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公文驿站 > 经验材料 > 最新电大《城市管理学》形考作业任务01-04网考试题及答案

最新电大《城市管理学》形考作业任务01-04网考试题及答案

好的最新电大《城市管理学》形考作业任务01-04网考试题及答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给大家分享几篇《最新电大《城市管理学》形考作业任务01-04网考试题及答案》模板大全,欢迎大家写作参考,一起看看,同时,你可在这里搜索到更多与《最新电大《城市管理学》形考作业任务01-04网考试题及答案》相关的范例。

最新电大《城市管理学》形考作业任务01-04网考试题及答案100%通过考试说明:《城市管理学》形考共有4个任务,任务1、任务2、任务4是主观题,任务3是客观题,任务3需在考试中多次抽取试卷,直到出现03任务_0001试卷,就可以按照该套试卷答案答题。做考题时,利用本文档中的查找工具,把考题中的关键字输到查找工具的查找内容框内,就可迅速查找到该题答案。本文库还有其他教学考一体化答案,敬请查看。   01任务讨论主题理论联系实际讨论讨论内容理论联系实际讨论,题目如下(自动选择其一)1、“城市病”及其治理2、在现代城市管理中,城市政府的职能定位3、市民参与城市管理的价值与方式考核形式及要求:采取课堂小组讨论形式。要求每一位学生都要提交字数不低于500字的讨论提纲,提纲需要包括以下内容:个人的讨论提纲、联系实际的例子以及小组讨论后形成的提纲。教师根据每一位学生的讨论提纲以及小组讨论的提纲给每一位学生评分。答案:1、“城市病”及其治理个人讨论提纲:一、“城市病”的含义由于城市人口、工业、交通运输过度集中,导致现货化的城市流动人口增加,就业压力增大,交通拥堵,环境污染,住房紧张,能源短缺,而造成的种种弊端,称之为“城市病“二、“城市病”的主要表现人口膨胀、就业压力增大,交通拥堵,环境污染,住房紧张,能源短缺。三、“城市病”对人类生活的危害常年在城市居住的人对城市形成的的依赖,会导致一些不良的生活习惯,它不公能影响健康,严重者还会发生疾病。1、以车代步,2、以补求寿,3、娱乐过度,4、迷恋电视,5、睡眠不足,6、钦食过精。四、“城市病”的治疗方法比如在治理交通拥堵方面,北京采取双号限制车辆出行,未来在销售汽车方面更采取摇号的方法,实行宏观统一的方式控制抑制问题。02任务一、案例分析题(共1道试题,共100分。)1.撰写论文,题目如下(自动选择其一)1、浅谈科学发展与城市经济管理2、试论科学发展观与城市政府职能转变3、城市管理中贯彻落实了科学发展观的难点4、城市管理中贯彻落实了科学发展观的重点考核形式及要求:撰写一篇不低于2000字的论文。撰写的论文要求用WORD修改功能,保持原始修改记录。答案:浅谈科学发展与城市经济管理所谓的树立和落实了科学的发展观,是指导城市管理工作的重要理论武器,有什么样的发展观,就有什么样的发展道路、发展模式和发展战略,就会对城市管理的工作产生根本性、全面性的影响。因此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了科学发展观,既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又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当前城市管理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1.城市管理观念和理念落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城市化发展进程飞快,城市管理也正是在城市快速发展过程中应运而生。因其城市管理起点低,水平不高,尤其是管理观念滞后,管理理念不新,与城市的发展不相适应,在面对众多复杂问题时力不从心,甚至束手无策。一方面表现为对城市管理内涵理解狭隘,认为城市管理就是一般意义的占道摊点整治、环卫清扫保洁、车辆行驶停放等方面的日常管理。另一方面表现为重建设轻管理,先建设后管理,重视经济效益忽视社会效益。特别是在城市急剧扩张中,人们愈来愈重视科学的规划、科学的建设,重视建设的速度,强调建设的效率,对城市科学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对以人为本的思想没有全面坚持,管理就是服务的意识没有得到彰显,这些现象直接影响了城管工作及城管工作者在市民心中的形象。2.体制机制不健全。对于城市管理,国家尚未立法,全国也没有统一模式,目前由各个城市党委政府承担城市管理职能。正因如此,各地城管体制“五花八门”,没有科学的体制。多头管理,无人管理,有利争着管,无利都不管等现象普遍。因此,无论是综合执法还是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都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一关键问题。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尤其是在关注民生、以人为本和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城管必须与时俱进,创造性地思维,创造性地工作,探索中国城管特色之路,根据城市自身实际,健全体制,完善机制。3.困难群体就业安置矛盾突出。伴随社会各项改革的深入,城市中一些困难群体或者年龄偏大,或者无技能,或者文化偏低,或者体弱多病,或者缺少自主创业的项目与资金,他们不具备生产就业竞争能力。由于国家社会保障体系还不健全,甚至处于探索阶段,这些困难群体往往通过乱摆摊点、占道经营来获取微薄的收入维持一家生计,而这些行为又违反城市管理规定。从城市管理角度讲,人民城市人民管,管好城市为人民,城管必须按照十七大会议精神,坚持群众路线,真情关心群众疾苦,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就必须坚持疏堵结合,以疏为主,但疏的难度很大。因为既要维护社会稳定,又要提高城市管理水平,既要以人为本,又要严格执法,城市管理不可避免地面临难以调和的矛盾,而且尤其容易与困难群体对立,社会舆论会自觉不自觉同情弱者,城管在具体管理中工作被动。4.市民素质有待提高。以人为本必须建立在市民素质普遍较高的基础上。但是,尽管我们通过十多年的创建和强化城市管理,仍然有不少市民缺乏主人翁意识,爱护城市意识不强,参与城市建设管理不主动不积极,甚至起反面作用,如:执法队员在依法取缔占道摊点时,围观市民起哄、阻挠执法,认为城管队员欺压了弱势群体;而当执法队员只教育、规劝、不取缔时,围观群众又认为执法队员不作为。同时,由于城市化进程加快,大量务工农民涌入城市,致使外来人员社会化、本土化,部分人的许多不良习惯难以一时改变,乱穿马路、乱扔垃圾、随地吐痰等时有发生。不仅无法将外来人员纳入正常的管理渠道,这些人反而以困难群体的角色成为城市管理尖锐的对立面。当前城市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其形成原因错综复杂,既有历史的,也有现实的,既有主观的,也有客观的。不可能通过开展几次突击整治,就能彻底解决。而需要通过更新理念,转变观念,通过建立健全科学的体制和机制,通过加强法制建设,提高市民素质,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以适应新时期构建和谐城管的需要。因此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了科学发展观,既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又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1、加强城市管理,必须坚持以人为本这个核心和本质以人为本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和“五个统筹”的目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本质要求,是城市管理的全部内容,采取疏堵结合的办法,兴办市场。坚持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我们更是城市管理工作坚持的根本原则。2、加强城市管理,必须走科学发展之路  城市管理是一项系统、复杂、长期的人文工程,它是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的加速器和助力剂,它必须坚持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城市管理要跟进,城市经济要发展,必须走综合执法之路,这样才能杜绝多头执法、重复收费,才能彻底改善城市经济环境。 3、加强城市管理,必须坚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坚持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就是要做到统筹兼顾。经济社会是物质基础,根据城市总体规划、建城区格局、行政区划分、基础设施建设、人民生活需要来综合平衡,不能凭脱离当前实际,乱审批、乱规划、滥圈地,造成城市配套不合理,城市建设无规模,城市基础设施跟不上。尽快完善城市基础设施,提高城市功能的利用率 城市管理是一门科学,我们必须以科学的态度,科学的理论来指导我们实际的工作,从理论中来到实践中去,才能不断掌握城管工作的精髓和实质,才能实现城管工作质的飞跃。二、在城市管理实践中贯彻落实了科学发展观的重点城市管理工作与城市经济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密不可分,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面对新形势、新要求,如何准确定位城管工作,更好地服务于一方经济、服务于广大人民群众,成为摆在城市管理者面前的一个新课题。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始终坚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因此,这就要求我们在城市管理过程中要树立和落实了科学发展观,以构建和谐社会为目标,把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和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结合起来,走依法管理与亲民管理相结合的新路子。1、树立科学的城市管理思想(1)要坚持以城市发展为中心。(2)要树立以人为本的城管理念。疏导,在疏导的基础上进行严格管理。(3)要因时制宜、因地制宜。由于各地城市的功能定位、经济条件、自然环境、人口情况等因素不同,这就决定城市管理绝不能照抄照搬,搞一个模式,必须要立足实际,顺应城市发展的客观规律。滕州市作为一个县级城市,城区人口较多,市民成分复杂,特别是随着近年来城市化进程快速推进,大量农村人口集聚城区,随之带来的人流物流量也集聚增大,不可避免给城市管理提出了新要求,这就迫切需要适时适地的在管理体制、机制、方式方法以及人员配置上进行调整,做到与时俱进、同步发展。,绝不能脱离地区实际和时代发展的要求搞“效2、正确处理好几种关系(1)正确处理市容与繁荣的关系顿力度,使市容更好地为繁荣服务。(2)正确处理刚性管理与柔性执法的关系。(3)正确处理少数市民利益与绝大多数市民利益的关系。(4)正确处理短期行为与长远利益的关系。3、实现几个管理理念的转变(1)实现由管理型向服务型的角色转变。情况下,予以照顾和帮扶,在加强宣传和服务中管理城市。(2)实现由面上管理向立体管理的能力转变。(3)实现由突击管理向长效管理的机制转变。(4)实现由传统城管向现代城管的形象转变。你有所疑,我有所释,用实际行动充分展示现代城管的良好形象。城市管理是一门科学,我们必须以科学的态度,科学的理论来指导我们实际的工作,从理论中来到实践中去,才能不断掌握城管工作的精髓和实质,才能实现城管工作质的飞跃。03任务03任务_0001一、多项选择题(共20道试题,共40分。)1.总体来看,古代城市的经济功能较弱,主要以()为主。A.军事功能B.社会功能C.政治功能D.文化功能2.城市管理学的研究方法有()。A.系统分析方法B.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C.综合分析方法D.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3.()是城市化的后续动力。A.农业现代化B.科技现代化C.工业化D.信息化4.以下关于新公共管理理论说法正确的是()。A.更加注重对内部系统的管理B.强调管理对象的外部化C.强调以什么方式实施管理会加强管理的便利性D.强调提高管理的内部效率5.()是市人民代表大会的执行机关,是城市国家行政机关。A.市人民政府B.市人民法院C.市人民检察院D.市政协6.在我国城市中,城市政治权力系统包括()。A.市人大B.中共市委C.市政协D.市政府7.在我国,市人民团体特指()。A.市妇联B.市共青团C.市红十字协会D.市工会8.中共市委对()起着领导作用,处于领导地位。A.市人民政府B.市人民法院C.市人民检察院D.市人大9.()属于初级城市发展战略观。A.营销导向B.需求型C.供给型D.资源型10.城市发展战略通常由()组成。A.战略措施B.战略反馈C.重点战略D.战略依据和战略愿景11.城市现代化目标体系,主要包括()。A.生活质量指标B.生态环境指标C.社会进步指标D.经济发展指标12.我国土地储备的运行模式包括()。A.上海模式B.杭州模式C.南通模式D.武汉模式13.近代城市规划始于()。A.美国B.英国C.法国D.德国14.我国现阶段城市规划的基本任务是()。A.保护和修复人居环境,尤其是城乡空间环境的生态系统,为城乡经济、社会和文化协调、稳定地持续发展服务B.保障和创造城市居民安全、健康、舒适的空间环境C.保障和创造城市公正的社会环境D.保障和创造城市公正的人文环境15.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宏观调控具有()的特征。A.以“间接性”为主B.以“直接性”为主C.以“经济性”为主D.具有“公共物品”属性16.在公共选择理论出现之前,对政府行为的假设有()。A.慈善模式B.民主模式C.巨物模式D.专制模式17.从地域特征和管理角度考察,城市社区可以划分为()。A.自然社区B.功能社区C.法定社区D.居住型社区18.导致政府失灵的主要因素包括()。A.政府的低效率B.政府赤字问题C.政府的自我扩张倾向D.政府的行为动机19.城市环境具有()的特征。A.脆弱性B.开放性C.人为性D.复合性20.()城市的人口年龄结构中,老年人的比例小,幼年人口比例大。A.稳定型B.衰退型C.波动型D.增长型二、简答题(共4道试题,共40分。)1.循环经济3R原则的内容是什么?(1)减量化原则,循环经济的第一法则是要减少进入生产和消费流程的物质量,因此又叫减物质化;(2)再利用原则,循环经济第二个有效的方法是尽可能多次以及尽可能多种方式地使用人们所购买的东西;(3)资源化原则,循环经济的第三个原则是尽可能多的再生利用或资源化。2.编制城市规划应遵循的原则是什么?(1)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相和谐的原则;(2)历史环境与未来环境相和谐的原则;(3)城市环境中各社会集团之间社会生活和谐的原则。3.编制土地利用规划应遵循哪些原则?(1)效益原则。即应全面综合考虑社会、经济和环境生态三方面的效益。(2)市场调节与计划控制相结合。土地利用规划主要目标之一在于充分开发土地的经济价值,严格受市场调节。规划很大程度上应建立在市场基础之上、由市场引导,规划结果是适应这种引导的结果。同时,土地利用涉及各方面利益,除经济目标外,还必须考虑社会和环境生态效益与目标,这在很大程度上须由国家立法、政府方针、政策来控制完成。(3)动态原则。土地利用规划应随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而作相应的调整,旧有的规划在一定时间内有指导作用,但从长远看可能会成为有效利用土地的障碍。(4)协调原则。土地利用规划涉及许多复杂部门,牵动方方面面的利益,必须由多个部门共同参与才能保证顺利完成并有效贯彻实施。4.我国城市土地市场管理存在哪些问题?(1)城市存量土地供应失控;(2)协议出让,政府让利;(3)生地出让,效益粗放;(4)有地没人用,有人没地用;三、论述题(共1道试题,共20分。)1.试述现代城市管理的特征。答案:现代城市主要是在近代工业城市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城市,在全球化时代中,面对信息化与网络化,现代城市以及现代城市管理具有不同于以前城市的特征。现代城市的特征可以归结为三个方面:第一、聚集经济与分散经济的对立统一关系在现代城市发生了实质性的变化,即现代城市已成为聚集的社会经济活动中心。第二、城市的人工环境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其适聚性和宜居性空前提高,但城市生态问题对发展提出了新的制约。如果新产生的城市生态问题不能得到有效的解决,就会阻碍现代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第三、聚集空间的形成,基本上摆脱了自然要素的束缚,并且其形式呈现多样化发展趋势。城市群、城市带以及卫星城市等的产生就是现代城市聚集空间形态多样化的结果。基于现代城市的特点,不同的学者对现代城市管理的特征有不同的认识,归纳起来,可以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第一、协调管理目标的前瞻性与持续性。城市发展战略是对城市发展方向与模式的预想,是城市短期目标与长期目标的统一。发展战略的选择与制定是前瞻性与持续性的有机结合。城市管理最终要贯彻城市的发展战略,因此城市管理也应当具有前瞻性与持续性。所谓前瞻性是指城市管理不仅要解决现存的问题,而且要预想到未来可能产生的问题,做好预警;持续性则强调城市管理的各种措施要有始有终,不能朝令夕改,以免浪费资源。第二、注重城市管理主体的多元性与参与性。城市这一庞大的系统工程的正常动作需要社会的各个组成部分、城市各项活动的参与者对于城市经济社会活动的运行规则的建立以及对于城市未来发展方向的选择达到共识。城市管理的多元性强调了管理主体不仅包括政府,还包括非政府组织、企业、市民等,多元化主体共治才能可能将复杂化、多样化的现代城市内外部关系理顺。然而,众多治理主体也需要协调,充当城市角色的主要是城市政府,其他非政治性主体起到参与治理以及监督、评价、回应的作用。第三、注重管理决策的合法性与科学性。合法性指的是社会秩序和权威被自觉认可和服从的性质和状态,它与法律规范没有直接的关系。正式的制度框架,如法律、政策、公约(包括城市公约与国际公约)等一般比较容易被认可和服从;非正式的制度,方习俗等,一旦被自觉认可及遵守,就同样具有了合法性。城市管理的顺利、有序进行依赖其合法性的建立。因此,现代城市管理不仅注重法制,而且也要更加尊重传统与习俗。在知识化、信息化、全球化的时代中,城市管理的手段以及工具是科学技术发展的产物。正常的决策依赖于科学的思维方式与预测方法,良好的治理也要依靠信息的大量获取。数字城市、电子政务的运用已经逐步地使城市政府功能强化,并且加速了城市政府管理的民主化。第四、培养管理方式的系统化与市场化。城市作为一个“人群运动”的综合社区,其诸系统要素错综复杂。因此,现代城市需要被当作一个系统来进行管理,才能做到有针对性并实现优化。对现代城市的大量信息,只有经过系统分析归纳,才能使管理有序化,决策科学化。城市管理的市场化就是在城市管理的过程中引入竞争机制。这一方面是因为政府自身是一个“经济人”,要追求自身利益的优化;另一方面政府对变化的反应可能不够敏捷。因此,现代城市管理具有市场化导向,许多事情政府已经交给营利性部门。04任务一、案例分析题(共1道试题,共100分。)1.结合所学城市管理某一方面的理论,写一篇课程学xx结,题目如下(自动选择其一)1、突发事件管理理论学习体会2、区域协调发展理论学习体会3、城乡一体化理论学习体会4、城市土地管理理论学习体会5、城市环境管理理论学习体会6、城市成长理论学习体会考核形式及要求:撰写一篇字数不低于1500字的课程学xx结。提交的论文要求用WORD修改功能,保持原始修改记录。答案:3、城乡一体化理论学习体会城乡一体化是一个国家和地区在生产力水平或城市化水平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选择。根据发达国家的现代化和城市化发展经验,当城市化水平低于30%时,城市文明基本上固定在城市里,农村远离城市文明;当城市化水平超过30%时,城市文明开始向农村渗透和传播,城市文明普及率呈加速增长趋势;当城市化水平达到50%时,城市文明普及率可能达到70%左右;当城市化水平达到70%以上时,城市文明普及率将接近或达到100%。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然要求工业反哺农业、工业为农业农村提供发展资金,只有工业化、城镇化发展了,才能为农民转移就业提供条件,才能为反哺农业、带动农村提供经济基础。因此我们仍然必须强调工业化的快速推进,走“以城带乡、以乡促城、城乡结合、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城乡一体化道路。推进城乡一体化与新农村建设相辅相成、协同共生。在未来相当长的时期内,新农村建设与城乡一体化发展将是长期并存的任务。一、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是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必由之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党的十六大确定的我们党和国家在新世纪、新阶段的伟大历史任务。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决定》,又提出了“五个统筹”即“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这既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认识的不断深化,也是追求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崭新理念。世界经济发展的规律表明,当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及社会事业发展达到一定程度时,实行城乡统筹发展,走一体化发展之路是必然趋势。我国在21世纪之初就确定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发展目标,这个目标的重点之一,就是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这也是由我国的基本国情决定的。因为,在我们这样一个农业大国,如果没有农民的小康,没有农村的小康,没有城乡的一体化发展,就不可能实现全面的小康社会。三、推进全区城乡一体化,应该牢固树立六种观念。(一)树立发展县域经济的观念,走城乡统一规划同步推进的路子。发展县域经济是我国目前较为理想的一种经济发展模式,对我区来说,要在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上有重大突破,必须高度重视发展县域经济。由于历史的原因,城市和农村在管理、经济发展、结构调整、服务设施建设、社会保障等方面,虽然没有截然分开,但其联系也还不够十分紧密,缺乏比较科学和完整的统筹全区城乡发展的统一规划。(二)树立依靠工业强乡的观念,走以农村工业化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路子。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经济是基础,经济不发展,实现城乡统筹就是一句空话。经济发达地区的实践证明,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目标、富裕农民、转移农民的根本途径就在于农村的工业化。(三)树立聚集资源发展的观念,走以农村城镇化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路子。在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完善,城乡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市场化运作程度越来越高的今天,我们进一步感觉到,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形成的城乡壁垒和城乡分割的传统体制,是造成城镇化滞后和城乡差别扩大的根本原因,也是“三农”问题长期难以解决的关键所在。党的十六大发出了“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和“加快城镇化进程”的号召,强调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整个现代化进程中,都必须坚持统筹兼顾,保持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保持城乡协调发展和区域协调发展。(四)树立城乡协调才能快发展的观念,走以城带乡以乡促城一体化发展的路子。农业、农村、农民如何依托城市和小城镇,用市场经济的观念为城市和小城镇的发展搞好服务,尤其是针对城市工业和农产品加工企业、商业、旅游、服务业的发展需要,在农产品的种植、畜禽产品的养殖、旅游景点的开发建设和品位的提升、商业服务业人员的培训输送等方面做强做大,满足工业生产和城市消费需求,使城乡资源实现合理有效的流动、整合和配置,形成城市的扩大繁荣和综合发展离不开农业、农村和农民的参与;农村的富强、农民的富裕离不开城市和城镇的带动,真正使经济和社会、城市和农村、居民和农民之间形成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兴共荣的有机整体,用城乡的协调一致,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的快速发展。(五)树立环保优先的观念,走生态环保型推进的路子。统筹城乡发展中,在加快全区农村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项目建设与污染治理、土地开发与生态保护、城市城镇建设与绿化美化、人居环境与公益文化设施建设、环境保护治理与资金投入等方面的矛盾。这个矛盾如果解决的好,就能形成良性循环,就会促进全区城乡一体化发展;如果解决的不好,就可能与自然环境中的不良因素结合,形成更为恶性的循环。因此,要树立环保优先的意识,把科学发展观、可持续发展观和依法发展观紧密结合起来,统筹兼顾,尽量消除城乡一体化发展中的不利因素,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六)树立实事求是、科学发展的观念,走分类指导重点推进的路子。由于全区在经济发展水平、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城乡居民思想观念、收入分配、乡镇的自然条件等方面都存在较大差异。因此,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应采取统筹规划设计、中短期分步实施、因地制宜、分类指导、重点推进的方式进行。

最新电大《城市管理学》形考作业任务01-04网考试题及答案相关关键词:作业 考试题 电大 管理学 答案,开头,欢迎阅读参考!脱离文章烦恼。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本文地址:http://www.gzxgg.com/html/240759.html
最新电大《城市管理学》形考作业任务01-04网考试题及答案》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