的战斗中,始终守卫在阵地上,枪不离手。“那时候没工夫想别的,就想一定要挺住。我们人少,敌人人多,但我们就是顽强。天上的敌机不停地飞,炮弹把我的腿炸伤了,包扎一下继续上。有的战友倒下了,我就抢时间把他们背回来。我们最后能赢凭的就是不怕死的精神。”张贵斌被炮弹炸伤的左腿上的伤疤至今依然清晰可见,现在还会时常疼痛。可他说,这点小伤不算什么,与许多战友相比,他已经够幸运了,起码活了下来。他还记得同班两位战友的名字:李恩禄、刁凤祥。“我们部队牺牲战友的遗物都在锦州辽沈战役纪念馆,这些年我没能常去看他们……”说到这,老人的声音颤抖了。

  因在塔山阻击战中表现英勇,张贵斌获得“人民功臣”荣誉称号,并记大功一次。

  北京解放后,获得“人民功臣”称号的张贵斌得到了毛主席等中央领导们的接见,他本人在1949年2月入了党。家乡的妻子也感受到了这份荣光。二女儿张英说,她小时候听姐姐说,当年父亲的报功书送到家里的时候,一路吹吹打打,大伙都往家里来恭喜母亲。可很少有人知道,张贵斌在外打仗时,妻子和女儿是靠着妻子丁凤珍编草鞋为生,日子过得很艰难。

  1954年2月,走了大半个中国,又在战斗中获得两次大功的张贵斌转业回到了老家西柳镇小码头村。本来是可以留在广州海关的,但他放弃了留在大城市的机会,主动申请回乡。当时他跟组织说:“家乡更需要我回去建设。”回乡后,他先后在村党支部、信用社任负责人,之后做过供电所所长,再后来到了农电局工作。无论在哪个岗位他都全心全意,不怕苦不怕累。他把证书和军功章藏在柜子里,从未提过自己的功绩。

  31平方米的老房子

  从硝烟炮火中成长起来的张贵斌,很少计较得与失,他选择在和平时期淡泊名利,把余生献给了普通岗位。对于物质的需求,更是简单又简单。

  “和我并肩作战的战友都不在了。比起他们来,我能活到现在,过上这么好的日子,享受到国家给的待遇,已经得到太多啦,不应该再要求什么了。”

  张贵斌和老伴丁凤珍现在住的房子仅仅31平方米,家具简单陈旧,甚至连个厨房都没有。以前张贵斌老两口住的地方暖气不好,老两口年纪大了受不得冻,十几年前换到了这里。但这里也是老房子,面积又小,可张贵斌说,够住了。

  张贵斌和丁凤珍已经结婚75年。刚结婚他就去参军,一晃7年没有回家。现在老两口挤在狭小的屋里,可以说,丁凤珍基本没享过福。可丁凤珍说,自己是农民,习惯了苦日子,现在国家每个月给高龄补助几百元,很不错。她说:“两个人一起平平安安的,家庭和睦,比什么都强。”

  这几年张贵斌因病常住院,他是离休干部,医药费全额报销,可以住好的医院,也可以住的时间长一点,可张贵斌从来都是感觉好点,住不到7天就出院,他跟孩子说:“我都好了,就别浪费国家的资源。”买药也不让孩子们去报销,全拿工资的钱去买。他说,国家给自己的工资不少了,不能再花国家的钱。

  张贵斌平时穿着极其简单,他也不让儿女给他买新衣服,他说,有两件衣服换洗足够了。

  现在,张贵斌仍坚持通过新闻去了解国家大事,时不时还要动笔记录。小学两年文化的他是在部队接受教育并拿到了高中文凭。他说是党给了他知识,教会他做人,给了他现在的安稳生活,他永远感谢党和国家。现在他老了,不能给国家作更多的贡献,那么就管好小家,尽量不给国家添麻烦。

  十几年前,张贵斌就嘱咐儿女:“我死了就给我盖上一面党旗,其他的什么都不要准备。火化后,把骨灰撒入河里,简单结束。”女儿张英说,父亲经常给家里开会,告诉几个儿女,要多做少要,宁可自己吃亏,也不要去占国家和别人的便宜。

  众人心中的楷模

  83岁的王素清是张贵斌家的老邻居,听说有人采访张贵斌,老人特意赶过来,就为了跟记者说几句话。“张大哥人太好了,在村里做书记时,替老百姓做事,谁有困难找他他都尽力去帮。有两件事我一直记得,一件是有一回他在路上捡到钱了,担心丢钱的人着急,他就守在原地,一等就等了几个小时,一直到失主回来。还有一件事,他后来做信用社主任,有人贷款做买卖结果钱还不上,他自己掏钱把5万元还了。作为村书记,他事事做在先,公平公正,大伙心里都敬佩他、信服他。”

  今年66岁的李恩思,1962年随父母下放到张贵斌所在的村。张贵斌帮助他们安顿下来。之后李恩思的父亲病重,张贵斌帮着买药、打针。病逝时,张贵斌一手操办了后事。那时李恩思年纪还小,他的妈妈身体也不好,父亲去世后,他家的事里里外外都是张贵斌帮忙。对这些恩情李恩思说:“感恩在心,一辈子忘不了。”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本文地址:http://www.gzxgg.com/html/50177.html
党员干部学习张贵斌心得体会》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