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公文驿站 > 经验材料 > 学习依法治疆的心得体会

学习依法治疆的心得体会

《学习依法治疆的心得体会》格式模板,仅供写作参考,阅读!

篇一:依法治国依法治疆心得

篇一:依法治国_心得体会

坚持

依法治国

------2015开学

初集中教育心得体会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

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研究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重大问题。这是中国政治发展和改革中一件划时

代的大事。本学期开学初,我校师生共同学习了相关的法律文件,通过学习,我有以下体会:

一、依法治国是社

会主义法治的核心内容,是我们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依法治国,就是把社会主

义民主与社会主义法制紧密结合起来,实现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从而保障人民群众在党

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保证国家各项工作

都依法进行。依法治国应该是执政党的依法执政、政府的依法行政和公民依法行使权力三者

的有机统一。全会提出,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我们党要更好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更好维

护和运用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更好统筹社会力量、平衡社会利益、调节社会关系、

规范社会行为,使我国社会在深刻变革中既生机勃勃又井然有序,实现经济发展、政治清明、

文化昌盛、社会公正、生态良好,实现我国和平发展的战略目标,必须更好发挥法治的引领

和规范作用。

从“人治”到“法

治”的转变,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是中国走向现代文明的重要标志。全会强调,全面推

进依法治国,必须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

旗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

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

有机统一,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坚决维护宪法法律权威,依法维护人民

权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维护国家安全稳定,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

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法治保障。

党的领导是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只有在党的领导下依法治国、厉

行法治,人民当家作主才能充分实现,国家和社会生活法治化才能有序推进。依法执政,既

要求党依据宪法法律治国理政,也要求党依据党内法规管党治党。

法律是治国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要恪守以民为本、立法为民理念,贯彻社会主义核

心价值观,使每一项立法都符合宪法精神、反映人民意志、得到人民拥护。加强重点领域立

法,加快完善体现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的法律制度,保障公民人身权、财产权、

基本政治权利等各项权利不受侵犯,保障公民经济、文化、社会等各方面权利得到落实。

公正是法治的生命

线。法律的权威源自人民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必须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建设社会主

义法治文化,增强全社会厉行法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社会氛围,

使全体人民都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

二、民主是法制的

前提和基础,法制是民主的确认和保障,二者相辅相成、不可分割。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一方面,包括公民民主权利在内

的各种权利都由宪法和其他基本法律所确认和保护;另一方面,公民民主权利也必须通过法

律规定的程序规范而有序地行使,才能真正得到实现。因此,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就必须加

强社会主义法制。实行依法治国,就是把社会主义民主与社会主义法制紧密结合起来,实现

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从而保证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法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

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真正当家作主。依法治国,不仅是发展社会主

义民主的保障,而且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组成部分。依法治国的过程,是人民群众在

党的领导下制定法律,并依法管理国家和社会各项事务的过程,法治重视和强调公民的依法

有序参与。因此,这一过程的本身也是一项社会主义民主的生动实践。依法治国方略的深入

实施,必将有力推动社会主义民主的不断发展。只有依法治国才能保障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

发展,才能保障人民的民主权利。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

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在这样一种人们向往的社会里,只有

坚持依法治国,才能保障和促进社会全面进步、和谐发展。

三、社会稳定、秩

序井然,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前提。没有稳定和秩序,人们就不可能安居乐业、和睦共处。当

前,我国经济和社会生活中也出现了一些不和谐因素,其中一些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矛盾比

较突出。这些矛盾和问题,既是社会不稳定因素,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障碍,需要采取多种

措施进行调整解决。在众多的社会调整措施中,法律调整最为重要。法律作为一种社会规范,

具有“硬性”的社会

功能和规范功能。要维护社会稳定,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和正常的社会、经济生活秩序,实

现社会和谐,就必须依靠法治作保障。依法治国理念具有十分丰富的内涵。其基本含义是依

据法律而不是个人的旨意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实行的是法治而不是人治;其核心是确立以

宪法和法律为治国的最具权威的标准,树立法高于人、法大于权的观念。

四、树立和维护法

律权威,是实施依法治国方略的迫切需要。任何社会都必须树立有效的权威,没有权威就没

有秩序。不同的历史条件和社会形态,决定了一个社会中不同的权威。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

权威性是由法律的本质属性决定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现了人民的意志,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

志的高度统一。法律具有规范相和确定性,非经法定程序不得修改或者废止。这种法律所独

有的确定性,使人们根据法律的规定可以清楚地预见自己行为的法律后果。法律具有普遍性。

它在其有效时间内,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的约束力。法律具有国家强制性。法律以国家

权力为后盾,由国家强制力来保证实施,任何个人或者组织违反法律,都必须承担相应的法

律责任。这些特征,决定了我国社会主义法律具有崇高的权威性。

五、整个社会和全

体公民都必须树立法律意识,自觉尊重和服从法律,自觉将法律作为指导和规范自身社会活

动的基本行为准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我国的根本法,宪法是共和国大厦的基石,是全

部法律的母法,是民主制度的法律化,是人民权利的保证书,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中国共

产党执政兴国、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法制保证,具有最大的权威

性和最高的法律效力。它也是一切其他法律权威的渊源和保障。因此,维护法律权威首先要

维护宪法权威。全国各族人民、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

业组织,都必须以宪法为根本的活动准则,并负有维护宪法尊严、保证宪法实施的职责。

六、模范遵守法律,

是教师的应尽责任。教师模范守法对于培养整个社会依法办事的观念具有重要的作用。如果

教师能够自觉尊重法律,模范遵守法律,时时处处注意维护法律的权威和尊严,就为全社会

树立了一个良好的榜样,从而给社会和广大公民遵纪守法、依法办事带来积极影响。因此,

我作为教师要保持清醒的角色意识,始终牢记自己所肩负的神圣使命,切实增强法制观念,

从我做起,从日常小事做起,时时自觉遵守法律,努力维护法律的权威与尊严,以模范守法

的实际行动,有力推动依法治国方略的贯彻实施。

篇二:依法治国心得体会

依法

治国心得体会

改革开放以来,我

国在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引下,经过20多年的艰苦努力,取得了举

世瞩目的辉煌成就。在我们迈进充满希望的21世纪最初几年的关键时刻,党的十五大明确提

出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一庄严命题,并将其写入宪法。党的十八届四中

全会提出了实现全民守法的目标,把“增强全民法治观念,推进法治社会建设”作为全面推

进依法治国的重大任务之一,阐明了守法对于法治建设的重要作用,必将对建设社会主义法

治国家产生深刻影响。

一、依法治国,是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

社会主义的主要任

务,是发展社会生产力。贫穷与落后绝不是社会主义。而要发展社会生产力,使经济发达,

社会进步,国家强盛,就必须改革。即逐步取消行之多年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把社会

主义与市场经济结合起来,建设起新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市场经济的自主、平等、诚

实信用等属性,必然从客观上要求法治。市场不是万能的,也存在消极的一面。要求法律的

规范、引导、制约、保障和服务,否则就会成为无政府经济。所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立和

完善的过程,实质上是经济法治化的过程。

完全可以说,没有

依法治国,没有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建设,就不可能有给人民带来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市场

经济的健康发展,就不可能有社会生产力持续、协调、高速的增长。

二、依法治国,是

促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根本保证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是13亿中国人民的伟大事业。它和人民当家作主紧密相联,休戚相关。没有社会主义民

主政治,没有社会主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民主是依法治国,建设法治国家的坚实基础。

依法治国,建设法治国家又是民主、民主政治的根本保障。早在80年代初,邓小平同志就提

出,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法治,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

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而民主的制度化、

法律化,从治国方略的高度来讲,就是依法治国,建设法治国家。因此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

治建设,发扬社会主义民主,使人民当家作主真正在中国落实,都必须把依法治国,建设社

会主义法治国家作为根本保证。

三、依法治国,是

推进精神文明建设,促进社会全面进步的内在需要 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一个缔造崇

高精神文明、推动社会全面进步的伟大事业。不能想象,社会主义不是文明的,是野蛮的;

不是进步的,是落后的;不是发达的,是衰退的。要想使我们国家精神文明发展,社会能够

全面进步,就需要实行依法治国,建设法治国家。树立崇高的道德情操,荡涤利己主义的浊

水;培植遵纪守法的社会环境,消除公共生活中的无序状态;繁荣催人奋进的文学艺

术,扫除精神垃圾;坚持不懈地开展“扫黄打非”,打击和取缔腐朽没落的吸毒贩毒,卖淫嫖

娼,拐卖妇女儿童活动,这一切都需要加强法治。

四、依法治国,是

国家稳定,长治久安的关键所在

国家稳定,长治久

安是人民的最高利益。特别是今天,我们国家所面临的形势是:在国外,国际共产主义运动

在20世纪90年代遭受了严重的挫折,西方发达国家控制着科学技术的制高点,强权政治和

霸权主义仍然猖獗,他们在政治上对我们搞颠覆、渗透,经济上搞制裁封锁,意识形态上搞

西化、分化;在国内,我们在改革开放中取得了伟大成就,也遇到了一些新的矛盾和问题,

存在不少不安定因素。因此,社会稳定,政局稳定,国家稳定尤其重要。历史经验表明,法

令行则国治,法令弛则国乱。保持稳定最根本的最靠得住的是搞法治。因为它最具有稳定性、

连续性,不会因领导人变动而变动,不会因领导人的注意力变化而变化;它最具有权威性,

具有普遍约束力。在改革开放以前,党和国家的权力过分集中于个人,这就使个人意志很容

易左右党和国家的决策。一旦掌握党和国家最高权力的个人认识发生错误,就很容易演变成

最高决策错误,整个国家也将走向误区。那时往往把领导人说的话当作法,不听领导人的话

叫违法,领导人的话改变了,法也跟着改变。文化大革命就是在这种治国方式下发生的社会

动乱和民族灾难。历史教训表明,没有法治,就难以保障人民的各项权利;没有法治,就难

以保证国家的长治久安,就容易出现社会动乱。所以依法治国、建设法治国家,是国家稳定,

长治久安的关键所在。

总之,依法治国,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关系到我们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影响到我国经济的发展和振兴,涉

及到全体人民的切身利益和福祉,因此我们必须把它作为我们国家的根本大计落实搞好。

篇三:学习依法治国心得体会

党的

十八大报告根据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形势和新要求,作出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的重大决策和战略部署,明确指出:“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要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

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保证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党的十八大报告吹响了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进军号,对加快建设社会主义

法治国家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一、全面推进依法

治国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迫切要求

未来5年,是全面

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也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关键时期。党的十八大报告突出强调: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坚决破除一切妨碍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构建系

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全面推进依法

治国,既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和内在目标,又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制度动力和

根本保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求我们党必须把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放在更加突出、更加重

要的全局性、基础性和战略性地位。

(一)深入贯彻落

实科学发展观迫切要求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党的十八大把科学

发展观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道,确立为党

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这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重大

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既是一场深刻的观念变革,更是一次

全面的制度创新。我们要勇于把自己的思想从各种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的观念中解放出来,

但观念的变革容易受到体制、机制和制度的影响与束缚,容易停顿、反复甚至逆转;因此,

我们更要把法治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方式和有效载体,通过制度供给、制度

导向、制度创新来解决制约科学发展的制度空白、制度缺陷和制度冲突,真正把科学发展建

立在制度化的基础上,纳入法治化的轨道内。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越是从发展的早期进入

发展的中期和后期,越是从粗放发展阶段转向科学发展阶段,就越需要通过法治来克服在发

展过程中个体行为选择和政府决策行为选择的功利化、短期化、表面化现象,纠正各种重速

度轻效益、重总量轻质量、重效率轻公平、重局部轻全局、重当前轻长远的做法,建立健全

一整套支持、推动和保障科学发展的长效体制、机制和制度体系,从而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强大动力和制度保障。

(二)发展社会主

义政治文明迫切要求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人民民主是社会主

义的生命,是我们党始终高扬的光辉旗帜;不断扩大人民民主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目

标,是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核心内容。在当代中国,要实现最广泛的人民民主,就必须

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

机统一,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法治对人民民主的根本保障作用,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

度化、规范化、程序化,从各层次各领域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实现国家各项工作法治化。

改革开放以来,正是由于我们党成功开辟和坚持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才有力

保证了人民依法享有广泛的民主、权利和自由,保证了人民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的充分

发挥,保证了党与国家最高领导权的平稳交接和党的领导集体坚强有力,保证了党和国家的

长治久安。面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任务和新要求,我们必须把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依

法执政的基本方式和依法行政的基本准则全面落到实处,不断提高依靠法治治国、执政和行

政的水平,努力开启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新时代。

总之,只要我们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法治规律与中国国情的创造性结合,坚持自上而

下有力推动与自下而上全民参与相结合,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法

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就一定能开创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新局面,就一定

能取得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新成效,就一定能在社会主义中国创造出与经济建设奇

迹相媲美的法治建设奇迹。

篇四:学习依法治国的心得体会

学习

从严治党主题活动的心得体会

改革开放以来,我

国在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引下,经过20多年的艰苦努力,取得了举

世瞩目的辉煌成就。在我们迈进充满希望的21世纪最初几年的关键时刻,党的十五大明确提

出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一庄严命题,并将其写入宪法。这不仅是邓小平

同志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思想的深化和发展,也是治国方式的进一步完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

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一、依法治国,是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

社会主义的主要任

务,是发展社会生产力。贫穷与落后绝不是社会主义。而要发展社会生产力,使经济发达,

社会进步,国家强盛,就必须改革。即逐步取消行之多年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把社会

篇二: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依法治国若干问题的说明心得体会

习近平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说明学习体会 习近平总书记所作的说明分三部分:关于全会决定起草背景和过程;关于全会决定的总体框架和主要内容;关于需要说明的几个问题。

通过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的说明并参考《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诞生记,我感受到《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制定意义重大而深远,其制定的过程本身就体现出法治思维、法治精神和法制程序。我感觉可以用几组数字来说明,

第一组数字是“8、5、10”。“8”也就是整个决定的起草历时8个月,2014年1月,中央政治局决定,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重点研究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问题并作出决定。2014年2月,文件起草工作正式启动。从文件起草组召开第一次全体会议到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开幕,历时8个多月的时间。

“5”也就是全会决定起草突出了5个方面的考虑,一是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二是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体现推进各领域改革发展对提高法治水平的要求。三是反映目前法治工作基本格局。四是坚持改革方向、问题导向。五是立足我国国情,从实际出发。

“10”也就是对党的领导和依法治国的关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健全宪法实施和监督制度等10个问题作出了说明。

第二组数字是“3、2、1”,在《决定》起草的200多个日日夜夜,习近平总书记为文件起草工作倾注了大量心血,对文件起草组上报的每一稿都认真审阅。其间,总书记先后3次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2次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会议,对全会决定起草提出一系列重要指导性意见,并对决定做出了约1万字的说明,以上率先,带领全国人民开启依法治国新征程。

第三组数字是“个、十、百、千”,为了把问题找准、把解决问题的办法研究透彻,文件起草组组成8个调研组赴东中西部14个省区市开展调研。听取领导同志意见,向专家学者问计,向基层干部群众请教,深入最基层的社区警务室、乡镇基层法庭,深入企业、学校、科研院所……各种座谈会就召开45次,各地区各部门提出了45万多字的书面建议, 文件起草组对全会决定作出260多处修改,根据统计,经汇总,文件起草组收到的意见和建议2058条,全会决定稿征求意见3326人等等……。这些数字突显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科学性、法治性、民主性,其形成的一个个科学论断,一项项创新举措充分体现了党和人民的共同意志。《决定》的制定标志着中

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实践全面展开,治国理政迈向法治化新境界。伴随着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贯彻实施,国家治理领域必然迎来一场广泛而深刻的变革,一个充满生机的法治中国正在向我们走来。

篇三: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从严治党的心得体会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从严治党的心得体会 习习近平总书记从严治党的心得体会:

10月8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北京召开的党的群众路线活动总结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他指出,这次教育实践活动,对我们探索新形势下,从严治党的特点和规律有十分重要的牵引作用。从严治党必须具体的而不是抽象的,认真的而不是敷衍,必须落实到位,这是这次活动给我们提供的最深刻的启示。习近平就新形势下坚持从严治党提出八点要求。这八点要求,既是基于党要管党执政实践和开展此次教育活动的经验总结,更为我党坚持新形势下的从严治党指明了努力方向,其现实意义和长远意义巨大。现就学习习近平讲话谈几点体会:

一、从严治党的必要性

党风问题攸关党的生死存亡。面对“四大考验”和“四种风险”,党的作风建设一刻也不能放松。习近平同志曾经强调:“工作作风上的问题绝不是小事,如果不坚持纠正不良风气,任其发展下去,就会像一座无形的墙把我们和人民群众隔开,我们党就会失去根基,失去血脉,失去力量。”“从严治党就要体现不等不拖,只争朝夕的紧迫感与忧患意识,坚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做起的‘立即’行动。立足抓常、抓细、抓长,持续努力,久久为功,巩固活动成果,防治‘四风’反弹。”

这次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从2015年6月开始,历时一年多,达到了预期的目的,取得了重大成果。习近平总书记对这次党

的群众路线活动进行了全面总结,指出了五个方面的成果。习近平强调“风清则气正,气正则心齐,心齐则事成。这次活动使党在群众中的威信和形象进一步树立,党的民心进一步凝聚,形成了推动改革发展的强大正能量。”

这次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是全党改进作风的一个良好开端,也是从严治党的一个实践。习近平指出“有些问题的整改还没有完全到位,一些深层次问题还没有从根本上破解,上下联动解决问题还没有真正形成合力。”

习近平指出:“历史使命越光荣,奋斗目标越宏伟,执政环境越复杂,我们就越要增强忧患意识,越要从严治党,做到“为之于未有,治之而未乱”,使我们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二、从严治党的主要内容

1.严肃党的政治生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内政治生活是党组织教育管理党员和党员进行党性锻炼的主要平台,从严治党必须从党内政治生活严起。”“从严治党,最根本的就是要使全党各级组织和全体党员、干部都按照党内政治生活准则和党的各项规定办事。”“严肃党内政治生活需要多方努力,其中至关重要的是要使全党深刻认识马克思主义政党有别于其它政党的本质特征,深刻认识党内政治生活的重大作用,深刻认识党内政治生活不正常的严重后果。”“严肃党内政治生活,贵在经常,重在认真,要在细节。”党内政治生活中要充分运用批评和自我批评这个武器。

2.坚持从严管理干部。习近平指出:“从严治党,重在从严管理干部。正确的政治路线要靠正确的组织路线来保证。”这些年来,一些干部包括相当高层次的领导干部违反党纪国法落马,除了自身原因,干部管理上仍有一些需要完善的地方。习近平强调:“从严管理干部,总的是要坚定理想信念,加强道德养成,规范权利行使,培育优良作风,使各级干部自觉履行党章赋予的各项职责,严格按照党的原则和规矩办事。领导干部要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各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按照“三严三实”要求,深学细照笃行焦裕禄精神,努力做焦裕禄式的好干部。”

3.持续深入改进作风。习总书记指出:“奢靡之始,危之之渐。”不正之风离我们越远,群众就会离我们越近。我们党历来强调,党风问题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各级干部要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带头坚守正道,弘扬正气,努力营造良好的从政环境。

4.严明党的纪律。习近平说“‘道私者乱,道法者治。’纪律不严,从严治党就无从谈起。”“纪律面前一律平等,党内不允许有不受纪律约束的特殊党员。”“有纪可依是严明纪律的前提,党的纪律规定要根据形势和党的建设需要不断完善,确保系统配套、务实管用,防止脱离实际、内容模糊不清、滞后于实践。”

三、从严治党的保证措施

1.落实从严治党责任。“从严治党,必须增强管党治党意识、落实管党治党责任。历史和现实特别是这次活动都告诉我们,不明确责任,不落实责任,不追究责任,从严治党是做不到的。”“各级各部

门党委(党组)必须树立正确政绩观,坚持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大局看问题,把抓好党建作为最大的政绩。”“对各级各部门党组织负责人特别是党委(党组)书记的考核,首先要看抓党建的实效,考核其他党员领导干部工作也要加大这方面的权重。”

2.坚持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紧密结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从严治党靠教育,也靠制度,二者一柔一刚,要同向发力、同时发力。现在,一个比较明显的问题就是轻视思想政治工作,以为定了制度、有了规章就万事大吉了,有的甚至已经不会或不大习惯于做认真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了,有的甚至认为组织找自己谈话是多此一举。”“思想教育要突出重点,加强党性和道德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精神追求。”思想教育要结合落实制度规定进行,制度制定要广泛听取党员干部意见,制度要务实管用,突出针对性和指导性,要增强制度的执行力,制度执行到人到事,制度管权管事管人。

3.发挥人民监督作用。习近平总书记说“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人民拥护和支持是党执政最牢固的根基。人民群众中蕴藏着治国理政、管党治党的智慧和力量,从严治党必须依靠人民。”“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群众的意见是我们最好的镜子。”“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的表现都要交给群众评判。”

四、从严治党要不断探索

习近平指出“从严治党有其自身规律,对我们这样一个老党大党来说,从严治党更有其自身规律。”由于我们所处时代环境等因素影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学习依法治疆的心得体会相关关键词:心得体会 依法 学习,模板,希望可以分享给大家提供参考和借鉴。稍作修改即可成文。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本文地址:http://www.gzxgg.com/html/237386.html
学习依法治疆的心得体会》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